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於刚 《安徽建筑》2013,(3):26-27
文章通过对瑞士著名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几类建筑作品的分析,探究博塔四种建筑语汇在设计中的运用,并探讨其内在的深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智慧之光在只言片语中闪烁! 建筑大师们用灵感和汗水为人们构筑了一座座丰富美妙的生活空间,而建筑背后的精妙创作理念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却鲜为人知。 该书以记录访谈的独特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聆听大师感言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北京印象”技术“翻译”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世界建筑》2001,(8):56-59
通过与德国建筑大师奥托·施泰德勤就“北京印象”项目合作设计的过程,寻找一种将国际建筑的新概念从技术上翻译成适合本土环境的建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一直都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对周易、中庸、道家思想等哲学思想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周易、中庸、道家思想等哲学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对中国建筑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昕 《建筑》2022,(2):38-41
丽泽SOHO是已故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与SOHO中国继银河SOHO、望京SOHO、凌空SOHO之后合作的第4个地标建筑项目,也是最后一个。历时4年建设的丽泽SOHO,被评为全球十大绝美建筑之一,也因其超现代的设计被网友称为最接近“赛博朋克”的未来建筑。  相似文献   

6.
江霞 《山西建筑》2005,31(7):14-15
从建筑的理论基础、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及建筑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特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建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张春单  王福魁 《山西建筑》2007,33(22):39-40
通过对福柯的生平和其主要著作的介绍,分析了福柯的主要哲学思想及中心理论,探讨了福柯的哲学思想对建筑领域的影响,从而推动了现代建筑向更深远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杨宏杰 《山西建筑》2007,33(17):34-36
从西方建筑现象学理论的分析诠释入手,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方法、传统建筑思想的内容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在比较与思考中得出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9.
吴宇江 《建筑学报》2015,(3):117-118
<正>为缅怀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的卓著成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实践与理念》一书,以下为有关专家结合该书出版对莫伯治大师的评价,从中可以体现其不断创新的建筑思想和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建筑大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一种开放,自由,创新的原则,以此表达建筑的独一性和环境的整体性。本文正是通过在计算机辅助来研究中国的建筑作品空间组成和探讨建筑大师的建筑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S.I.安德松,丹麦知名风景园林师,20世纪60年代以Bastad的创新性展览花园和Hoganas市政厅庭院获得声誉,70年代后,维也纳卡尔斯广场的建成,奠定了他在欧洲的影响力。S.I.安德松作品有强的建筑观念,擅长将景观、城市规划与建筑相融合设计。其对具有历史意义地段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欧洲享有盛誉。尽管S.I.安德松深受索伦森的影响,但其“以小见大”和“场所精神”的设计哲学,却标示出他鲜明的个人特征。他对索伦森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成为20世纪丹麦景观的继往开来者。  相似文献   

12.
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以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建筑特点而名满全球,在他的设计理念中同时蕴含着许多生态思想。该文旨在通过分析他的建筑作品,解读其中的生态设计手法,希望能给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之主旨在探讨台湾建筑师李祖原先生,如何透过他对中国文化与哲学理念的理解,来设计当前的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同时,试图对于他设计的成果予以客观的解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周宏俊 《新建筑》2014,(4):52-55
基于访谈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建筑师千叶学的设计经历,以及他近十年完成的主要设计作品如Alley周末住宅、日本导盲犬中心的八岳山别墅等,着重阐释了建筑师的“建筑作为环境的间隙”的设计哲学,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建筑细节控制、建筑空间设计、中国当代建筑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心灵栖所--景观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的花园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景观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以其对"源"的哲学思量和对个体经历和建筑化语言的关注,在住宅花园和康复性花园设计中独占一席.她对花园主体使用者经历和情感的诠释与转译,使花园和设计艺术真切溶入了使用者的个体精神而彰显出属于使用者的场所精神,回归设计为人的本源,对创作属于客户个体的花园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后工业时代现代主义建筑作简要分析,选择美国建筑师迈耶进行介绍,引入建构句法概念分析他作品中的建构哲学,进而发现结构和解构思想共生的哲学思维形态,构成了其建筑风格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建筑的阅读中,有相当一部分建筑师的作品及其建筑理论是非常艰涩与难懂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当代建筑涉及的问题以及其广泛使用的建筑语汇在很大程度上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建筑本体所能涵盖的范畴,在一个更大的问题域中与相关的文学、艺术、社会哲学等多学科理论相互交叉、引用,因而带来阅读的困难。本文试图将当代建筑阅读纳入到整个后现代社会、哲学语境之中,以期对当代建筑解读寻求一些可能性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刘星 《建筑师》2009,(6):91-95
短文主人公帕拉斯玛是芬兰一位著作等身、实践及建筑活动都颇为丰富的著名建筑师。在他几乎倾其一生的思考创作中.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对建筑的影响都始终是其关注与探讨的话题。《相遇:尤哈尼·帕拉斯玛-建筑论文集》是大师用他的生活体验与人世“相遇”而引发的一系列有关建筑存在的思考。本文试图分析该书中帕拉斯玛在其身体现象学观念下,解读绘画中的建筑的独特方式,从而揭示他与艺术“相遇”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阎波  卫仲杰  谭文勇 《室内设计》2013,28(5):102-109
唐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在详细阅读唐璞教授的学术著作和掌握与其相关口述史料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他的成长环境、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梳理。其次通过研究和分析,阐述了他在建筑创作中的自然观、社会观和哲学观思想;以及在建筑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和“三结合”教学思想。最后总结了他在山地建筑、太阳能利用、蜂窝建筑、建筑声学和建筑教育等领域内的学术成就。本文旨在认识、理解和总结唐璞教授的学术思想,以期对建筑学子起到专业指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设计为建筑提供了城市维度的背景框架和由外向内的约束条件。该文通过阿里巴巴深圳大厦设计项目来探讨建筑师如何在城市设计的限制之下变限制为建筑创作的诱导,进而探讨了建筑师在当今城市设计控制下的建筑创作思路,设计出既可以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又富有创作精神且有个性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