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护理气管插管病人中,气道内吸痰是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吸痰,能迅速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解除气道堵塞的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方法的改进以及气道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总结,更好的指导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我科2012年1月12日给1例气管插管病人吸痰时出现吸痰管拔出受阻,情况非常危急.  相似文献   

3.
正常生理气道患者经口腔吸痰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淑芬  洪燕玲 《护理学报》2008,15(1):F0003-F0003
及时有效的电动吸痰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吸痰有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和经正常气道吸痰。经人工气道吸痰,只要方法止确,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并不困难;经正常生理气道吸痰,没有足够的吸痰经验和技巧,吸痰有时不能真正达到清除气道分泌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措施,包括:吸痰时机、吸痰管、吸痰方式、方法的选择,吸痰时的体位摆放,吸痰时间,气道湿化度等方面。认为适时的吸痰时机,粗细适宜、质地良好的吸痰管,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配合吸痰时的良好体位,掌握吸痰时间,选择适当的溶液、采用持续气道泵入进行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5.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最有效的方法[1],能够及时地解除呼吸道痰液堵塞,保证有效通气,但也可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损伤气道、刺激气道产生分泌物等.正确的吸痰方法则可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现报道如下. 1.吸痰的时机.正确吸痰,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要适时吸痰[2].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有高压报警;发现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定时大气管周围听诊等情况下给予吸痰,不提倡定时吸痰,因为过多的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使分泌物增加,而且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应根据气道反应,痰量的多少或血氧饱和度决定吸痰的频率[3].  相似文献   

6.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加强吸痰前肺部物理治疗及评估,掌握吸痰时机和顺序,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及吸痰管,充分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技巧,保护好气道黏膜,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内深部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例清理呼吸道无效、抗拒吸痰的患者,根据吸痰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19例。两组均用口咽通气管建立临时气道,对照组用普通枕头垫高肩部(≤10cm)后行气道内深部吸痰;观察组用吸痰枕垫高肩部15cm后行气道内深部吸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吸痰效果(吸痰次数、吸痰量)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每日吸痰次数较对照组少;每次吸痰量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肩部抬高15cm,暂时留置吸痰管等方法行气道内深部吸痰,可提高吸痰效果和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充氧式吸痰管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有创机械通气时,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再加上镇静剂、肌松剂的应用,患者气道反射性保护作用及咳嗽反射减弱或完全被抑制,痰液难以排出,易发生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率,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肺泡适当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而排痰是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1],但吸痰常可引起或加重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2,3]。我科2004年3月~200年7月经临床实践,并与厂家联系,研制出一种一次性充氧式吸痰管,用此管对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吸痰,并与普…  相似文献   

9.
刘晓荣 《全科护理》2013,11(4):371-373
综述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压力和时间、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及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0.
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莺杨晶  霍春萍 《现代护理》2007,13(29):2757-2758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桂芳  黄考福 《现代护理》2005,11(14):1107-1108
目的为有效清除昏迷病人气道分泌物,减少反复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方法将67例Glasgow7级以下的昏迷病人进行常规法和呛咳刺激法吸痰,常规组取平卧位或平卧头侧位,从口或鼻插入吸痰管,吸除气道分泌物。呛咳刺激法吸痰作用于在充分左,右侧卧位拍背以后,取平卧头后仰位,先用生理盐水20~30ml,从臼齿处注入口腔,使其流向舌根部,再从鼻插入吸痰管,感到有阻力时轻旋痰管引起病人呛咳,趁其呛咳时将吸痰管推入气道深处到25~28cm,负压吸引并缓慢向外拔出,吸除气道分泌物时间不可超过15秒。将两种方法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一次插管成功率,吸出痰量和痰液性状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呛咳刺激吸痰法吸出痰量多(大于5ml占85%),而粘稠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7%。结论呛咳刺激吸痰法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利于吸出昏迷病人气道深部痰液,防止气道阻塞,对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护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玉琼  王红红 《护理研究》2006,20(33):3009-3010
综述了气道湿化、吸痰方法、胸部物理疗法、预防并发症、气管套管的管理以及营养、瘘口、脱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护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玉琼  王红红 《护理研究》2006,20(11):3009-3010
练述了气道湿化、吸痰方法、胸部物理疗法、预防并发症、气管套管的管理以及营养、瘘口、脱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痰深度标定对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入住 ICU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观察组标定吸痰管进入气道深度进行气道吸引,对照组采用吸痰管进入气道遇阻力回提1 cm的深度进行气道吸引。两组患者分别于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隆突处黏膜损伤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吸痰次数对隆突处黏膜损伤的影响。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当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黏膜均无损伤,气管插管3日后,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观察组隆突处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CPIS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定吸痰的深度,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达到有效吸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护理研究》2008,22(31):2836-2838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孔磊 《护理研究》2008,22(2):483-485
概述气管切开病人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从吸氧方式的选择、气道的湿化、吸痰的护理、感染的预防、气囊的管理、脱管的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於宙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833-1835
目的探讨人工鼻(heal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86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雾化装置及湿化液的滴入进行呼吸道护理;实验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气管切开套管端与呼吸机连接端之间连接HEM,脱机后气管切开套管端连接HEM。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湿化和吸痰的次数、呼吸道阻塞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每天行呼吸道湿化和吸痰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道阻塞和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EM的加温、湿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工呼吸道的缺陷,并可减少呼吸机内外环路的污染,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但HEM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患者的使用效果和反应。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峰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209-20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深度。方法:将9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A组(浅吸痰)30例,B组(深吸痰)30例,C组(吸引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30例,观察3种方法吸痰的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痰痂堵塞、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吸痰导管插入深度按厘米加刻度标记,以气管插管或切开导管长度再延长1 cm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下咽腔留置吸痰管在高龄吞咽障碍并长期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3年6月-2009年10月30例高龄吞咽障碍并长期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常规每天按需数次经口腔或者鼻腔插入吸痰管吸出口鼻分泌物,观察组经鼻下咽腔留置吸痰管,每小时吸痰1次,若分泌物多随时吸出.观察两组患者黏膜损伤、吸出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吸出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吞咽障碍并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经鼻下咽腔留置吸痰管简单易行、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