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广西健康青年H9、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清抗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中H9、H6亚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以了解广西健康青年是否已受到H9、H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方法广西医科大学2007级新生血清168份,通过HI实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以HI抗体滴度≥1:10为流感病毒抗体阳性,H9亚型抗体阳性率13.69%;有两份H6亚型抗体阳性。结论广西健康青年人群已受到禽流感H9亚型病毒株的感染,H6亚型也可能感染了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西省健康人群与养殖职业人群对甲3型、甲1型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和禽流感病毒H9、H5的抗体的存在情况。方法应用常规血凝抑制试验微量半加敏法对山西省不同地区人群进行甲型流感抗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健康人群和职业人群中的A/SX/I/99(|13N2)毒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和94%;A/SX/7/02(H1N1)毒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和72%;H9毒株的抗体在健康人群和职业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3.6%;H5毒株的抗体在健康人群和职业人群中的阳性率仅为0.35%和0.5%。结论A/SX/1/99(H3N2)类毒株不可能在山西省引起流行;A/SX/7/02(H1N1)类毒株今后在人群中可能存在散在性发生;本省部分人群曾受到禽流感H9病毒的感染,不能排除由本省禽类中的H9病毒感染及人的可能;受禽流感H5毒株感染只是个别现象。禽流感病毒在本省禽类中的感染状况及对人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了解健康青年人群血清中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的水平,从而预测广西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流行的趋势。方法:抽取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血清168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以血凝抑制抗体滴度≥1:10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6.19%,抗体滴度≥1:40的占阳性的22.73%。结论: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广西有流行,但流行强度不高,抗体滴度水平对人群的保护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中禽流感病毒H7N9、H9、H5亚型隐性感染状况以及禽类市场环境中H7N9病毒污染状况。方法采集从事家禽养殖、宰杀、贩卖等职业暴露人群以及H7N9疫情专项调查人群血清标本,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检测H7N9、H9、H5亚型抗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禽类市场环境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3年采集职业暴露人群常规监测血清394份,广州某市场首次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后采集密接从业人员专项血清259份,H7、H5检测抗体均为阴性,H9抗体阳性血清分别为23份(5.83%)和7份(2.70%);6264份市场环境标本中共检出流感A阳性标本204份,其中H7N9亚型阳性5份(0.07%)、H5亚型阳性13份(0.20%)、H9亚型阳性80份(1.27%)、A未分型106份(1.69%)。结论广州市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在2013年市场首次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前后尚未发现H7N9隐性感染者,广州市禽类市场环境中禽流感病毒亚型仍以H9等低致病性亚型为主,但不排除今后H7N9亚型增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不同人群和鸡群感染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毒株在深圳市不同人群和鸡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常规的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1)和中和试验测定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从深圳市农贸市场300只鸡只样本中分离到27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其抗体阳性率为7%,但未能从人群中分离到H9N2亚型流感病毒。人群血清中其抗体阳性率与职业高度相关,与鸡只密切接触的人群明显高于非密切接触的人群。结论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对人群和鸡群均易感,可通过近距离的密切接触传播;推测人所感染的H9N2可能主要来源于鸡只等家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点与监测人群病毒的抗体水平,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流感甲型H1N1抗体,对比分析1570名疫区学生与1326名监测人群血清标本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疫区学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流感罹患率分别为32.17%、22.23%,明显高于市区监测人群的22.62%、15.38%(P=0.000,P=0.000)。疫点学生与市区监测人群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分别为9.94%、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已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点学生和市区监测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30.89%、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疫点人群显性感染者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隐性感染者(t=4.701,P=0.000),监测人群中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者的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t=0.248,P=0.804)。结论疫点学生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监测人群。提示隐性感染人群具有潜在的传染力,应加强隐性感染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血清作为流感病毒亚型鉴定之用。方法:用两株H11亚型流感病毒分别免疫成年、健康的SPF莱亨鸡,刺激其产生抗体。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抗血清的抗体滴度。结果:所有免疫SPF莱亨鸡都产生了抗H11亚型流感病毒的抗体,且血清抗体滴度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所用方法简便,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强,产生的抗体可用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鉴定。  相似文献   

8.
《广西医学》2009,(5):760-760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近日研制成功能快速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试剂盒——流感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能特异性检测H1、H3、H5、H7、H9亚型流感病毒,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特异性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3年4月流行的新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HA)基因的进化,以及氨基酸的变异情况。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中下载H7N9流感病毒以及有代表性的H7N2、H7N3、H7N7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运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MEGA)version 5.05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邻接法构建基因进化树;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糖基化位点和裂解位点的变化。结果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与2011年浙江禽类H7N3流感病毒株(JQ906573.1)的相似性达到95.3%~95.6%;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发生变异,为Q226L,5个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HA裂解位点位于aa339和aa340之间,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R。结论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HA基因是由中国禽类H7亚型进化而来,Q226L变异导致的受体结合位点的变化可能是新型流感病毒具有人感染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各年龄段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完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480人,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和问卷调查,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38%,0~、6~、16~、25~和60岁以上组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09%、27.36%、24.47%、14.58%和8.16%。6~24岁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为51.83%,无症状抗体阳性率达12.61%。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抗体阳性率较高,老年人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男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海口市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  曾小平  林志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14-814,818
目的及时掌握海口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为评估、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集医院一般就诊人群及献血人员血清标本,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HI抗体滴度≥1:40判为阳性。结果海口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6%;流感抗体水平存在年龄差异,56岁及以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但性别间无差异;无症状感染者占所有感染者的36.8%。结论甲型H1N1流感已在海口市广泛传播,全人群免疫保护水平有限,有效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1-2012年广州市禽类经营环境中的职业人群H5及H9亚型禽流感的感染情况,为防治人禽流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集广州市12个区从事饲养、销售和屠宰家禽的职业人群的静脉血572份,一般人群血清648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采集禽类经营外环境标本415份,通过PCR进行核酸检测。结果职业人群中H5N1抗体阳性率为0.52%,一般人群H5N1抗体均为阴性,职业外环境中H5亚型标本阳性率4.10%;H9亚型阳性率1.69%。结论广州市禽类经营环境职业人群存在一定的隐性感染,职业环境中存在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污染,具有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应加强职业人群的禽流感监测,防止销售病死禽及提供充足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禽流感病H5N1、H9N2感染情况,以应对流感流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2011年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126份进行反转录-聚合酶联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梧州市禽类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阳性达19.05%,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10.32%;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7.14%。结论梧州市禽类环境禽流感病毒存在较为广泛,提示应继续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了解流感病毒株的流行动态,应对流感流行、禽流感的预警、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各年龄段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完善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309人,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和问卷调查,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0.06%,0~岁组、6~岁组、10~岁组、16~岁组、25~岁组和60岁以上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4%、33.33%、46.67%、30.00%、6.67%和5.00%。6~24岁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5.00%,无症状抗体阳性率达10.43%。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抗体阳性率较高,老年人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海南医学》2013,(9):1309
近日,H7N9(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H7N9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该病毒原本属于禽类低致病性感冒病毒,对禽类致死率低。2013年3月下旬,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7N9病毒在中国长三角地区报道。据中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  相似文献   

16.
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简称,在分类上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包括甲、乙、丙(也称A、B、C)3个型别.流感病毒可引发人类、禽类和动物类的"流行性感冒",其中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些亚型(如H5N1、H9N2、H7N7等).它们以鸡、鸭等禽类病毒贮存,宿主可以感染人类,早年已有若干先例.而此次出现的禽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  相似文献   

17.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般人流感病毒不直接感染禽,禽流感病毒也不直接感染人,但近年来相继发现H5N1、HTN2、HTN3、HTN7、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类,不同毒株对于人类的感染性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富集方法,提高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方法分别用ProteinA/G及H1N1特异性血清处理流感病毒样品,根据国家流感中心设计的H1N1亚型检测通用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产物为527bp,来评价病毒的富集效果。结果两种富集方法均能提高检测灵敏度,用ProteinA/G富集处理后检测灵敏度可达10-6,用H1N1特异性血清沉淀富集处理后灵敏度为10-5。结论初步建立的富集甲型H1N1流感病毒方法,有效提高了流感病毒RT-PCR检测的灵敏度,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的H7病毒是一组通常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并且可导致人类感染,于2013年3月31日在中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报告,在国内流行趋势为散发。H7N9病毒感染后可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高危人群主为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疫苗0 d一针免疫方法与0、21 d二针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同时观察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后是否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交叉保护性。方法: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分别按0 d一针及0、21 d二针2种免疫方法免疫BALB/c小鼠,首针免疫后14、21、28、35及42 d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血凝抑制(HI)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甲型H1N1特异性抗体滴度,比较2种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小鼠,14、28 d后采血分离血清,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HI法测定季节性流感疫苗抗血清是否能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进行非特异性结合。结果:二针免疫的方法在第21天加强免疫一次后,第28、35及42天时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一针免疫方法的抗体滴度,且第42天时的抗体滴度约为一针免疫方法抗体滴度的4倍。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HI法测定季节性流感疫苗抗血清,未测出甲型H1N1交叉抗体。结论:0、21 d二针免疫的方法在第28天后抗体滴度仍保持较高的水平,明显高于0 d一针免疫的方法。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无交叉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