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的 32例癌旁组织 ,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和 9例正常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75 % (2 7/ 36 ) ,癌旁组织为 6 .2 5 % (2 / 32 ) ,肺良性病变组织为 11.1% (1/ 9) ,正常肺组织为 0 % (0 / 9)。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肿瘤人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泌尿系肿瘤中端粒酶催化基因 (hTRT)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膀胱癌、肾癌标本和膀胱、肾脏正常组织进行hTRTmRNA表达检测。结果  48例膀胱癌标本中 42例hTRTmRNA阳性表达 ,hTRTmRNA阳性率为 88% ,对照组 30例中 2例正常膀胱组织黏膜阳性表达 ,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 ,肿瘤分级与肿瘤组织hTRTmRNA表达情况无相关性。 2 9例肾癌组织hTRTmRNA阳性 2 5例 ,阳性率为 86 % ,对照组 30例中 2例肾脏正常组织hTRTmRNA阳性表达 ,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 ,肿瘤分期与肿瘤组织hTRTmRNA表达情况无相关性。结论 hTRTmRNA在肾癌和膀胱癌中有异常阳性表达 ,但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的32例癌旁组织,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和9例正常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75%(27/36),癌旁组织为6.25%(2/32),肺良性病变组织为11.1% (1/9),正常肺组织为0%(0/9)。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原发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ABC法)对50例NSCLC和15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肺组织中MnSOD蛋白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表达以及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後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MnSOD在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100%),在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0%,较正常肺组织明显降低(P<0.05);MnSOD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分期有关,T3-4组MnSOD表达阳性率47.83%,明显低于T1-2组阳性表达率88.89%(P<0.05),而与病理分级、细胞类型、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NSCLC肿瘤组织中MnSO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MnSOD表达阳性率,在NSCLC病人MnSOD表达阳性率T3~4组明显低于T1~2组,提示MnSOD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样作用,并可用于判断NSCLC生长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端粒酶和erbB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法测定5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肺癌石蜡组织中erbB4的表达。记录56例肺癌患者5年生存情况。结果NSCLC组织中端粒酶和erbB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2/56)及89.3%(50/56)。端粒酶、erbB4表达与不表达在临床分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5),端粒酶表达与不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检测端粒酶及erbB4表达有助于判断NSCLC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建春 《华夏医学》2003,16(3):307-308
目的 :通过测定乳腺癌中端粒酶 ,探讨端粒酶活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5例乳腺癌组织、17例乳腺癌旁组织、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5 .7%、11.7%、10 %、0 ,乳腺癌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 (P<0 .0 1)。端粒酶在乳腺癌中临床 期和临床 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86 .6 % ,二者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一个新的理想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周峻  金岩  何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8):102-103,10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方法检测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标本中的病变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73.3% (2 2 / 30 ) ,而 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无 1例表现出端粒酶阳性。T1~T2 期 2 1例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6 1.9% (13/ 2 1) ;T3 ~T4期 9例均为端粒酶阳性表达 (10 0 % )。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中Ⅰ级17例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5 8.8% (10 / 17) ;Ⅱ级 8例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87.5 % (7/ 8) ;Ⅲ级 5例 ,均表达出端粒酶阳性 (10 0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 ,且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恶性肿瘤的整个病程有关 ,与其恶性程度、浸润能力有相关性 ,可作为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食管粘膜中端粒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检测44例食管癌组织,31例不典型增生,1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4例食管癌组织中,35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9.54%.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18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8.1%.1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仅有4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6.67%.统计学分析,3组比较端粒酶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与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端粒酶活性对预测食管癌的发生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30例增生结节和包膜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并比较端粒酶活性水平与BPH的关系.结果 BPH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例(10%),增生结节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包膜组织中阳性1例(3.3%);BPH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增生结节阳性率明显高于包膜组织(P<0.01).结论 前列腺增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TRAP法对 32例肾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和可疑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了解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32例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强阳性 17例 ,阳性 12例 ,阴性 3例 ,阳性率 91% ;32例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弱阳性者仅 2例 ,阳性率 6 % ;可疑癌旁组织阳性者 6例 ,阳性率 19%。三组端粒酶活性比较 ,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高 ,特异性强 ,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提示端粒酶活检测可作为判断肾肿瘤恶性程度的标记物 ,并可能成为判断肾肿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unx1基因mRNA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37例NSCLC标本,10例肺良性病变旁正常肺组织,应用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NSCLC中Runx1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肿瘤组织中Runx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肺良性病变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组织中Runx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与良性病变旁正常肺组织相比,Runx1基因的mRNA水平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下降,并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肺组织中IDO蛋白阳性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IDO蛋白阳性率和IDO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肺癌组按不同病理分型中,腺癌组和鳞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按不同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3组,经统计学分析,3组中IDO阳性表达率和IDO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癌组按有和无淋巴结转移分组比较,IDO蛋白阳性率和IDO mRNA表达水平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DO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肺癌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探讨SATB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用TRIZOL提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SATB1 mRNA表达量为正常组织13倍,两者差异显著(P<0.001),其中有、无转移组分别为正常组织23.63倍和5.57倍.结论 SATB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7例人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并分析CD147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147蛋白及mRN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中CD147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CD147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mRNA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30例肺良性疾病、55例原发性肺癌及癌旁肺组织中EGF、EFG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EGF mRNA表达阳性率为72.92%,EGFR阳性率为77.08%;肺良性病变肺组织EGF阳性率为6.67%,EGFR阳性率为13.33%;7例小细胞肺癌(SCLC)均无EGF、EGFR mRNA阳性表达.在NSCLC中,距癌组织3 cm以内癌旁肺组织EGF阳性率为77.08%,EGFR阳性率为79.17%;6 cm以远正常肺组织为10.42%.NSCLC组织、癌旁肺组织mRNA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远癌正常肺组织(P<0.01).结论:肺癌组织EGF、EGF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肺组织,检测EGF、EGFR mRNA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及肌球蛋白轻链9(MYL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60例正常肺组织中MYLK mRNA和MYL9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癌组织MYLK mRNA及MYL9 mRNA表达值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YLK mRNA、MYL9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均〈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MYLK mRNA、MYL9 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癌症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MYLK mRNA及MYL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腺癌组织与鳞癌组织MYLK mRNA及MYL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MYLK mRNA与MYL9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MYLK mRNA及MYL9 mRNA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MYLK mRNA和MYL9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MYLK mRNA及MYL9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人群NSCLC中PTEN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勇  陈铭伍  冼磊 《广西医学》2009,31(4):461-463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人群NSCLC中PTEN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壮族人群肺癌组织和14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率35.0%(12/32),正常肺组织表达92.8%(13/14),两组中PTEN基因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EN基因缺失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结论NSCLC中存在较高PTEN基因表达缺失,表明PTEN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荧光染料Ⅰ(SYBR GreenⅠ)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非探针类定量PCR的方法,其结果具有一定特异性&#65377;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检测野生型p53介导蛋白磷酸酶(Wip1)mRNA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的方法,了解肺癌组织及其远癌正常肺组织中Wip1的表达水平,研究肺癌组织中Wip1的表达水平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65377; 【方法】 利用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44例肺癌及相应远癌正常肺组织中Wip1 mRNA相对于β-actin mRNA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65377; 【结果】 4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相应远癌正常肺组织均有Wip1 mRNA的表达,其中17例非小细胞肺癌中Wip1 mRNA高表达,占38.6%,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atio = 2.1644 ± 1.394,P < 0.05);分化程度低的肺癌组织中Wip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分化程度高者(F = 5.08,P = 0.013)&#65377; 【结论】 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成功地检测Wip1基因的表达量&#65377;初步检测结果显示Wip1可能是一种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致癌因素&#65377;  相似文献   

19.
薛春竹  凌翔  雷琼琼 《重庆医学》2012,41(19):1954-195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半乳凝素1(Gal-1)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技术分别检测35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处正常肺组织(距癌组织边缘大于5cm)中Gal-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正常肺组织中,Gal-1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正常肺组织(P<0.05);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正常肺组织中,Ga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正常肺组织(P<0.05);NSCLC患者癌组织中Gal-1mRNA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Gal-1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NSCLC发病与转移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