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白肺”形成的中医病机。方法:从临床分期的角度,结合中医膜原、焦膜理论及患者影像学特点分析“白肺”形成的病机。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多表现为肺间质受累,中医认为其为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多侵犯膜原及上焦焦膜,湿、痰、饮、瘀、毒、热逐渐发展,肺间质大量受累,痰瘀壅滞肺络,疫毒闭肺,深入营血,肺气壅遏,进而形成白肺。结论:新冠肺炎应通过透达膜原、祛瘀通络等治法,阻止肺间质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以此截断“白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普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机为"湿、毒、瘀、闭",诊疗指南中医证型均以"湿邪"致病为主。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研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者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地域差异、危重患者比例差异、前期用药差异、病毒毒力差异等。目前研究得出的患者症状特点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中医温热类疫病,且"燥"在新冠肺炎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提出从"温热燥毒"论治新冠肺炎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传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由于血液净化中心人员流动性大,血透患者抵抗力低、治疗环境患者相对聚集的特殊性,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露风险极高的医疗场所。作为中医医疗机构血透室,面对疫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①科学依法防控:严格规范管理,强化防控意识,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切实做到切断传播途径;②基于正确的中医认识确立防控方法:中医学认为新冠肺炎属中医"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强调辨证论治、分期论治;③基于传染病中医防控理念制定防控措施:中医防治新冠肺炎关键在于存正气、避毒气;④坚持中西医结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防控体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诸多优势,应坚持中西医结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血液净化中心传染病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名归属以特发性肺纤维化为肺痹,继发性肺纤维化为肺痿。其病因为虚、痰、瘀与五脏相关,表现为虚、实的证候。根据本病分期以肺脾气、肺肾阴、脾肾阳虚损和痰瘀阻络的病机特点,进行综合治疗。提出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估及开展行业标准,分型及中医疗效评定标准的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范畴。对于该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该文通过对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体会,提出了"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老年性肺炎发病的内在因素,热毒炽盛、痰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及病因病机。方法 收集103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报告、中医证候特征、舌象。结果 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35.85±17.09)岁;半数以上患者有咽干咽痛(54.37%)、咳嗽(58.25%)等症状;多数患者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部分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0.68%)、白介素6升高(28.16%)、葡萄糖升高(35.92%)、肌酐降低(38.83%);舌质多为淡红舌或红舌,舌苔多为白腻苔或黄腻苔;半数以上患者胸部CT基本正常,少数患者提示有病毒性炎症改变。结论 杭州市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风邪侵犯肺卫为主,兼有夹湿、夹寒、夹热,符合中医疫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病机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提出中医以分期治疗的特点,结合名家观点以及许多临床实际病例观察,作者提出新冠肺炎各期病机不同,新冠肺炎恢复期的病机特点主要为"气阴两伤,余邪未尽"。通过对1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诊疗经过,介绍从"谨守病机,临证治之"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临床体会。在西医常规治疗外,中医诊疗上应谨守其病机,结合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多应用抗生素治疗,但近年来发现,部分患儿虽经正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仍无明显改善,且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导致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发生。宋桂华教授从中医角度辨证论治,结合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病机及患儿的症状体征,认为该病多由"热、毒、痰、瘀、虚"所致,主张分期论治,治疗过程中尤重视化瘀之法,自拟"清肺解毒汤"治疗RMPP,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中医十层脉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效果,总结采用中医十层脉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思路。方法: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为江西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笔者将中医药介入治疗的4例患者主要分为4个证型:邪热壅肺证、肝胆郁热证、内闭外脱证及邪遏少阳证。此次研究从中选择各型典型治愈及好转案例,从舌脉及用药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探讨中医十层脉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效果。结果:采用中医十层脉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见证型患者效果显著。结论:中医十层脉的肺、肝脉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院在国家指南基础上,积极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在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过程中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寒湿疫",具体病机为寒湿疫邪困脾壅肺。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产生寒湿从热而化。疾病的病位为肺、脾。在救治过程中,将以肺系证候为主者归为肺型,脾系证候者为主者归为脾型,因地制宜,按型施治,采用辛温宣肺、芳香醒脾的治则,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既传承了中医治疗重大疫情的辨证论治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尝试,尤其是简化分期、分型,不但提高了中医药参与疫情抢救的程度,更方便了基层医院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以药测机”理论分析2型糖尿病3期的不同病机。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文献,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疾病3期的不同药物分类、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的频次与频率,再通过药物的性质反推出疾病的病机。结果:糖尿病前期共检出中药369频次:以补虚药(105频次)与清热药(69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解表为主,频率为62.6%;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43.75%;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1.5%。归经以肝、脾、肾、肺、胃为主,频率为79.7%。糖尿病期共检出中药262频次:以补虚药(97频次)与清热药(78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频率为80.5%;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67.06%;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7.5%;归经以肝、肺、脾、胃、肾为主,频率为79.1%。糖尿病并发症期共检出中药380频次:以补虚药(121频次)与活血化瘀药(87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表为主,频率为73.9%;药性以温热为主,频率为58.2%;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3.2%;归经以肝、脾、肺、肾、胃为主,频率为80.8%。结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治以清热益气养阴为主,且解表与利水渗湿并举。糖尿病并发症期治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且息风止痉与祛风寒湿并举。总体上以调理肝脾、补益肺肾治其本,重用清热、利水、行气、凉血、活血类药物治其标。从病机上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的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肺脾失调。随着疾病进展,“瘀”逐渐加重。当疾病发展成为并发症期时,其病机主要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肝肾失调。  相似文献   

12.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肺、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在于诸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津液虚滞,生成痰、瘀二邪阻滞乳络,发为本病。该病发展过程复杂,疾病迁延难愈,治疗上应标本同治,祛痰、除瘀的同时辨析脏腑发病的内在原因,予以补肾、益肺、疏肝、调脾,从根源出发调理脏腑,抵御外邪,防治肉芽肿性乳腺炎。  相似文献   

13.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防治肺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该文从热实结胸病机出发,探讨两者之间联系,认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关键在痰(水)热互结,血瘀或轻或重贯穿疾病的始终,在治疗上宜衷中参西,病证结合,以清热化痰、利水平喘为主要治法,兼以活血化瘀,处方以小陷胸汤为基础进行随症加减。作者这一观点也丰富了肺心病的中医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的11例妊娠期发病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及舌脉特点,统计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所用方药及中药使用情况并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1例均口服中药治疗,且中医辨证以痰热为主要病机,部分兼有瘀、虚,治疗上以清热凉血理气化痰安胎为主,兼虚者予以补气养血之法,兼瘀者予以化瘀通络之法。中医处方用药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甘草、白术、茯苓、玄参、黄芩、牡蛎等12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其中8例孕中行乳房脓肿切开引流,2例产后行全麻下肿块切除术,1例中药治疗,肿块内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中药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化痰活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血清SAA、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脑病科和ICU住院的100例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组照采用常规治疗: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控制体温、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活血通络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P<0.0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及血清SAA、CR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清SAA、CRP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NIHSS评分及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SA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I指数较前均显著提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中药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可以获得更显著疗效,可以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患者血清SAA、CRP水平,且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陈其华教授从"肾虚血瘀"论治少弱精症的经验。陈师认为,"脾肾不足,湿热痰瘀阻滞"作为该病的核心病机,认为该病病位在肾,与心、脾、肝三脏密切相关,病理因素多以"血瘀"为主,多以肾虚立论,从血瘀立法。陈师论治少弱精症重视整体及局部辩证,整体审察,四诊合参,治疗上强调"通"法应用,扶正祛邪与个性化辨治,用药坚持量小力专,在"补益先后天之本"的基础上兼治湿热、痰浊、血瘀等病症,注重日常调护,强调身心同治,每获良效,另举验案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医宗必读》首次明确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基于此,杨文明教授提出"脾肾两虚"为AD的病机基础;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提出"痰瘀交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治疗以补肾健脾、豁痰化瘀为原则,创制智脑胶囊,并通过大量实验揭示其作用机制,同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给接受放疗的病人带来了许多不良反应,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王瑞平教授通过对该病的长期临床研究,提出了常见的4种证型,风热犯肺、阴虚肺燥、肺脾气虚、痰瘀阻肺。作者跟随王瑞平教授学习,将其对放射性肺炎的辨证治疗经验进行整理分析,文章阐述该病发病机制、常见治疗用药及配伍,并通过临床医案二则直观介绍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黄柳向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特点是以脾胃虚弱为本,以痰、湿、热、瘀、毒为标。故临证时从虚、痰、湿、热、瘀、毒多角度论治,切中病机,达到标本同治、改善症状的目的。论文旨在介绍黄柳向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黄教授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7例,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以温肺化瘀定喘汤加基础治疗,对照组以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加基础治疗,疗程7天。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气促、咳嗽、痰阻症状进行对比,同时对肺部听诊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组主症终点积分进行总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热、气促、痰阻、肺部听诊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西药常规疗法疗效相当;在改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咳嗽症状上温肺化瘀定喘法明显优于西药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