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主题,而微博用户对不同主题的表达和关注也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以及舆情事件的走向。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主题演化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以及公众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过程]以网络舆情信息特征为立足点,辅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舆情信息客体与本体进行剥离,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特征,创新性提出以舆情客体信息为参照基线的舆情本体演化强度来反映微博主题演化趋势。[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网络舆情信息本体的主题分析,与网络舆情实际发展演化趋势更加贴近,对主题内容的揭示也更加全面。同时研究思路也对现有网络舆情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单一求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引入危机管理要素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题演变规律,为精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与动态决策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以特定突发事件的事实文本数据为来源,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构建动态主题演化模型,挖掘社交媒体突发事件中的阶段划分与话题,并归纳出舆情危机的构成要素.[结果/结论]以PPRR和4R危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和运行机理,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大数据技术、舆情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总结大数据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并构建传播机理的总体关系架构。[结果/结论]揭示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内在运行规律,为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姚乐野  吴茜  李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23-130
[目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是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重要场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舆情的针对性研究,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各传播主体的位置与角色。[结果/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舆情体现出总量巨大、节点林立、关系复杂的网络特征;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在网络中的传播作用各不相同,官方媒体微博、商业媒体微博、自媒体微博在突发事件舆情网络中占据不同的传播位置、具有不同等级的传播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和引导过程中,应当推动各类媒体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5.
认为在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中,网络论坛中影响力大的关键节点左右传播的走势。设计一种完整的网络舆情节点挖掘和分类的技术方法,包括原始数据挖掘、数据结构化、节点影响力测算与识别、关键节点论坛影响力计算、关键节点分类等,涉及GooSeeker、Gephi、LeaderRank等算法和软件,并以“7·23动车事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研究揭示出网络舆情的结构复杂性、无标度性、子社区结构等特征,得到“网络名人型”和“事件关注型”两类关键节点的演化规律,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应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极易引发公众恐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全面剖析导致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触发的多重因果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NCA与fsQCA相融合的方法,选取2020—2022年有关新冠疫情的90个网络舆情事件作为研究材料,基于PSR框架的视角,探究了舆论聚合、传播渠道、权威媒体、公众关注、事件热度、时间跨度、危害程度7个前因条件的要素组态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单个因素不构成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机制的必要条件,单个因素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的作用是有限的;挖掘出了9种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机制的条件组态,事件热度、权威媒体、公众关注为核心条件;归纳出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机制的三种理论驱动模式,即事件驱动型、权威主导型、公众诉求型。以期提高政府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精度和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从定量化角度研究舆情群体极化现象,建立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度的量化计算和极化趋势预测方法。[方法/过程] 从物理学中场的思想出发,引入观点势场描述舆情场内各网民节点间观点的相互作用,构建个体观点势和舆情场观点势场强度的计算模型和观点演化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实际网络舆情传播的天然社区特性、节点观点影响力特性、观点的惯性特性和网民节点虚实的时变特性,认为个体网民观点的演化主要受所处舆情场的观点势强度、自身观点惯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重点分析模型中舆情子场是否封闭、节点虚实转换触发阀值、观点势影响因子等影响因素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影响。[结果/结论] 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网络舆情观点传播与舆情极化形成过程较为相符。所提出的模型中网民观点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舆情场这个中介完成,相较于基于网民个体之间观点直接相互作用的舆情演化模型,其复杂性和实现难度大大降低,利于基于模型构建实际网络舆情极化预测与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赵晓航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0):104-111
[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探索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舆情研判方法,并进一步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实操方法的建议。[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危机传播的基本要点,对信息发布效果和舆情实时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在应用处理层面,以新浪微博中“天津爆炸”事件相关信息为例,爬取新浪微博全量数据,基于危机传播领域知识和信息发布文本构建领域词表,并结合危机传播阶段特征,对全量数据进行主题提取和情感分析。[结果/结论] “后微博”时代,微博用户量下降,但其仍旧是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扩散的主要阵地。探求突发事件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平台,收集、研判、应对网络舆情,为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情境下,及时有效地回应舆论关切成为舆情管理中的重要议题,梳理总结突发事件舆情观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该领域研究开展与实践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集国内外有关突发事件舆情观点的科学文献,从信息分析过程角度出发,分为舆情观点识别、舆情观点组织和舆情观点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发现]随着知识图谱等技术优化与应用的不断推进,舆情观点研究可从识别细粒化、组织结构化、分析系统化等方面加以深化,在构建层次化舆情观点信息组织架构及图谱原型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舆情观点多维演化分析框架与应用范式。[创新/价值]从信息分析过程的角度对突发事件舆情观点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为突发事件情境下舆情观点与知识图谱的深入融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从不同维度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利用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中的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和环境噪音从类型和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多媒体网络舆情发展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形式和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结果/结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数据类型多样,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索网络舆情受众体参与舆情事项创建传播的动机,为把握网民心理,引导网络舆论正确走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定性与定量混合的研究视角,依据扎根理论采集研究资料并通过编码从中抽离出10个动机范畴,根据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结构化分析动机范畴的关系意义,为原始资料编码过程融入定量思维。[结果/结论]揭示受众体的3种参与动机对舆情事项的危机程度、突发程度、管控难度的影响,为从参与动机的视域下划分受众群体、有的放矢地干预网络舆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Purpose/significance] Combining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means, the social attributes and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of public opinion events on microblog are correspondingly integrated,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explaining the social problems behind public opinion events.[Method/process] Comb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related to public opin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attributes and externalization performance model of public opinion on microblog. Focusing on public opinion and explaining the internal logic between the 3 social attributes of crowd, content and sentiment and the 3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of opinion leader, event and emotion. Then taking a vaccine incident as an example for empirical research and visual display.[Result/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verify the valid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social attributes and externalization performance model of microblog public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we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externalization of different social attributes of public opinion events and dig deeply into the essential problems behind public opinion ev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为防止微博失实舆情爆发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研究如何对微博中关键节点的倾向性进行分类,以及时制止恶意煽动群众情绪的节点,防止更多微博用户被误导,并通过不同的思想引领方式,由点及面地对微博用户进行思想引领,更好地净化微博舆情环境。[方法/过程]利用超网络和动态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关键节点,通过对其情感倾向性进行分析,提供不同的引领策略。[结果/结论]微博舆情生命周期内会出现5类关键节点,思想引领可分为智能引领和智慧引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量化展现网络舆情信息受众之间的观点认知距离与情感归属,澄清其情感倾向性的形成脉络,为科学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思路。[方法/过程] 切分舆情事项子话题,通过情感本体计算受众观点的极性强度,构建2-模的受众-关注焦点隶属矩阵和1-模的受众关系矩阵,并采用复杂网络可视化图谱对受众认知距离进行可视化展示,从网络舆情场的视角下阐述受众观点的互斥与耦合机制,描述受众情感倾向的形成脉络。[结果/结论] 对受众整体认知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受众加以区分,揭示真实情景中的网络舆情场力的作用特点,为舆情受众情感疏导工作提供实践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多媒体网络舆情响应问题,梳理并提出以危机风险分型为基础的政府组织响应路径整合匹配、响应工作流程模型构建机理,以期为管理决策者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网络舆情危机精准响应效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危机动力要素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取出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的基础系数,并以多元结构网络舆情信息的多媒体传播路径为视角提取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叠加系数,再逐一提取各风险分型下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的工作要点。[结果/结论]根据主体结构要素、媒体效力要素、客体属性要素危机作用形态的排序组合,在其关系节点上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等级基数。根据本体成分分化后对舆情危机的不同影响效果,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加成系数。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模型,将舆情危机风险解构为等级系数和加成系数。从而更为准确地描述舆情危机的表征,有利于判断舆情危机的未来发展态势,提高与既往舆情危机案例匹配的速度与精准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信息语义识别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在梳理和分析主要网络舆情语义识别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情感倾向性分析技术、网络舆情话题识别技术的现阶段研究状况。[方法/过程]从技术特征中提取出处理精度、技术复杂程度、通用性、适应性等指标,根据所提出的指标对网络舆情信息语义识别关键技术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结论]分析得出各类技术的优劣之处,挖掘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有效开展舆情监测和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通过解构网络舆情场内涵、结构特征以及功能属性,进而将场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管控治理的研究中,实现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网络舆情综合研究视角建构目标。[方法/过程] 在充分把握网络舆情的特征、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辩证地引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场论的观点与定义,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解构网络舆情场的概念,并形式化地对网络舆情场的整体机能进行数理描述。[结果/结论] 网络舆情场的运动特征本质上是场域中客观存在的显性舆情信息与舆情受众主观认知的交互和作用的体现。因此网络舆情场的介入能将网络舆情管控对象间混乱复杂的关联体系化、规律化,进而实现网络舆情学术研究与实践需要之间裂痕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