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吴从月 《海峡药学》2013,25(6):74-76
目的探讨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名亚急性期PHN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n=30)、加巴喷丁组(GBP组,n=30)和SGB与GBP联合治疗组(联合组,n=30),SGB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GBP组口服加巴喷丁1日1200mg;联合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加巴喷丁1日1200mg,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和3月内的预后。结果 3组治疗3d之后NR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BP组t=8.423,P=0.000,SGB组t=6.218,P=0.000,联合组t=8.449,P=0.000),但联合组NR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d:F=3.470,P=0.036;7d:F=8.601,P=0.000;14d:F=10.910,P=0.000;21d:F=26.871,P=0.000;30d:F=97.590,P=0.000);3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眩晕、嗜睡,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015,P=0.602);随访3个月,GBP组PHN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SGB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GB组:χ2=4.320,P=0.038;联合组:χ2=9.231,P=0.002)。结论星状神经常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PHN疗效显著,迅速缓解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的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B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C组:普瑞巴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中,B组和C组口服普瑞巴林,剂量为每次150 mg,bid,连续服用8周。结果:治疗后,3组的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的NRS评分相当,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B组和C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头晕、嗜睡和水肿。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压氧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高压氧组(A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2ATA),纯氧加压8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以1%利多卡因10mL加维生素B12 500μg,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双侧者交替阻滞),1次/天,连续10天为1疗程;C组使用A组和B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例治疗后耳聋症状均有改善,A组痊愈率为21.4%,有效率为64.3%;B组痊愈率为28.6%,有效率为75%;C组痊愈率为60.8%,有效率为89.3%。与A组、B组相比较,C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 高压氧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程灏  孟岚  罗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256-1257
目的比较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单独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50)和对照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5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d.3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在治疗后3天,1个月及3个月的NR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对女性功能性闭经近期的疗效.方法 功能性闭经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27例为妇科常规激素治疗组.结果 A组治愈率,好转率均好于B组(P<0.05);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2组的雌激素(E2),孕激素(P),雄激素(T),促卵泡生成素(FSH),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水平,A组各种激素水平均好于B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对女性功能性闭经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术期室性早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围术期频发性室性早搏(FVPB)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5例围术期出现FVP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用药均使用利多卡因。其中,星状神经节治疗组予1%利多卡因8~10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静脉治疗组予1~1.5mg/kg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结果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对围术期出现的FVPB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100%),与静脉治疗组相比较(总有效率68.18%),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等优点。结论SGB对围术期FVPB患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40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即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以1%的利多卡因6~8ml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规治疗组(B组)即药物加高压氧治疗。结果A组痊愈率为45%,有效率为85%;B组痊愈率为25%,有效率为60%。A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黄娟娟  吴陈诚  曾鸽  杨静  金莉 《江苏医药》2023,(10):1028-103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及其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70例面神经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SGB治疗,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后15 min时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血管阻力指数(RI)。依据阻滞后15 min PSV较阻滞前变化≥30%者判定为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将患者分为A组(有明显变化,47例)和B组(无明显变化,23例)。记录两组患者霍纳综合征持续时间及阻滞前和阻滞后15 min时的HR、MAP和SpO2,计算临床有效率,观察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临床有效率高于B组(93.6%vs.69.6%)(P<0.05)。两组阻滞后15 min时的PSV、EDV和RI均较阻滞前增加(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霍纳综合征持续时间相仿(P>0.05),两组阻滞前后的HR、MAP和SpO2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B是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在SGB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RSGB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以1%利多卡因10ml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以10ml生理盐水行右侧星状神经节注射,记录并分析阻滞前与阻滞后5min、10min、15min各时点患者的CI、MAP、HR、SvO2、RPP。结果A组阻滞后各时点RPP、HR明显低于B组(P〈0.01),MAP高于B组(P〈0.05),SvO2、CI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氧供需关系,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南通地区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IL)-6-174G/C(rs1800795)、-572C/G(rs1800796)、-597G/A(rs180079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清IL-6水平以及房颤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房颤组和对照组血清IL-6及其他临床指标,测量左心房长径(LAD);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酶切。结果:房颤组IL-6和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IL-6-572C/G基因型分布G/C+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房颤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IL-6-174G/C位点C等位基因突变率极低,IL-6-597G/A未见A等位基因突变。结论:IL-6-572C/G位点G等位基因突变导致了机体血清IL-6水平升高,可能与房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29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住院患者进行治疗,并与30例同类住院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4年~1995年收治的住院患者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以下简称SGB组),共29例;1989年~1993年收治的未进行SGB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30例.以上两组病例均排外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凯时)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LPS模型组;C组:凯时治疗组。动物以硫喷妥纳腹腔注射麻醉,于实验3h分别测量每只大鼠的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湿重/肺干重,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丙二荃(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血清细胞因子TNF-a、IL-12、IL10的浓度,肺组织中NF-KB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组与A组比较,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湿重/肺干重显著增加(P<0.05);血浆SOD含量,血清细胞因子IL10显著减少(P<0.05);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和丙二荃(MDA)含量,血清细胞因子TNF-a,IL-12显著增加(P<0.05)。②C组与B组比较,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湿重/肺干重显著减少(P<0.05);肺组织SOD含量,血清细胞因子IL10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和丙二荃(MDA)含量,血清细胞因子TNF-a,IL-12显著减少(P<0.05)。③C组与B组比较,NF-kB P65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渗出,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盐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乳癌根治术后创面积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后仍有引流管液量的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30例,罗哌卡因组(R组)30例,另选择不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者为对照组(C组)30例,记录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第10天当天的引流液量、创面愈合情况、拔除引流管例数.结果 与C组比较,L与R组积液量均减少(t=4.401、4.470,均P<0.05),拔管例数增多.R、L、C三组治愈率分别为76.7%、73.3%、20.0%.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癌根治术后创面积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均安全可靠,二者均可应用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癌根治术后创面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昂丹司琼对呕吐家兔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顺铂诱导呕吐家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中成药组)和C组(盐酸昂丹司琼组)每组各10只,后将三组家兔的呕吐发生率、呕吐次数、呕吐潜伏期及用药前后的血清Gas、EGF、5-HT及DA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C组的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呕吐次数少于A组及B组,呕吐潜伏期长于A组及B组,与A组及B组比较,C组的血清Gas、5-HT及DA水平较低,血清EGF较高,经比较,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昂丹司琼对呕吐家兔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较大,改善了化疗造成的呕吐,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组(n=25)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盲探组(n=25)采用传统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阻滞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声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总有效率(92%)高于盲探组(84%);皮下血肿(4%),上肢麻木无力(8%),声音嘶哑(4%)等并发症发生率盲探组高于超声组(0%);超声组穿刺成功率(100%)明显高于盲探组(8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比传统盲探穿刺法操作更安全,成功率更高,对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确切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家兔单肺通气(OLV)模型,评价静脉注射氨溴索对家兔OLV时肺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双肺通气组(C组)、单肺通气组(OLV组)、静脉注射氨溴索组(A组)。C组行双肺通气2h,其余2组行右侧肺通气2h。A组在右肺通气前10min静脉注射氨溴索15mg/kg。比较各组通气后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10浓度的变化,并行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2组右肺灌洗液TNF-α、IL-1β、IL-8浓度明显升高,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OLV组比较:A组右肺灌洗液TNF-α、IL-1β、IL-8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其余2组病理形态学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OLV组比较,A组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静脉注射氨溴索,可有效抑制家兔OLV肺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CEI/ARB类和CCB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12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脑出血前服用降压药的种类分为A组(35例,脑出血发病前已规范服用ACEI/ARB类降压药)、B组(28例,脑出血发病前已规范服用CCB类降压药)和C组(64例,脑出血发病前未规范服用任何降压药),进一步将C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记为D组(脑出血发病后规范服用ARB类降压药)和E组(脑出血发病后规范服用CCB类降压药),各32例。于发病第3天检测所有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同时复查头颅CT评估脑水肿情况。发病第1天和第30天时,按照NIHS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状况。结果发病第3天时,A组和B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血压脑水肿体积均显著低于C组(P<0.05),但A、B组组间及D、E组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0 d各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但A组和B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1,P=0.04),A、B组组间及D、E组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P=0.64)。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规范服用ACEI/ARB类或CCB类降压药可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可能与降低血清多种炎性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中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们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治疗的63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所发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630例次患者共发并发症135次,经处理均恢复.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较多,有时非常凶险,星状神经节治疗可靠,因此,要求实施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熟练操作技巧,具有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余倩  贺纯静  楚兰 《贵州医药》2011,35(6):491-494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探讨SGB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脑梗塞患者(病程<3d)30例,随机分为SGB联合常规方法综合治疗组(SGB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及IL-18抗体抗免疫性肝纤维化药血清对离体小鼠肝星状细胞(mHSC)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12周末正常对照(A)组,兔IgG(B)组,刀豆蛋白A(C)组,IL-18(D)组,IL-18抗体(E)组小鼠注射药物24 h后血清.用MTT法观察药血清对小鼠mHSC增殖作用,荧光显微镜、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作用,半定量RT-PCR检测药物血清处理的mHSC 72 h基质金属酶2(MMP-2)mRNA,基质金属酶抑制剂1(TIMP-1)mRNA表达.结果 与A、B组相比,C、D、E组药血清可以促进mHSC的增殖(P<0.05),E组较C组抑制mHSC作用明显(P<0.05).以0.5 pg/ml~50 μg/ml浓度的IL-18和IL-18抗体观察对mHSC的增殖作用不明显.荧光显微镜观察到mHSC核的浓染致密、固缩、片段化以及新月型改变.A、B、C、D、E组mHSC的平均凋亡率为(12.55±2.31)%、(13.01±2.32)%、(6.59±1.06)%、(4.26±0.63)%、(9.04±1.6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E组MMP-2 mRNA,TIMP-1 mRNA表达较A、B组明显(P<0.05).结论 IL-18药血清可以促进mHSC的增殖,并增加MMP-2 mRNA和TIMP-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