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的分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海燕  蔡嗣经 《中国能源》2006,28(12):28-30,40
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占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的50%左右。本文基于2001~2005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LMDII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影响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工业部门快速的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减缓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需要降低能源密集型部门的能源强度以及降低能源密集型部门产出在工业产出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能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与经济结构尤其是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整个社会生产是在能源消费较少、经济效益较高的基础上达到生产与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协调发展,那么,这种经济结构就是高效、合理和省能型的经济结构。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部门之一,同时又是能源消费的第一大户。1987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5.8%,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消费量的  相似文献   

3.
提高能源效率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巴黎协定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和区域两个尺度上能源消费的结构与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的产业和区域,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从产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6大产业能耗较大、效率较低,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产业。从区域看,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的能源消耗量大,而且利用效率较低,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能源规划本质是满足社会能源消费需求,从能源消费端出发,计算蕴含在商品中的能源消费量,可以分析中国各省域体现能源消费量和省域间能源流,更好地区分节能减排责任,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压力。建立了2002年中国内地30省域29行业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体现能系数数据库,并选取北京、山西和广东作为资源依赖性、资源供给型和市场交互型的省域典型,呈现其各自的基于消费的能源状况。  相似文献   

5.
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总量呈攀升趋势,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其战略地人闰仍非常重要。21世纪初叶我国能源发展的框架仍在煤炭清洁利用为主展开。山西应保持适应的原煤生产力,推大适合山西可持续发展的清洁煤衍生能源产品的市场份额,这是发展山西能源定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是能源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十五”时期我省GDP年均增长13.12%,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12.8%,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0.98,同期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也一直保持在0.85到1.13之间,我省在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费的强度很高。我省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5%,按照全国“十一五  相似文献   

7.
将我国省、市、自治区划分为沿海、东北、中部、西部四大区域,基于DEA模型,以我国1995~2012年间的资本存量、劳动力和能源消费作为投入指标,以各省市历年实际GDP为产出指标,对我国四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极不均衡,必须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能源战略。沿海省市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能源以及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并促进新能源开发。东北地区要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加大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中部地区应对第二产业进行优化调整,降低粗加工、低附加值等高能耗、低效益的行业所占比重,着力发展通信、物流、金融等现代第三产业。西部地区应开发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也给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为了保障能源的充足供应和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能源供给、转换、消费等方面对广东省能源平衡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根据2007年广东省能源平衡表.绘制出2007年广东省能流图。广东省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而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保障难度高;化石能源消费还带来了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火力发电效率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提高的空间。广东省工业部门消耗的能源最多,其次是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再次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此外广东省对油品和电力等优质能源的需求也迅速扩大。鉴于此,建议在广东本地开发低碳新能源。包括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能源运输传送能力建设;提高火力发电效率应以技术改进为主,以优化燃料构成为辅;在工业上推进节能高效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快第l_产业的发展,在交通上推进高效率智能低排放的运输方式,鼓励居民采用并不降低舒适度的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
影响全国与北京工业能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丽  杨娟 《中国能源》2009,31(5):19-25
全国能源强度2002年开始上升,北京能源强度却一直呈现下降态势;这不仅和北京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相关,而且北京工业能源强度也保持了下降趋势。基于对数均值迪氏指数分解法,将能源消费分解成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对1998~2006年的北京及全国工业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分解及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效率效应对全国工业能源消费下降起到了比较显著的作用,而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共同促使北京的能源消费降低。与全国相比,北京大力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控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是其工业能源强度迅速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分析了北京能源强度快速下降对全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全国能源消费进一步降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晶 《中外能源》2010,15(1):23-28
2000~2008年,内蒙古GDP由1539亿元增加到776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42%,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内蒙古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正确处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十分丰富,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内蒙古虽为能源生产大户,但同时也是耗能大户。2001~2005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24.6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13个百分点;2007年能源消费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4649.39×104t标煤。自1993年以来,内蒙古原煤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全区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有很大比重,2007年达到73.51%。虽然全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对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能源消费总量就增加1.98×104t标煤。2001~2005年,内蒙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都在1以上,说明能源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是在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基础上取得的。要实现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创建循环经济模式,而且还要完善节能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后三年山西省节能降耗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有梅  白慧仁 《中国能源》2007,29(11):24-27,9
山西省是我国几个能耗较高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十一五"时期规定节能任务较重省份之一。对于以高耗能产业占比重较大的山西,能否在规定期限完成规定节能任务,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山西产业结构与高耗能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完成节能任务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GM(1,1)预测方法和2000~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数据对我国"十二五"一次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量将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到2015年将达到440489.1×104t标煤,明显高于"十二五"能源消费规划目标,这将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现。经验表明,实际能源消费量常常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应引起高度关注。为此,既要做好能源消费实际值将超过目标值的各项准备,同时也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促进能源规划目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社会投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工业投资等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是导致能源消费量迅猛上涨的首要因素,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建设投资力度有待提高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是造成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不影响经济增长以及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条件下,需要着手推进技术节能,提高能源科技水平;加大能源建设投资力度,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推进结构节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has recently become a popular method in measuring energy efficiency at the macro-economy level.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are limited in that they failed to consider the issues of undesirable outputs and minimis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us, this study considers both factors in measuring Chinese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investigates the maximum energy-saving potential in 28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ustries in the east area have the best average energy efficiency for the period 2000–2006,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area. Further, after comparing the industrial energy overall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IEPTE),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the 28 administrative regions examined, the study finds that in most regions of this study, the two main reasons causing the wastage of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dur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are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ost regions still relies on the massive use of energy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industrial-based economy and the IEPTE is too low.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correspondingly proposes some policies to improve regional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雷鸣  贾江涛 《节能技术》2010,28(6):557-561
随着能源效率对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及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对于能源效率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004-2007年省际及地区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及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地区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以科技进步的影响最为明显;华北、华中地区以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大,华东地区以产业结构影响最为关键;华南、西北、西南则以工业内部结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composition in the past decad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re: energy sources are mainly supplied domestically; coal predominat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verage 725%);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take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average 65.6%);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nergy is low;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caused by coal combus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because of the low 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energy by appliances and the backwardnes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China must carry out continuously the principle ‘lay equal stress on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and give priority to conserv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the idea that the economy will have a high growth rate.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2011年上半年,山西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转型跨越发展,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工业领域节能降耗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态势,指出,新增高耗能企业投产运行、经济发展对高耗能行业的依赖性依然较高、部分产品单耗持续走高,节能降耗工作中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对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提出,下半年山西省针对制约因素,切实解决节能降耗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扩大节能降耗成果,确保2011年节能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fact that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has continuously decreased during the 1980s and mostly 1990s, the decreasing trend has reversed since 1998 and the past few years have witnessed rapid increase in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We firstly conduct an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key forces behind the increase. It is found that: (1) the high energy demand in industrial sector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scale, especially in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2) energy saving mainly comes from efficiency improvement, with energy-intensive sectors making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and (3) a heavi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e. This study also makes the first attempt to bridge the quantitativ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with qualitative policy analyses and fill the gap between decomposition results and policy relevance in previous work. We argue that: (1)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n energy-intensive sectors is mainly due to the industrial policies that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2) low energy prices have directly contributed to high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directly to the heavy industrial structure. We provide policy suggestions in the end.  相似文献   

18.
China's presen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composition in the past decad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Energy in China is mainly sourced domestically; coal predominat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verage 72.5%);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is a large proportion of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average 65.6%);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nergy is low; serious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caused by coal combus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because of the low energy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and the backwardnes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China must ‘lay equal stress on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and give priority to conserv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while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晓微 《中国能源》2007,29(5):30-34
根据自然资源消费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结构多元化指数和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指数,本文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包括:(1)1953~1990年期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能源驱动,而且是能源和其他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我国能源、煤炭、石油消费强度变化趋势都呈现倒“U”字型规律;1958~1975年期间,能源消费的强度变化和GDP的产出呈现不对称性;(3)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4)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2011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工业能源消费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了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面临的制约和挑战,指出,后3个月,应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形势的紧迫性,以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全年任务目标顺利完成,提出,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