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Caveolin-1在肝细胞癌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 caveolin-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HCC组织中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析caveolin-1,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非成对动脉(UA)计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伴肝内转移的HCC组织中,caveolin-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均P<0.05),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aveolin-1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且caveolin-1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和UA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11;r=0.361,P=0.001;r=0.388,P=0.001)。结论:caveolin-1表达升高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HCC表达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4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与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食管鳞癌组织SOCS3 DNA甲基化的阳性率(7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4.0%,P<0.01);(2)食管鳞癌组织SOCS3 mRNA相对表达强度比值(0.53±0.3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5±0.44,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的SOCS3 mRNA表达(0.45±0.24)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0.86±0.29,P<0.05);(3)食管鳞癌组织SOCS3蛋白表达(1.66±0.2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83±0.15,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SOCS3蛋白表达(1.61±0.21)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1.87±0.15,P<0.01);(4)在TNM分期中Ⅲ期组表达均低于Ⅰ~Ⅱ期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也都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未发现其在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中有明显差异(P>0.05);(5)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级别呈正相关(0.301<r<1,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1<r<-0.301,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 DNA甲基化阳性率高,导致SOCS3基因表达下调,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和50例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HCC)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表达的细胞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其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无关。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阳性信号多位于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caveolin 1蛋白和mRNA在肝硬化及不典型增生的癌旁组织的肝细胞中呈强表达。在胆管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呈强阳性。caveolin 1蛋白和mRNA在胆管细胞性肝癌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HCC;HBsAg和AFP阳性的肝癌患者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结论 HCC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可能是HCC较胆管细胞性肝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和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检测caveolin 1表达有可能作为鉴别HCC和胆管细胞性肝癌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IPAI(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新鲜HCC标本中SIPA1 mRNA相对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石蜡HCC标本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SIPA1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癌组织中SIPA1 mRNA表达下调(t=2.216,P=0.045)。86例HCC中,SIPA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37/86)和87.2%(75/86)(χ^2=36.96,P〈0.01)。有静脉侵袭的肝癌标本中癌旁组织SIPA1呈低表达(U=647.50,P=0.019)。SIPA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个体差异,低表达组术后复发率较高(P=0.000),生存期较短(P=0.006)。结论SIPA1在HCC中可能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TE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HCC组织和癌周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3例HCC中PTEN蛋白阳性率(52.8%)和阳性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2.5%)(P〈0.01,P〈0.05);H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HCC分化愈差,PTEN蛋白表达愈弱;PTEN蛋白表达还与癌拴形成有关(P〈0.005)。结论:PTEN的异常表达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反映HCC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Zhang G  Zhang SJ  Zhao YF  Wu Y  Li Z  Wang J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99-50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phrin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rinA1的mRNA及蛋白在40例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有EphrinA1 mRNA的表达。RT-PCR分析显示EphrinA1mRNA在肝癌组织(0.5413±0.1527)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0.3895±0.0549,P〈0.05)和正常肝组织(0.3770±0.1055,P〈0.05),而在癌旁肝组织(0.3895±0.0549)和正常肝组织(0.3770±0.1055)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到肝癌组织,Ephrin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10)、35%(14/40)和62%(25/40),呈递增趋势(x^2=14.762,P〈0.05)。EphrinA1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EphrinA1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有密切联系,提示其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47例肝硬变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FN及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N及PTEN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变组织(P0.05),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癌旁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亦高于肝硬变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在合并癌栓、伴淋巴结转移、AFP阳性及肿瘤病灶多发的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而F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均无关(P0.05)。在高-中分化HCC、合并癌栓、AFP阳性、伴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2 cm的HCC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P0.05),而PTE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FN和PTEN在HCC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在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两者异常表达可作为HCC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Cyclin 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 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HCC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D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4.0%,极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1);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P〈0.05)。Cyclin D1的过表达均与病人术后〈3年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Cyclin D1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检测Cyclin D1对判定HCC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HCC中的表达与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和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癌旁组织。做成切片,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以OPN单克隆抗体对HCC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检测。对OPN表达量与HCC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OPN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00%,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1)。OPN在高、中、低分化HCC中评分是0.66±1.62、2.24±1.84、2.17±1.65,低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P〈0.05)。OPN在有转移与无转移HCC中的评分是2.65±1.83、1.3±1.71,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OPN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病理分化差者表达明显升高,且伴有转移者高于不伴转移者,提示OPN可能是HCC转移复发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癌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表达,并用TRAP—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HCC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5%(45/52)和78.8%(41/52),它们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0.8%(42/52),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5.4%,8/52);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及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01;r=0.654,P〈0.001;r=0.486,P〈0.001)。结论HCC癌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过度表达,两者相互作用而共同参与肝癌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存素 (Survivin)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aspase 3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3例肝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和 11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表达情况。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Survivin和Caspase 3表达情况。 结果 肝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 69.8% (3 0 /4 3 ) ,而除 1例癌旁组织外 ,其他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 ;Caspase 3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2 9.4% (18/4 3 )、75 .0 % (15 /2 0 )和 81.8% (9/11)。结论 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并通过抑制Caspase 3而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两者可能是肝癌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为肝癌早发现、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分析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HCC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TERT基因表达水平。(2)比较hTERT检测和影像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hTERT在HCC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肝组织未见阳性表达。(2)hTERT检测诊断小肝癌阳性率高于影像学诊断;hTERT与影像学在癌旁组织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3)18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有7例发生转移复发,均为hTERT阳性表达者。结论 (1)hTERT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2)hTERT在肝癌组织诊断中,小肝癌阳性率高于影像学诊断,癌旁组织诊断中,hTERT优于影像学诊断。(3)hTERT具有预示肝癌复发、转移的作用,可能成为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肝癌细胞系中细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HCC患者175例与肝血管瘤(HC)患者27例,均经病理检查并确诊,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根治术进行肝癌根治性切除,随访期至2018年12月,中位随访43个月.采用荧光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作用,以及TRAIL耐药的可能机制和逆转耐药方案。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HCC与正常肝组织中TRAIL的表达差异。采用不同浓度的sTRAIL(可溶性)处理HCC细胞株及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FP-sTRAIL转染HCC细胞株,观察sTRAIL的抑癌疗效。建立裸鼠肝癌模型,观察sTRAIL的体内抑癌作用。进一步,检测HCC中survivin的表达并采用反义寡核苷酸封闭治疗。最后,观测sTRAIL和IL-12联合抗癌效果。结果 肝癌组织DR表达量显著强于正常肝组织DR表达量。60例肝癌组织中54例不表达诱捕受体DcRl,25例不表达DcR2,而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DcR。两种.HCC细胞株中DcR1表达缺失。经sTRAIL(100ng/ml)处理24h,HCC细胞凋亡发生率约10%,而Jurkat细胞凋亡率达70%以上。体外pIRES-EGFP-sTRAIL转染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不敏感。体内直接瘤体注射pIRES-EGFP-sTRAIL可对裸鼠肝癌无明显抑制作用。HCC高表达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封闭可部分逆转TRAIL耐药。IL-12使survivin表达明显下调,显著加强TRAIL对HC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HCC对TRAIL诱导的凋亡有耐药现象。survivin参与HCC对TRAIL的耐药机制,反义寡核苷酸封闭可部分逆转TRAIL耐药。IL-12可通过抑制siurvivin表达增强TRAIL对HCC杀癌作用。联合基因治疗(如TRAIL和IL-12基因)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HCC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LAGL1在人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肝细胞癌(HCC)30例和远离癌组织的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LAGL1蛋白表达,分析其意义.培养正常肝细胞株L02和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PLAGL1 mRNA表达水平.探讨与肝癌细胞组织中PLAGL1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 PLAGL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强于肝细胞癌组织,2例(7%)肝细胞癌组织中PLAGL1表达成阳性,27例(90%)癌旁组织中表达成阳性,两组之间PLAGL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4,P<0.05).RT-PCR结果显示PLAGL1 mRNA在L02细胞中明显高于HepG2细胞.结论 PLAGL1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PLAGL1蛋白表达下降与PLAGL1 mRNA下调相平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对3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ankyrage1、TRF1及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Tankyrage1及hTERT mRNA表达相对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RF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HCC组织中Tankyrase1及TRF1表达与年龄、性别、肝硬化、HbsAg(+)、肿瘤大小、肿瘤个数、术前Child-Push分级、TNM分期、Edmondson分级和血清AFP值均无显著相关(P>0.05);在HCC中Tankyrage1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9),Tankyrage1与TRF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95),TRF1 mRNA和hTERT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72).结论 HCC中Tankyragel表达增加和TRF1表达下降可能是hTERT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其对肝癌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CRISPR/Cas9技术筛选肝癌仑伐替尼耐药相关基因并探究其潜在关系。方法 应用CRISPR/Cas9 sgRNA全基因组文库技术结合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筛选肝癌对仑伐替尼耐药的相关基因。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这些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最终确定采用THOC2为肝癌仑伐替尼耐药基因并用于后续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THOC2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LM3、SMMC-7721)及仑伐替尼耐药/敏感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高表达THOC2的SMMC-7721-THOC2肝癌细胞,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等技术探讨THOC2介导肝癌仑伐替尼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 发现7个与肝癌仑伐替尼抵抗密切相关的耐药基因,包括THOC2、CTNNB1(β-catenin)、MET(c-Met/HGFR)、HTATIP2、C10orf11、PRDX3、MAST4。TCGA分析提示THOC2在肝癌与癌旁中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与肝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IHC染色、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发现THOC2主要分布于胞核中,其在仑伐替尼耐药组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药物敏感组患者;THOC2在高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LM3)中的表达较在SMMC-7721中更显著;Western blotting、Co-IP进一步表明上调THOC2后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点BAX、cyclinD1和c-myc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且THOC2与β-catenin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结论 THOC2基因高表达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参与调控肝癌对仑伐替尼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