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为例,以一系列对毕业生、新生和硕士导师的调查问卷为依托,通过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征和目前导师队伍的现状,总结了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实行双阶段、双导师制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对双导师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本科生导师制度是大专院校培养高品质大学生的一种高等教育创新体系。高校可以通过构建新型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及模式架构,给出导师制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体系,提出相应的激励办法,构建考核与评价体系。因人、因校、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本科生导师运行模式,以培养高素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5)
导师制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方法,需要相应的二级制度和具体实施机制作为组织运行的保障。一要健全规章制度,对导师的遴选与培训、考核与评价、激励与淘汰做出系统性安排,促进导师制的有效落实和良性运转;二要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促进导师制培养中实践性知识的创生、提炼与建构,实现导师指导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循环上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9)
"双导师"研究生培养体系对提高我国专业学位毕业生素质,促进产、学合作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配套机制不完善,国内的"双导师制"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应着力加大配套机制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双导师"培养制度的完善改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
结合笔者所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结果,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特点和成效,剖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导师资源不足、导师工作态度不积极、导师制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导师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导师制一般是指对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的一种教育制度。近年来,为提升高校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大高校开始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本文通过调查与研究高校"全员育人导师制"模式教育实践的开展现状,为高校落实导师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国内各大学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方法,阐述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的双导师负责机制下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双导师制、课题组的组建和选题、进站研究生的实习安排和管理、工作和生活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针对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0)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导师制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可以采用"分层、分流、全程、全方位"的专业导师组培养新模式,建立基于专业导师组的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型多维实践平台。这一实践平台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的局限性,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这既保证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性、连续性和普及性,又实现了因材施教、"启明星"式的个性化培养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
艺术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硕士,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尤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该文以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实践课程内容设置、校内外实践环节衔接、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双导师制下校内外导师制度管理的研究,探讨了培养与提高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导师以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现状,从课程设置、导师制、专业实践、毕业生职业发展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现状,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