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脉冲电源,在铜表面制备了复合镀层,研究了占空比、镀液中ZrO2纳米微粒添加量和脉冲频率对复合镀层的硬度、沉积速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脉冲占空比的增加,镀层硬度、沉积速率和耐蚀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rO2纳米微粒的增加使镀层硬度增加,而沉积速率和耐蚀性能为先增大后减小;随脉冲频率的增加,镀层硬度、沉积速率及耐蚀性能均增加。最佳工艺参数应控制占空比为50%、ZrO2纳米微粒质量浓度9g/L、脉冲频率2000Hz。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对Ni-ZrO2纳米微粒复合电镀中影响镀层硬度和耐蚀性等性能的电流密度、镀液温度、极间距、ZrO2纳米微粒质量浓度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测定了镀层的形貌、结构、硬度、耐蚀性和结合强度.结果表明Ni基纳米微粒ZrO2复合电镀可以改变镀层的硬度及耐蚀性,且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实验研究条件下最优工艺条件为:θ为4...  相似文献   

3.
Ni-ZrO2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Ni-ZrO2复合镀液体系中微粒与镀液间的相互作用.镀液中的电解质NiSO4和NiCl2对ZrO2纳米微粒在复合镀液中的悬浮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阴极极化曲线表明纳米微粒的加入改变了基质金属电沉积的过程.以高分子聚电解质作为分散剂,利用其在微粒之间形成的空间位阻效应,减弱镀液中离子对微粒的聚沉作用,得到了均匀分散的ZrO2纳米微粒的复合镀镍溶液,并对各种镀层的形貌和硬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镍基氧化铝纳米微粒复合电镀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2O3纳米微粒为复合材料的复合电镀是一种取代镀硬铬的极有价值的复合表面技术。Al2O3微粒与镍金属共沉积可明显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性与耐蚀性。主要阐述了Al2O3纳米微粒与金属镍共沉积的工艺条件对沉积速率和镀层性能的影响。并且指出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镍中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含量及镀层形貌对镀层性能的影响,以寻找控制镀层表面形貌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Fe-TiO2复合镀层.通过正交实验对复合电沉积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所得镀层的硬度、耐蚀性等综合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O2的质量浓度为3g/L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硬度明显提高,此时TiO2微粒沉积在镀层中.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米复合电铸工艺制备Ni-CeO2-ZrO2纳米复合电铸层.研究镀液中ZrO2纳米微粒对复合电铸层中CeO2与ZrO2纳米微粒的质量分数的影响,测试和分析ZrO2对Ni-CeO2-ZrO2复合电铸层的表面形貌、结晶取向和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合理选择ZrO2纳米微粒添加量,可以提高两种微粒在电铸层中的质量分数,能够促进CeO2纳米微粒与ZrO2纳米微粒共沉积.添加ZrO2纳米微粒后,可以获得晶粒较小、组织均匀的Ni-CeO2-ZrO2电铸层表面形貌,其结晶取向有所改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复合电沉积过程中辅助施加超声波搅拌,制备出Ni-Al和Ni-Al2O3两种复合镀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微粒的导电性对复合镀层形貌、相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粒的导电性对复合镀层的形貌、相结构和显微硬度均有一定影响,但对耐磨性的影响不明显;添加惰性微粒有利于获得形貌良好、结构致密、显微硬度较高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8.
在氨基磺酸盐电解质溶液中,采用超声波辅助电沉积的方法,于纯铜板表面制备了Ni-Co/ZrO_2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对Ni-Co/ZrO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显微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直接影响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复合量,从而影响复合镀层的结构和性能。超声波功率为240 W时所得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纳米微粒的复合量最大,耐蚀性最强。同时,超声波功率为240 W时引起的阴极极化最大,有利于纳米微粒与基质金属的共沉积。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Cr-SiC高耐磨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常规的六价铬电解液中,将不导电的SiC微粒(平均粒径2.0μm)与铬共沉积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当微粒在溶液申的含量达到400g/L以上,并添加微量稀土元素离子时,SiC微粒才能与Cr共沉积而形成Cr-SiC 复合镀层。Cr-SiC复合镀层的硬度比纯铬层有明显提高,其显微硬度可达Hv1400(纯铬层为HV910)。溶液中SiC微粒的数量、电流密度和溫度对SiC微粒的共沉积有很大影响。在六价铬镀液中,在各种SiC载荷量下,SiC的最大共沉积均发生在20 A/dm~2,40℃。当温度在50℃以上,电流密度35A/dm~2以上时得不到复合镀层。复合镀层的硬度随Si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SiC含量高于1.1%(重量),镀层变得疏松,脆性增加,因而硬度反而下降。本文还研究了Cr-SiC复合镀层的电子显微结构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i-W/SiO2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SiO2纳米微粒的添加量和电流密度对镀层中微粒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Ni-W/SiO2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发现,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着镀层中SiO2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测量Ni-W/SiO2纳米复合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发现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要优于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1.
在镀液中悬浮粒径为200~400 nm的ZrO2固体颗粒,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S-Co/ZrO2复合电极。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沉积层由非晶态的Ni、Co、S和单斜晶型的ZrO2粒子组成。镀层表面呈团粒状结构,无裂隙,与基体结合牢固。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25℃时,Ni-S-Co/ZrO2复合电极在质量分数28%NaOH水溶液中,在电流密度100 mA/cm2下的超电势为145 mV,与未复合纳米ZrO2粒子的Ni-S-Co电极相比降低了50 mV。表明超细ZrO2的掺入有效提高了电极对析氢反应的催化效果。实验表明,沉积的最佳电流密度为70 mA/cm2,最适宜的ZrO2用量为15 g/L,采用Ni-S-Co作为过渡层可以显著改善复合镀层与基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电镀银镍合金镀液中添加阳离子活性剂、二氧化锡和微量氧化铟,获得铜基银氧化锡复合镀层,用于生产Ag-SnO<,2>/Cu电接触元件.二氧化锡微粒在加入镀液之前,需用质量分数为0.1%~1.O%的一价碱金属溶液在35-55°C活化20~40 min.研究了二氧化锡微粒的粒度对电接触元件复合镀层中二氧化锡含量及其表面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复合电沉积制备Ni-ZrO2复合层。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ZrO2的加入对镍镀层结构的影响,如衍射峰的强度、金属电沉积时晶粒的择优取向。测试表明,Ni和ZrO2各自在特定的角度分别出现其独特的衍射特征峰,互不干扰,镀层中ZrO2含量增高,衍射强度变强。ZrO2在镀层的掺杂,镀层的晶粒尺寸由29.29 nm降至21.78 nm,镀层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14.
钠钙硅平板玻璃表面喷墨打印技术是深加工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以ZnO-B2O3-SiO2低熔点玻璃和无机色料制备的表面装饰涂层,其硬度较低,导致耐磨性和耐划伤性能无法满足建筑装饰领域的需求.因此,在表面涂层制备过程中引入ZrO2,研究ZrO2引入对涂层的制备工艺、颜色和硬度的影响,以实现高硬度装饰涂层的制备.通过研究表明:涂层中引入3wt%ZrO2,经过580 ℃/30 min的烧结,涂层的显微硬度值提高到632.7 HV,且在烧结过程中ZrO2并未同低熔点玻璃及无机色料发生固体化学反应,绿色色料主晶相(Co2TiO4)未发生改变,使涂层颜色保持稳定不变,从而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出Cu-Ni-Sn-Al_2O_3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Al_2O_3的质量浓度对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及结合力的影响,并分别用SEM和XRD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当镀液中Al_2O_3的质量浓度为15g/L时,镀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选用ZrO2纳米微粒悬浮于镀锌电解液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复合镀液.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分散剂、分散方式、镀液pH及加料顺序对ZrO2纳米微粒在镀液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超声分散并采用加料顺序1),可以得到分散性较好的复合镀液.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A u-S 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S iO2纳米粉体的浓度对A u-S 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X)对复合镀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和能谱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分析了粉体对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S iO2浓度的增加,镀层中S iO2含量与镀层硬度随之增加,在镀液中S iO2质量浓度为15 g/L时,两者出现最大值;另外S iO2粉体的加入细化了复合镀层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8.
Ni-ZrO2复合镀层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出了Ni-ZrO2复合镀层,并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复合电沉积过程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镀液中ZrO2微粒表面荷电状况的分析表明,ZrO2微粒表面由于吸附子溶液中的Ni^2+而荷正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