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近10 a来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为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2000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用广义倒方差模型估计交通伤害的Meta合并发生率,并对性别、年级、地区和病例定义标准执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类型和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文献共53篇,总样本量为2 023 082人,交通伤害人数和人次发生率分别为4.58%和5.65%.亚组分析显示,交通伤害人数发生率男生(5.35%)高于女生(3.55%),不同学校类型、地区、病例定义标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通伤害人次数男生发生率(5.00%)高于女生(4.37%),发达地区(0.10%)低于较发达地区(5.52%)和中等发达地区(8.56%),不同学校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1996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交通伤害发生率(7.11%)高于采用2004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发生率(0.58%).通过敏感性分析删除文献质量评价得分最低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文献之后,Meta分析的结果稍有改变.结论 中国中小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交通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10年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为今后青少年伤害的预防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BSCO及PubMed数据库,收集2005-2015年发表的有关我国青少年伤害发生率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估计伤害发生率,按照性别、学段和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 依据入选、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全文文献71篇,涉及总样本量833 193人。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伤害的人数发生率合并效应值为26.4%(95%CI:21.8%~31.1%);人次发生率的合并效应值为24.0%(95%CI:22.4%~25.7%)。男生伤害发生率(30.4%)高于女生(24.2%)(P<0.01),初中生发生率(29.4%)高于高中生(24.5%)(P<0.01),东部地区青少年伤害发生率(27.5%)高于其他地区(P<0.01)。监测类文献对本次研究结果影响较大。结论 我国青少年伤害现状不容乐观,性别、学段、地区间差异明显。在今后研究中,应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同时应进一步改进针对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现状及特征, 为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 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 检索中国相关生物医学数据库, 并结合文献追溯, 收集2002年1月-2012年12月过去10年间公开发表有关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的研究文献。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33篇, 涉及总样本量146 757人, 男女比例为1.02∶1。Meta分析显示,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人数发生率为29%(95%CI:24.5%~34.3%), 人次发生率为53.2%(95%CI:41.7%~67.9%)。跌落伤为首位原因, 而交通伤害则倾向于在同一个体身上重复发生。男生伤害人数发生率(35.1%)高于女生(27.6%), 中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31.2%)略高于小学生(30.1%)(P>0.05)。结论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严峻, 建议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伤害预防监测和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4.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监测的现况及伤害发生特点,为设计和制定伤害干预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各选择1个城区/郊县作为监测点,共抽取3所完全中学进行中学生伤害监测,以报告表和数据库的形式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的学生伤害情况及其相关信息,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个学年共监测中学生10 367人,发生伤害403人次,年平均发生率为3.89%;男生伤害人次发生率为5.37%,高于女生的2.26%;初中生的伤害发生率(4.65%)高于高中生(2.91%);男、女生伤害类型构成均以跌倒/坠落为主(3.02%,1.27%),大部分发生在学校(82.76%,71.43%),51.1%的中学生伤害发生在体育活动时.结论 伤害监测可了解中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但学生伤害监测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2002-2012年交通伤害发生率的情况,为预防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及PubMed数据库,收集2002-2012年收录的有关我国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率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合并估计交通伤害发生率,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地区和伤害标准进行亚组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 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筛选出39篇,总样本量为637 330人,合并交通伤害发生率:1.38%(95%CI:0.90%~2.12%),亚组分析显示:交通伤害发生率男、女童分别为1.97%、1.66%,城市、农村分别为1.26%、1.32%,1996、2004版伤害标准分别为1.43%、0.64%,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0.94%、2.30%、2.38%,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率在性别、城/乡、研究地区和伤害判定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应将男童、农村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的西部作为交通伤害的重点预防对象,同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在广州市中小学生人群中的应用结果 ,为完善界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2种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诊断伤害,比较伤害的发生率、不同组份的构成及其影响。结果根据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21.63%,伤害次数发生率为35.30%;根据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14.49%,伤害次数发生率为20.80%。符合仅"由家人、教师或同伴作紧急处置或看护"组份的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6.16%,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3.16%;符合因受伤仅请假(0.5~1d)的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0.59%,伤害次数发生率为0.72%。结论建议伤害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修订,可取消"由家人、教师或同伴作紧急处置或看护"及受伤请假(0.5~1d)组份影响。采用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作为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学生伤害。方法在光明新区整群抽取1所中学和1所小学学生进行伤害监测,以报告卡形式收集2010年度伤害发生情况及其相关信息,采用SPSS 13.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中小学生4 139人,发生伤害119例(男生82人,女生37人),伤害平均发生率为2.88%,平均年龄10岁;以跌倒/坠落居多,伤害部位以上肢31.93%(38/119)、下肢29.44%(35/119)和头部25.21%(30/119)为主;伤害后果主要是挫伤/擦伤,占56.30%(67/119);学生伤害发生在学校占61.30%(73/119);学生伤害治疗费用在101~1 000元者占30.25%(36/119);不同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对造成的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明新区中小学生发生率高于深圳市中小学伤害发生平均水平,应加强中小学生预防伤害宣传教育,提高对伤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学龄前儿童(3~6岁)伤害发生情况,为减少3~6岁儿童伤害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搜集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文献,采用R 3.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29项研究共45 022人纳入研究。学龄前儿童伤害人数及人次数发生率的合并效应值依次为16.05%(95%CI:11.06%~21.75%)、23.66%(95%CI:15.56%~34.2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童和女童伤害人数发生率分别为20.94%、17.19%;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9.69%、19.79%、28.34%;1996版、2004版、1986版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伤害标准分别为16.94%、2.38%、13.18%。男童和女童的伤害人次数发生率分别为22.44%、13.99%;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9.45%、25.47%、35.00%,差异在亚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性别、地区和伤害判定标准不同,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会有差别。今后要对男童及西部地区儿童给予重点关注,同时还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8所小学、8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过去12个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共收回合格问卷为3 169份,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79%,男生伤害发生率(8.54%)高于女生(6.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5,P=0.054)。初中生伤害发生率14.50%,高于高中(5.29%)及小学生(5.37%)(χ2=72.554,P<0.0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学校(36.44%),其次是学校及家里以外的其他地方占33.60%,发生在家里的伤害占29.96%。伤害发生的前三位原因为跌倒/坠落(58.30%),刀/锐器伤(11.34%),钝器伤(1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OR=1.499,95%CI:1.195~1.881)、“走读”(OR=3.206,95%CI:1.975~5.203)、外地户籍(OR=1.416,95%CI:1.074~1.992)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为照料者”(OR=0.702,95%CI:0.541~0.912)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呈现不同特点,应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城区内抽取了西宁小学、从化中学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选择对象过去1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00名中小学生,共有165名学生发生伤害278次,伤害发生率为27.50%,次数发生率为46.33%;男女生发生率分别为33.89%和21.19%,男生高于女生(P<0.05);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1.00%、28.00%和20.00%,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伤害的学生中有40.61%的人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的伤害;伤害发生的前5位原因依次为扭伤、跌倒/坠落、碰撞/挤压、割伤/刺伤、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校内为主;主要受伤部位是下肢和手指/脚趾;26.26%的伤害需医院门诊处理和住院治疗。结论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生活满意度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所产生的影响,为在校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陆良县抽取2 045名农村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等筛选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16.19%,男生(19.51%)高于女生(12.26%)(χ2=19.6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伤害危险行为得分低、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高与伤害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2,0.98,0.81),走读、父亲过度保护与伤害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0,1.04)(P值均 < 0.05)。  结论  父母为孩子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应多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但要注意自身的教育方式,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降低伤害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农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滨州市乡镇小学生592名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意外伤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在调查592名农村小学生中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63.2%。农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占64.8%,发生部位以下肢为主占42.8%,严重程度中致残占1.3%。意外伤害的类型主要以跌伤(49.4%)、动物咬伤(12.4%)、碰击伤(11.7%)为主。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影响后,小学生意外伤害与社会支持的得分仍存在负相关关系(aOR=0.956,95%CI=0.940~0.972)。结论 社会支持高的农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低,基于社会支持的干预可能对预防小学生意外伤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6个省份28个县(区)0~17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方法 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区既往数据和现有工作规划,选择调查对象对过去12个月内儿童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普查。调查对象为未上幼儿园、幼儿园、小学1~3年级儿童的监护人,以及小学4~6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儿童本人。结果 调查前12个月内,儿童伤害人数发生率为4.83%,人次数发生率为5.75%,男童人数发生率和人次数发生率均高于女童,主要照护者为其他亲属、祖父母、未成年人或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儿童伤害人数发生率和人次数发生率较高。儿童伤害第一位原因是跌倒,儿童伤害发生的时间主要为6-10月,地点主要为家中,发生时主要活动为玩耍/娱乐。儿童伤害发生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发生部位主要为下肢、上肢和头部。伤害结局大多为痊愈,处理方式主要为门(急)诊治疗。结论 男童、父母无法主要照护的儿童是儿童伤害防控的重点人群。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伤害发生特征,在不同场所实施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确定伤害干预的重点危险因素。方法 用4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1类农村和2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区各抽取1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用统一的调查表对选取的学生的伤害情况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自填完成。结果 共调查6 35 2名学生,其中男生32 95人、女生30 5 1人,城市32 4 3人、农村310 9人。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30 4 % ,次数发生率为4 8 0 % ,人数发生率男生(35 2 % )高于女生(2 5 3% ) (P <0 0 1) ,农村(33 8% )高于城市(2 7 2 % ) (P <0 0 1) ;自报健康较差、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家庭关系不和睦、父亲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差和家庭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也较高;采取预防伤害措施的学生和家长其伤害发生率较低。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安全行为得分高、女生和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说,中学生及其父母采取预防伤害的措施、女性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关系不和睦是危险因素。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因素对伤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家校卫融合”模式对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和结果的影响,为制定中小学生伤害预防与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光明区已采用“家校卫融合”模式运作的3所哨点学校2019学年(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11 439名中小学生,与干预模式实施前的2014学年(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3所学校8 056名中小学生的伤害数据作为对照进行比较,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率描述,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  2019学年光明区学校报告年平均伤害发生率为19.86%,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4.54%,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3.89%;小学伤害发生率最高,为35.01%;伤害发生时最主要的状态是活动娱乐/玩耍/休闲,占比60.40%;伤害类型主要表现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分别占比57.39%、30.85%;伤害部位以膝部、头部为主,分别占比19.76%、15.76%;挫伤、擦伤是最主要的伤害后果,占比64.13%;与2014学年相比,2019学年学生轻度伤害比例提升,中度和重度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1.88, P < 0.001)。  结论  “家校卫融合”模式促进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的在学校卫生工作各方面的有效协同,提高了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生伤害现状,为预防青少年伤害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11月,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6所中小学,共2631名初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近1年内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1.13%;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伤害者人均发生伤害1.71次。1402次伤害中,自伤占73.97%;伤害发生率居前5位分别为跌摔伤、扭伤、擦伤、击打伤和划伤。结论萧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城乡中学生伤害与心理社会能力缺陷关系,探讨伤害预防适宜途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11月对柳州市12所中小学1 517名城市中学生和717名乡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乡村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82%,高于城市的21.09%(χ2=24.58,P<0.0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30.21%,高于高中生的18.41%(χ2=41.69,P<0.01),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9.67%,高于女生的19.79%(χ2=28.86,P<0.01);城市和乡村中学生伤害和心理社会能力缺陷影响因子大致相同,自认更能冒险(城市OR=1.74,乡村OR=1.96)、喜欢表现大胆(城市OR=2.30,乡村OR=3.01)、易被激怒(城市OR=2.54,乡村OR=1.98)、有依赖倾向(城市OR=1.46,乡村OR=1.91)、处理事情倾向于冲动(城市OR=2.10,乡村OR=2.01)等心理社会能力缺陷是城市和乡村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常被家长禁止做同龄人可做的事、常被家长打骂、亲子交流偏少等家庭因素是心理社会能力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伤害发生与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缺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发生水平与愈后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辽宁省3市3县18583名居民过去1a中的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19.16%,标化率为18.86%,农村(22.28%)明显高于城市(15.19%)。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锐器割刺伤(7.67%)、跌倒(3.55%)、撞击挤压伤(2.04%)、机动车交通事故(1.24%)和运动伤(1.20%),每例伤害平均失能时间为12.57d,伤害治疗率农村高于城市,致残率城市高于农村。结论辽宁省每年约1/5居民发生伤害,致残率为0.84%,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2~200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中小学生伤害进行监测,每发生1例伤害即按“学生伤害个案卡”内容调查登记核实。结果1a内伤害发生率为0.32%,伤害的发生比例在地区、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中心城区(0.40%)高于非中心城区(0.25%),男生(0.48%)高于女生(0.15%),初中学生(0.35%)高于小学(0.31%)和高中学生(0.25%);主要伤害原因为碰撞、跌倒、锐器伤、交通事故、砸伤和烧烫伤等,主要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溺水、中毒、自杀等;主要伤害场所为学校、家庭和上学途中。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多发,应根据学生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