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改革培养模式的任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正是依据这一基本精神开展了"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顺应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专业群的内涵入手,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对制造类专业群建设进行了研究,并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部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汽车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证明,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强化课程思政,创新课堂形式、营造创新氛围,制定靶向考核机制、积极开展科创课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设教学资源库,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改进汽车专业教学,使专创深度融合,能切实提高汽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1汽修专业"五岗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汽修专业"五岗进阶"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需要,联合企业开展探岗、选岗、定岗、跟岗和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该模式是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不强、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而采用的职业岗位技能螺旋晋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职业本科教育集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教学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本科院校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方式,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有效结合,借助高技能领军人才技艺传承、技能攻关和推广等,为培养新时代技术应用型人才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职业本科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汽车专业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开发、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等多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不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我校汽车类专业为载体,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育人模式、导师制度、实践平台、培养体系等5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于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探索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基础,探索在当前全国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背景下,如何对技能大赛成果进行转化,让技能大赛不只停留在比赛层面,进一步推进本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1背景分析大赛是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专业  相似文献   

8.
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进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化与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现和落脚点。通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适合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以池州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实证研究,得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职日语专业不同于制造类、服务类专业等专业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它没有具体的行业的产业背景,对学生要求素质高,技能复杂。本文通过对嘉兴地区人才需求的调研,高职日语学生要毕业就必须和企业岗位实现零对接,就必须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提出了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应该是企业间小批量的特定化需求的联合型订单式培养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合理架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长效机制,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戴姆勒铸星教育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设立规范化标准及考核方案,大力促进校、企、商、行四方深度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闫亚林  龙艳 《汽车实用技术》2021,(8):144-146,176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归根到底在于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能否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能否适应行业发展。文章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双高计划”目标,以融入“1+X”证书制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进行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开拓人才培养方向,以证书检验实践能力,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及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学徒制是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企业与学校密切结合,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新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而实施现代学徒制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提升人才市场竞争力的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应紧密联系新能源汽车行业及企业,深入剖析企业岗位的重点工  相似文献   

13.
着力提升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是我国本科教学自工程教育开始专业认证工作以来最核心的培养目标。文章通过提出“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给出“赛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及方法,同时对“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成果表明,“赛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改革举措之一;是将"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通过汽车专业"课证融通"式课程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进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对改善目前结构性失业与提升就业率至关重要,"互联网+"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形成学校特色专业与地方产业的紧密对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联合培养突出技能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形成开放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通过对目前实施的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认为制定并实施相配套的教学计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分流方案,兼顾办学效益和特殊专业的处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的优势,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方高校特有资源,构建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零距离培养模式,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改革举措,使专业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本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贾敏 《中国电动车》2014,(11):198-199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现阶段的一个世界性热点问题。民族预科人才培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预科语文教育的创新就在于由现阶段的"补"、"预"结合的知识本位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弱化知识本位的培养模式,以个体的发展结果为预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方法指导预科语文教育,最终同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接轨。  相似文献   

20.
汽车养护是汽修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目前我校在汽车养护技能培养方面主要采取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加校外企业实习的模式,其中校内学习主要侧重于汽车养护理论的传授,实践操作内容相对不足,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此问题,以我校创新创业社团汽车养护之家为依托,尝试通过课堂学习识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