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绝大多数绒癌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妊娠之后,称继发性绒癌或妊娠性绒癌。少数绒癌可发生于未婚、绝经后妇女或男性,常和生殖细胞肿瘤或纵隔、腹膜后肿瘤同时存在,称原发性绒癌或非妊娠性绒癌。原发性绒癌极为少见,而以脑为原发的男性绒癌更为罕见。本院于2003年11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嵩  马晓琳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621-1622
目的:观察PEA(顺铂+足叶乙甙+更生霉素)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应用PEA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5例,其中侵袭性葡萄胎患者22例,绒癌患者23例;初治患者36例,耐药患者9例。结果:45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2例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93.3%。其中初治侵袭性葡萄胎的治愈率为100%,绒癌的完全缓解率为86.95%,耐药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77.8%(7/9)。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I-Ⅱ级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结论:PEA方案可作为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EA(顺铂+足叶乙甙+更生霉素)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应用PEA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5例,其中侵袭性葡萄胎患者22例,绒癌患者23例;初治患者36例,耐药患者9例.结果:45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2例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93.3%.其中初治侵袭性葡萄胎的治愈率为100%,绒癌的完全缓解率为86.95%,耐药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77.8%(7/9).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结论:PEA方案可作为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CA「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环铂(DDP)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6年1月-1995年1月间以MAC/DDP方案治疗6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疗效、副反应及随记结果。结果:绒癌的治愈率达85.29%,侵蚀性葡萄胎100%;死亡5例,均为晚期绒癌;中度毒副反应7例;轻度反应55例;患者经3-6年随访,2例复发,再以MAC  相似文献   

5.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恶性度高,但对化疗敏感。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使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成为可治愈的肿瘤之一,但骨髓抑制,尤其是WBC下降严重影响着化疗的进行。我院从1996年6月开始应用小剂量格拉诺赛特(日本中外株式会社生产)治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1996年6月~1999年10月,48例恶性滋 养细胞肿瘤患者在多疗程化疗中应用格拉诺赛特。其中侵蚀性葡萄胎38例,年龄21~52岁,平均29岁;绒癌10例,年龄24~42岁,平均34岁。1.2 化疗方案 5氟脲嘧啶:20…  相似文献   

6.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良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君  朱丽荣  廖秦平 《癌症进展》2008,6(4):411-415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3年-2006年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不良结局的4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法及死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死亡病例中3例为晚期绒癌,1例为恶性葡萄胎术后化疗后,4例患者均未能坚持规律化疗,其中1例有严重的化疗副作用,1例出现化疗耐药后接受手术治疗。4例患者最终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确诊至死亡时间均未超过半年。结论对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除转移病灶等分期及预后评分因素外,坚持规范合理的化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减少误诊、误治的几率对改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鸿钊 《中国肿瘤》1996,5(9):13-15
自创用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取得成功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人的预后有了根本性改观。治疗方法已在全国各大医院中普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概述如下:一、进展国内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采用的主要药物为5-Fu,KSM等药物,疗效较好,副作用也轻。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最近总结所治近1500例结果,绒癌病人的死亡率已由化疗前时期的90%以上,逐步下降至1976年一1985年阶段的2乳以下,侵蚀性葡萄胎病人的死亡率接近于零。在存活者中有百余名已有肺、脑、肝、脾、肾、肠、皮肤等处全身广泛转移的极晚期病…  相似文献   

8.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GTN)是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 ,近几年来 ,由于化疗方法的改进 ,预后较好。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3月应用EP方案 :足叶乙甙 (Vp_16)联合顺铂(DDP)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1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3月我院收治2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3例 (Ⅰ期8例 ,Ⅱ期5例 ) ,绒癌8例 (Ⅰ期5例 ,Ⅱ期2例 ,Ⅲ期1例 ) ,患者年龄23岁~50岁。末次妊娠的性质 :来源于葡萄胎后15例 ,足月产后4例 ,流产后2例。血HCG定量 :…  相似文献   

9.
 运用核仁蛋白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术检测了5例正常胎盘,1例合体细胞子宫内膜炎,22例葡萄胎,10例恶性葡萄胎,2例胎盘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和19例绒癌,发现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AgNOR/核均数明显高于良性滋养细胞肿瘤(P<0.001),细胞滋养细胞中的AgNOR/核均数亦明显高于合体滋养细胞(P<0.001).同时发现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AgNOR颗粒分布类型也不同,良性病变以弥漫型为主,而恶性病变以颗粒型为主,表明主要用于细胞遗传学的AgNOR技术在肿瘤病理学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E-cadherin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2例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23例,恶变葡萄胎12例,侵蚀性葡萄胎11例和绒毛膜癌9例共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V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VE-cadherin mRNA在正常早孕绒毛与非恶变葡萄胎组织的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低于恶变葡萄胎;绒癌的表达量低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V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与葡萄胎的恶变有关.检测VE-cadherin的表达可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以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自1956年首次报道甲氨蝶呤(MTX)可治愈转移性绒癌以来,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化学治疗已逐渐成熟,并形成规范化模式,但对高危和耐药及复发的治疗仍是探索的焦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住院的12例高危和耐药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EMA/CO方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2年4月-1993年12月底用5氟脲嘧啶,氨甲喋呤及鬼臼乙叉甘三联化疗治愈1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其中绒癌7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近期治愈率达91.66%,本方案毒付作用轻,病人能很好耐受,骨髓抑制轻,肝功损害轻,消化道反应不严重,仅在19.69%的疗程中发生口腔溃疡,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脱发,本方案为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5-Fu、MTX、VP16—213联合化学治疗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992年4月至2003年4月11年本院91例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患者采用5-Fu、MTX、VP16—213三联化疗方案治疗,其中绒癌36例,有2例为复发性绒癌;侵蚀性葡萄胎(侵葡)55例。Ⅰ期16例,Ⅱ期26例,Ⅲ期56例。结果 91例患者中,采用此三联化疗方案治疗有86例获治愈,总治愈率高达94.51%。此三联化疗方案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占27.3%,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占7.4%,Ⅲ度恶心呕吐占19.80%,Ⅲ度腹泻占2.4%,Ⅰ度肝功损害占2.1%,在19.69%的疗程中发生口腔溃疡,其中Ⅲ度占8.36%。结论 5-Fu、MTX、VP16—213联合方案治疗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达满意的临床效果,对其他药物耐药或复发病例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泛应用放射免疫双抗测定血浆中的βhCG(简称βhCG-RIA),用以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治疗后的随访,其准确性较高。但是,应用随意尿代替血测定βhCG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对随意尿βhCG放射免疫测定在滋养细胞肿瘤诊断和疗效监测上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随意尿标本取自1984年3月~1985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滋养细胞肿瘤病人,共20例。病人按首都医院诊断及分期标准,良性葡萄胎6例,恶性葡萄胎13例,其中Ⅰ期8例,Ⅲ_A5例,绒癌1例(Ⅰ期)。治疗:6例良性葡萄胎均各刮宫2次,待无阴道流血后出院,门诊随访观察;14例恶性葡萄胎及绒癌,用5-Fu及KSM联合化疗,至血βhCG<3ng/ml后,巩固2个疗程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cadherin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2例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23例,恶变葡萄胎12例,侵蚀性葡萄胎11例和绒毛膜癌9例共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VE—cadherinmRNA的表达量。结果:VE—cadherinmRNA在正常早孕绒毛与非恶变葡萄胎组织的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低于恶变葡萄胎;绒癌的表达量低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VE—cadherin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与葡萄胎的恶变有关。检测VE—cadherin的表达可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以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病、诊断及治疗后转归,探讨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的特点及最佳治疗手段,对34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5-FU)、放线菌素D静脉联合化疗和(或)顺铂(DDP)、5-FU、多柔比星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甲氨蝶呤、5-FU局部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等手段。结果:Ⅰ、Ⅱ期侵蚀性葡萄胎(IM)和绒癌(CC)患者,经采用联合化疗、介入治疗兼手术治疗治愈率100%,Ⅲ、Ⅳ期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手术治疗亦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应早诊断早治疗,采取以化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指出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能分泌泌乳素(HPL),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各种不同滋养细胞肿瘤HPL。 材料和方法 标记材料共15例,包括葡萄胎6例、恶性葡萄胎5例和绒癌4例。标记方法应用Sternberger的PAP法,第一抗体为丹麦DAKO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估了235例恶性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末次妊娠性质和末次妊娠结束至治疗前时间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患者的年龄和妊娠次数并不影响肿瘤发生转移;三种不同来源的绒癌中,来自于葡萄胎者更易形成扩散;肿瘤的转移率与距末次妊娠结束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0引言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一组少见的恶性疾病。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最新分类,GTN在组织学上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和非典型胎盘部位结节[1]。  相似文献   

20.
我院 196 3年 1月~ 1998年 8月行保留生育机能手术治疗 19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例患者中 ,年龄最大 31岁 ,最小 2 0岁 ,平均年龄 2 5 .2岁。其中侵蚀性葡葡胎 (侵葡 )Ⅰ期 2例 ,Ⅱa期 2例 ,Ⅲa期6例。绒癌Ⅰ期 3例 ,Ⅲa期 3例 ,Ⅲb期 2例 ,Ⅳ期 1例。手术适应证 :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经多疗程化疗子宫内仍存在 1~ 2个病灶 ,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水平不很高 ,子宫外病灶少或无 ,患者无法再耐受多疗程化疗 ,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 ,行子宫内病灶剔除术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引起的子宫穿孔 ,行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