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2]。炎症反应不仅参与动脉粥  相似文献   

2.
莫芮  陈松  苏志桂 《药学研究》2021,40(1):52-55,67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主动脉血管内皮下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而在斑块中胆固醇结晶的出现不仅会加剧斑块炎症反应,还会造成斑块去稳定和破裂,最终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清除斑块胆固醇结晶将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归转.本文综述了斑块中胆固醇结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胆固醇结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燕  常志文 《首都医药》2003,10(8):35-37
目前己知许多因素均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Ross R等人提出损伤反应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基础,此学说涵盖了脂肪浸润学说、血小板聚集学说和血栓形成学说等,认为各种危险因素最终的作用都是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此后许  相似文献   

4.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引起不完全阻塞血栓的急性病变,导致血管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炎症因子被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炎症已经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1]。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炎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加及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过程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1-4]。药物治疗仍然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致死率亦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粥样斑块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而是全身动脉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结果[1]。由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炎症相关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治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血管壁的一个慢性炎症.动脉内膜对损伤做出反应的结果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贯穿整个始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有关。易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肺损伤/ARDS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皖君  张涛  于长申 《天津医药》2008,36(3):227-228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动脉粥样斑块中有CRP的沉积,这一点已被Torzewski等[1]的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增高,但不同病因的  相似文献   

9.
炎症、感染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庆春  胡立 《天津医药》2003,31(5):334-336
早在100年前Virchow首先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本质上是一种炎症的假说。近20年来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炎症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炎症和免疫学机制不仅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病生理学变化 ,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1炎症和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病是以慢性血管炎症并主要影响大、中动脉内膜的纤维变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最早的变化是对动脉内膜的损伤和内膜下间隙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氧化修饰。修饰的LDL粒子在动脉壁内引起炎症和…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多种危险因素参与的慢性疾病。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发因素,是介导整个斑块发展与事件链的主要因素,因此,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是稳定斑块的关键。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反映全身炎症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血上述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58-159
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新的临床应用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危险。而且还有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及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等非降脂功能。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总伴随有炎症反应,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每一个过程。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壁的炎症过程,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1]。而作为炎症标志物的高敏急性期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3.
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发病基础。C反应蛋白(CRP)是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彩色超声确诊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测定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并与同期住院、彩色超声除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且其他条件相匹配的20例老年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蛋白(a)、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亚组血HS-CRP明显高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均与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粥样斑块患者炎症反应更明显,提示临床三者应同时干预,粥样斑块患者应强化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人们重新审视炎症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是由于导致炎症的免疫系统细胞成分(如单核细胞、胞浆素、细胞粘附因子等)与脂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斑的炎症是斑块破裂的重要促发因素。炎症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是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本文研究了血清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易损斑块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之问关系密切,如何防止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进展,防止斑块破裂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近年研究发现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通过多种生物学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AMI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冠心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AMI患者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下一步寻找临床更为特异的炎症指标和特异性治疗奠定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型发生破裂导致,其中炎症因子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过程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整个病变过程[2]。白细胞介素(IL)-6、8和10作为体内代表性炎症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与释放,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病理学研究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事件不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更重要的是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内粥样斑块的破裂及其伴随的血栓形成所致。斑块的形成与破裂主要与炎症细胞浸润、斑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对慢性损伤做出的复杂的炎症反应,涉及数种细胞及相关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酶系统.研究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参与损伤反应和血管的修复过程及AS损伤的进展,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观察正常、AS初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和AS损伤进展期(斑块形成期)PAPP-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PAPP-A与AS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周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4):731-732
炎症和高脂血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特征,而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直接原因。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炎症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活动。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浆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