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舌腺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鸿春  蔡亚非 《解剖学报》1997,28(1):102-105
为了解扬子鳄和大腺的超微结构,取舌中部背面组织,用常规方法固定、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扬子鳄舌腺为典型的分支管状腺,其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可见两种类型:1.浆液性腺细胞:胞质内含大量分泌颗粒分泌小管主要由这种细胞构成;2.暗细胞:这种细胞在分泌小管上皮中数量较少,电子致密度较高。亦含有分泌颗粒,细胞基部有质膜内褶迷路,本文还对舌腺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虎斑颈槽蛇Duvernoy腺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亚非  杨超 《解剖学杂志》1999,22(6):492-495
用透射电镜研究一种游蛇科互惠它虎斑颈槽蛇的Duvernoy腺。Duvernoy腺为分枝管状腺,腺体部分主要由分泌小管组成,分泌小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围成, 浆液性腺细胞。胞内有许多浆液性分泌颗粒,按其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腺体分泌小管的基膜内有肌上皮细胞分布。腺体具单一的分泌总管开口于上颌齿后方,最后讨论了该腺体的功能及其与非游蛇科毒蛇毒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胚胎舌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孵化第36d至第62d孵出的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舌表面的形态变化过程。舌表面于孵化第38d形成少数大的隆起与凹陷,第4刚开始出现舌乳头。舌上皮细胞的表面在第36~42d为圆形,表面光滑,中央凹陷,以后逐渐变成扁平细胞,第52d细胞呈规则的多边形,表面微绒毛清晰,细胞中央有一向外隆起的圆形或卵圆形核区,第56d后老化的舌上皮出现脱落现象。孵化第42d舌后部及中部的上皮内陷形成较大的舌腺腺孔。第48~56d中,较小的舌腺孔显著增多,而大舌腺孔数目无明显增加。第62d多数大舌腺孔内可见有粘液样分泌物。舌表面味蕾的形成很迟,第56d才出现Ⅰ、Ⅱ、Ⅲ型发育中的味蕾,第62d形成部分成熟的味蕾。本文对扬子鳄舌腺及味蕾的形态发生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胆囊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扬子鳄胆囊组织结构的观察,探讨其胆囊的功能。材料与方法L:用组织及细胞化学染色法,在光镜和电镜下对4例成年扬子鳄胆囊进行了观察。结果:胆囊及胆囊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组成。胆囊粘膜表面较平整,粘膜上皮由单层高柱状细胞构成,细胞中含大量透明的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胆囊管粘膜具有许多规则的皱襞,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顶部PAS反应阳性含少数透明的分泌颗粒,粘膜下层有大量色素沉积。结论:扬子鳄胆囊及胆囊管除吸收作用外,还能分泌粘液。  相似文献   

5.
大鸨胃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鸨前胃及肌胃超微结构,为大鸨人工饲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前胃粘膜柱状上皮细胞核上方分布着大量直径约0.2-0.8μm的致密颗粒,核周围可见许多泡状结构。前胃乳头内腔上皮细胞则为柱状粘液细胞,核上方胞质中充满着大量的粘原颗粒。深腺细胞根据核形态及线粒体结构差别可分两种.肌胃粘膜及直管腺上皮细胞的圆形核上方形成许多分泌颗粒,根据其分泌颗粒的结构分为两种细胞,一种分泌颗粒为均质圆形,另一种为纤维状的。两种细胞形成的分泌物参与类角质膜的形成,在腺管底部至粘膜表面 形成的类角质膜的超微结构有所不同。结论:大鸨胃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湾鳄胚胎舌上皮和舌腺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湾鳄胚胎舌上皮和舌腺的发生,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其6个不同发育时间的胚胎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舌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49天上皮游离面表层细胞呈丘状,52天形成腺芽,58天腺管出现2个分支,65天出现多个分支,形成葡萄形复管泡状腺,73天腺孔有闭合现象。扫描电镜观察:49天舌上皮细胞表面呈圆丘状突起,突起中央有小凹,部分区域上皮开始向固有膜下陷。58天舌皮成扁平细胞,其游离面呈多边形,腺孔形成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酶组化染色ABC法,研究了3例狂犬病人舌及3例涎腺中狂犬病毒抗原(RVAg)的分布。在2例4/5舌切片中见其浆液腺细胞、末梢神经、少数横纹肌纤维及复盖上皮包括味细胞中含大量RVAg颗粒,1例舌切片中无浆液腺,为阴性反应。在3例4/9大涎腺切片中只在腺叶内或末梢神经有少量弱反应的RVAg。与以往报告的病犬、狐、臭鼠大涎腺中含大量RVAg不同。人大涎腺中RVAg含量远比舌中为少。人舌浆液腺区可能是RVAg多见部位,可能是一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扬子鳄松果腺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扬子鳄要腺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物质的存在和分布规律。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5条扬子鳄松果腺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笥纤维和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扬子鳄松果瓣南表面可见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节及膨体状阳性纤维。实质内可见点线状细长的生长抑素阳性纤维分布,以爱柄侧较丰富,小血管及窦样间隙的可见了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结论:扬子鳄松果腺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笥纤维和细胞的数量虽较哺乳类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大白鼠胰岛结构的特点,用Karnovski-Dithizon溶液进行灌注,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为:胰岛被膜由两层致密的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所组成。A细胞多位于胰岛的外周部,呈圆形,平均约8×5×5μm大小,单极分泌;B细胞位于胰岛的中心部分,多角形,平均直径为10μm大小,表面胞浆伸出许多突起和泡状物、颗粒,多极分泌。相邻的B细胞表面,可见纵横交织的“分泌小管”和“分泌小孔”,“分泌小管”与胰岛内毛细血管网相通。A细胞没有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氯离子(Cl~-)定位和多糖染色技术,对小鼠胃腺壁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l~-只定位于壁细胞的内小管和细胞间隙中,小管泡系呈阴性反应;六胺银多糖染色则呈不一致性反应,分别为强阳性、弱阳性或阴性,其阳性反应区只集中于靠近游离面的小管泡系及游离面上。实验结果说明,盐酸分泌过程中还伴随着由小管泡系参与的多糖分泌,而且多糖分泌呈周期性,各壁细胞的这种周期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蛋白质的穿细胞转运途径,用体内显微注射技术,将阳离子铁蛋白直接注入家兔肾近端小管腔内,观察肾对蛋白质的摄取与转运。结果表明:注入铁蛋白后15min,蛋白质分子主要聚集在细胞顶部的胞吞小泡、胞吞大泡、致密顶端小管和溶酶体中。随着注入铁蛋白后时间的增加,这些蛋白质被转运到细胞底部胞质。此外,还可见一种与致密顶端小管不同的结构,直径小于0.05μm,呈细管泡状,也含有铁蛋白颗粒,最初位于顶部胞质的铁蛋白运载大泡附近,可与该大泡融合,也可散在于胞质中,以后主要分布在细胞底部的胞质中。铁蛋白颗粒成簇分布在细胞侧基部间隙中,随着实验时间延长,该现象明显增加。本研究证明了蛋白质可以在家兔肾近端小管内进行穿细胞转运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胚胎中肾发生及退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在11个不同发育时期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中肾的发生及退化过程。方法:采用电镜、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孵育第6期在中肾管前端附近出现一些中肾小泡。第8期形成“S”形中肾小管。第13—17期鳄胚体前部部分中肾小管盲端内陷,形成原始的肾小囊和肾血管球,中肾小管显著伸长并迂回曲折。第20一22期,体前后部中肾组织均已形成完整的肾单位。中肾小管颈段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近球小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PAS阳性物质并呈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生长抑素(SS)免疫阳性反应。第24—28期,体前部至后部的中肾组织依次退化。结论:(1)扬子鳄中肾除重吸收作用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2)中肾退化时,细胞凋亡依次表现为核固缩,出现大量凋亡小体,线粒体数目剧增并膨胀,线粒体等细胞器自溶及核消失;(3)中肾退化可能与小管细胞中TGFβ1及SS大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抗心律失常肽在大鼠肾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技术,研究了抗心律失常肽(AAP)在大鼠肾内的分布,结果表明:AAP样细胞分布于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小管壁,也分布于髓质深部集合小管壁,但皮质和髓质浅部未见到免疫反应细胞。肾内AAP可能与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IFN-γ对TRAIL诱导HBV相关性肝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转染了HBV全基因组、并稳定表达HBV病毒颗粒的HepG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探讨IFN-γ对新型凋亡分子TRAIL(TNF相关的诱导凋亡配体)诱导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发生机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和TRAIL作用前,HepG2.2.15细胞的凋亡率,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IFN-γ用0、6、12和24h后,细胞表面膜结合型TRAIL和TRAIL受体mRNA的表达。用HBsAg和HBeAg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IFN-γ作用0、6、12和24h后,HBV病毒颗粒的分泌表达状况。结果:TRAIL单独作用、IFN-γ单独作用、TRAIL和IFN-γ联合作用后,HepG2.2.15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12%、5.84%和46.68%,表明IFN-γ可以显著上调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IFN-γ作用后,细胞表面膜型TRAIL的表达有显著上调,而部分与TRAIL诱导凋亡相关的TRAIL受体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并且IFN-γ可以抑制HepG2.2.15细胞HBV病毒颗粒的分泌。结论: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对TRAIL诱导的凋亡相对耐受,而IFN-γ却可以逆转这种耐受,使其变得对TRAIL诱导的凋亡敏感,其发生机制可能是通过IFN-γ上调细胞表面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以及抑制HBV病毒颗粒的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017舌的腺泡肉瘤[俄]///—1993,72(3).一74~75腺泡肉瘤又名恶性颗粒细胞瘤,很少见,主要发生在舌部。肿瘤结节界限不清,浸润性生长,生长迅速或缓慢,早期或1年以后发生转移。本瘤的组织发生尚有争论,来源于胚胎肌组织或神经外胚层。镜下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小管为主要成分的乳腺病按小管的细胞组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仅由腺系(glandular lineage)上皮组成,例如微腺性腺病、小管癌和1级(高分化)浸润性导管癌;第二类,由腺系上皮和肌上皮组成,如硬化性腺病、大汗腺性腺病等。这些病有时会因组织学上“形似”而致混淆。然而它们的本质、生物学行为、临床处理方案乃至预后互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猕猴胃窦粘膜肠嗜铬细胞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Grimelius嗜银法显示太行山猕猴胃窦部肠嗜铬细胞,并用Weibel体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胃大弯、胃侧壁至胃小弯,细胞的密度依次减小;大多数肠嗜铬细胞分布在粘膜深段,而粘膜浅段细胞密度极低。一些细胞的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面,有时见细胞伸出细长突起伸至其它种类细胞,提示肠嗜铬细胞在胃窦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可能有外分泌或旁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胰腺发育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胰腺的解剖学特征 两种不同的组织构成:一是分泌酶类进入消化道的外分泌腺;二是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的内分泌腺。胰腺的外分泌部为小叶状多分支的复管泡状腺,成群分泌细胞组成腺泡。大部分消化酶类,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核酸酶,都是以无活性酶原的形式分泌,进入十二指肠后再被激活成为有活性的酶。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分布于郎格汉斯胰岛内,胰岛为紧密的球团状组织,嵌于外分泌腺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鲵垂体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育辉  任耀辉 《解剖学报》1997,28(3):244-247
为了探讨大鲵腺垂体的生殖活动中的作用,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大鲵产卵前不同时期垂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及其变化。大鲵腺垂体中间部很发达,远侧部内按细胞嗜色性可分为嗜碱区、嗜酸区和混合区。远侧部的GTH细胞内有直径为150 ̄1100nm的小分泌颗粒和1.5 ̄2.4μm的大型球状分泌颗粒。在8月份的GTH细胞中,由于大分泌颗粒的变形而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团块,小分泌颗粒也有融合现象。从5月份到8月份间,LTH细胞  相似文献   

20.
扬子鳄肺内CGRP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扬子鳄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物质的存在和分布规律,更进一步探索扬子鳄肺呼吸的调节机能的形成和衍化规律,方法:应用于ABC免疫组化方法,对5条扬子鳄肺内CGRP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CGRP免疫反应纤维在扬子鳄肺内分布广泛,血管壁及其周围阳性纤维较多,肺囊壁和间质内亦有阳性纤维存在,间质中还能见到阳性反应细胞存在,结论:CGRP神经肽类物质在肺内的发现,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