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瘀血和非瘀血两种状态的研究,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111例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合并症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瘀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血压病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瘀组的空腹血糖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和低踝肱指数是血瘀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测定护理干预前后踝肱指数。结果:中医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差值、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分别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差值、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和踝肱指数测定结果分别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和踝肱指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情志,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非血瘀证58例,血瘀证122例,予动态血压(ABP)监测,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及ABP、BPV参数。结果血瘀证组各时段血压标准差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瘀证组勺型趋势比例大于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各时段的收缩压负荷均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出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L-C)、昼夜趋势为主要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勺型昼夜趋势的相对危险度(OR值)为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勺型昼夜趋势可能为糖尿病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和踝肱比值与糖尿病足溃疡不同辨证分型的关系,为糖尿病足溃疡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糖尿病足疮面局部的临床表现,将120例患者辨证分为湿毒蕴阻型、经络阻滞型、阳虚血瘀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激光多普勒及踝肱比值的差异。结果不同证型患者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湿毒蕴阻型阳虚血瘀型经络阻滞型;不同证型患者踝肱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湿毒蕴阻型阳虚血瘀型经络阻滞型。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局部辨证与局部血运循环有关,湿毒蕴阻型较其余2型血运循环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溃疡患者踝肱比值及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来探讨两者与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辨证分型将糖尿病溃疡分为气虚血瘀型和湿热蕴结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沉、胆固醇、血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踝肱比值、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在不同组别中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溃疡患者踝肱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气虚血瘀组湿热蕴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气虚血瘀组湿热蕴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糖尿病病程、踝肱比值密切相关。结论:踝肱比值及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与糖尿病溃疡患者的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不同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糖尿病溃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气虚血瘀型缺血程度更加明显,糖尿病病程及踝肱比值与糖尿病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β-细胞功能状态、胰岛素抵抗和中医症证特点: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68例为观察组,45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与之匹配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BG)、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2h胰岛素(2bINS),并计算比较两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两组中医症证,分析一级亲属组症证特点:结果观察组FBG、FIN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hPG和2hIN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HOMA-IR、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一级亲属组舌质紫暗、神疲乏力、脉弦细和腰膝酸软症状多见,辨证属气阴两虚证占51.47%,阴虚证占30.88%,瘀血为主要兼证占61.7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低胰岛素敏感性,存在胰岛素抵抗,中医症证特点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相似文献   

7.
孙洪宽  田园 《北京中医》2009,(7):541-54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汤剂口服;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加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以判定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以及膝腱反射、踝反射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以及舌脉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以及踝反射的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初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初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口服脉络宁口服液、针刺、外用药熏洗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管狭窄度分级、踝肱指数、浅感觉检查、皮肤状况、阴虚血瘀症状数量等初期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变化。结果:两组各高危因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虚血瘀症状数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与口服西洛他唑治疗均有预防初期糖尿病足加重的作用,但中医综合治疗改善糖尿病患者阴虚血瘀症状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3 d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辨证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实证组包括热盛津亏证、痰湿内阻证、血瘀脉络证,虚证组包括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观察患者血糖均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虚证组与实证组 M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各证型间 MAG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阴阳两虚证MAGE高于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平均血糖无关,而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虚证类证候血糖波动性较大,阴阳两虚证血糖波动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初步探索不同证候组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中医临床症状采用5级记分法,结合舌脉进行中医辨证,检测不同证候组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及血真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10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证候分为气阴两虚血瘀证、气虚痰湿证、阴虚证、气滞证,以气阴两虚血瘀证最多见。其中气虚痰湿证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均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个证候组OGTT、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血脂等指标存在一些变化,OGTT血真胰岛素水平差异不大,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以气阴两虚血瘀证多见,气虚痰湿证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上述不同证候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脏脚踝脉搏指数(CAVI)的关系。方法选择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例100例,同期选择单纯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44例;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CAVI差异,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例,观察其实证(痰瘀证)与虚证(非痰瘀证)以及痰湿证、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各证型之间CAVI的差异。结果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CAVI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P〈0.05);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痰瘀证患者CAVI较非痰瘀证患者明显升高(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C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证最高,阴虚火旺最低。结论 CAVI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辨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患者之血瘀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MS)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在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上的差异,以探讨血瘀证MS患者的糖脂代谢特征。方法:对所收集的辨证包含有血瘀证的MS患者与同期收集的非包含有血瘀证MS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血糖、胰岛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除血瘀组较非血瘀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外(P〈0.05),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血瘀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瘀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足部熏洗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1例0级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0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血糖治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足浴器行中药足部熏洗及足底穴位按摩;10~14d为1个疗程,共做2个疗程。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积分及踝肱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P〈0.05)。结论:中药足部熏洗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症状改善,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延缓糖尿病足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死期保守治疗适应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死期保守治疗预后与治疗前血小板、球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踝肱指数的关系,为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内、外治法及基础治疗的疗效,将150例患者分为愈显组59例、好转组71例、未愈组20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球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踝肱指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踝肱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死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踝肱指数值可以作为选择保守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琴  孙春芳 《新中医》2021,53(7):196-198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应用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与试验组(30例,予以中医护理),比较2组的踝肱指数、足底感觉阈值、中医症状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踝肱指数、足底感觉阈值、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踝肱指数大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足底感觉阈值、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施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改善患者症状表现的效果。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选择该院收治早期糖尿病足患者9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医综合护理,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评估并比较各组患者护理前后中医症候评分与踝肱指数。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值(6.09±1.13)mmol/L、餐后2 h血糖值(9.01±1.11)mmol/L均低于对照组,同时中医症候评分(15.01±2.29)分小于对照组,踝肱指数(1.33±0.11)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足通过辅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症状表现,稳定控制血糖,提高踝肱运动能力,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回顾性研究DPN常见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近1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DPN患者147例,分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5种证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收集的147例DPN患者中,阳虚血瘀证最为多见,但较其他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年龄最小,与其余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痰瘀阻络证的病程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BMI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P〈0.01,P〈0.05)。阴虚血瘀证的HbA1c明显低于其余各证(P〈0.05)。各证型间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偏小的DPN患者以阴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其HbA1c较低。痰瘀阻络证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气阴两虚证,其BMI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患者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说明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内服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控制血糖、防治感染等。治疗组另服步长脑心通胶囊,并用脑心通胶囊取其粉剂用食用米醋调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踝肱比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内服外敷治疗0~2级糖尿病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叶玉珠 《新中医》2020,52(21):149-15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血瘀证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38 例血瘀证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9 例。2 组均行降脂、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联合中医护理技术如穴位按摩、打太极拳等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 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体质量指数变化。结果:护理前,2 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 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治疗血瘀证冠心病效果显著,可全面改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有效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