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薇  戴德 《海南医学》2010,21(10):101-104
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密切相关。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在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LMP1的结构、多态性、与鼻咽癌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小结作者参加“EB病毒在鼻咽癌变过程中作用研究”的结果。包括 :①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变的关系 ;②EB病毒血清学与鼻咽癌变的关系 ;③EB病毒在鼻咽癌以外的EB病毒相关性肿瘤中的作用 ;④EB病毒编码产物在鼻咽癌变中的作用。文章强调下列观点 :①EB病毒开始感染异型性上皮细胞是鼻咽癌变的早期分子事件 ;②EB病毒LMP1可在上皮癌变中起关键作用 ;③检测血清中两种以上的抗EB病毒抗体可以提高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EB病毒在鼻咽癌变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结作者参加“EB病毒在鼻咽癌变过程中作用研究”的结果。包括:(1)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变的关系。(2)EB病毒血清学与鼻咽癌变的关系;(3)EB病毒在鼻咽癌以外的EB病毒相关性肿瘤中的作用;(4)EB病毒编码产物在鼻咽癌变中的作用。文章强调下列观点;(1)EB病毒开始感染异型性上皮细胞是鼻咽癌变的早期分子事件;(2)EB病毒LMP1可在上皮癌变中起关键作用;(3)检测血清中两种以上的抗EB病毒抗体可以提高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周微雅  王培中 《广西医学》2002,24(2):196-198
人类感染 EB病毒非常普遍 ,全球约有 95 %的人感染了 EB病毒。 EB病毒感染后 ,机体会产生一系列抗体 ,这类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抵御 EB病毒的再感染。即便如此 ,也仅有少数人发生与 EB病毒有关的疾病 ,这除了与遗传、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外 [1~ 3 ] ,显然机体抗病毒的细胞免疫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 EB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1 .1  EB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 :EB病毒通过感染口腔中丰富的淋巴组织而进入血液循环 ,并以潜伏的形式长潜伏体内 ,形成潜伏感染。受 EB病毒感染的 B淋巴细胞可发生转化并不同程度的伴随着九个与细胞内病毒感染有…  相似文献   

5.
A73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Epstein-Barr(EB)病毒A73基因,并分析其编码区序列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 从7例鼻咽癌组织中分别提取其总RNA,以RT-PCR扩增A73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进行测序,以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克隆了高发区鼻咽癌的A7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序列第45nt发生A→C的碱基替换,该变异位于第VB外显子的157154nt,未引起相应第15位氨基酸的替换(CCA→CCC,P→P),其变异频率为7/7。结论 高发区鼻咽癌EB病毒A73基因的编码序列存在变异,该变异属于鼻咽癌相关的多态性,有可能参与EB病毒某亚型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用PCR的方法从EB病毒阳性的鼻咽癌组织中调取EB病毒潜伏膜蛋白-1的基因,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EGFP-C3上,以此构建成重组质粒pEGFP-C3-LMP1.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确定已获得重组质粒pEGFP-C3-LMP1.结论 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中已成功克隆了EB病毒LMP-1基因.  相似文献   

7.
自1964年Epstein等在非洲Burkitt淋巴瘤中首次发现EB病毒后,人们又在其他淋巴和上皮肿瘤中证实了该病毒的存在。此后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揭示该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在新疆EB病毒感染和鼻咽癌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8.
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EB病毒核抗原-1(EBNA-1)和EB病毒核抗原-2(EBNA-2)抗体的水平。鼻咽癌组中两种抗体滴度都升高,以EBNA-1抗体上升明显;且EBNA-1抗体与总EBNA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鼻咽增生性病变组中EBNA-2抗体略占优势,该组中EBNA-2抗体水平升高可能与潜伏状态的EB病毒激活或再感染的早期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世锋  吴红 《医学综述》2007,13(17):1327-1329
EB病毒被认为是一个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因素。EB病毒感染B淋巴细胞后表达病毒抗原,某些病毒抗原与自身成份存在序列同源性,因而针对EB病毒的抗体有可能通过交叉反应对自身成份起作用,从而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另外,EB病毒感染导致某些基因表达异常,抑制感染细胞凋亡,表达异常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实验室血清学试验和DNA检测结果都证实EB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EB(Epstein-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抗EB病毒口服液对Raji细胞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表达及B95-8细胞病毒壳抗原(virus capsid antigen,VCA)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测定其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抗EB病毒口服液在无毒的浓度下,对Raji细胞EB病毒E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667mg/mL:对B95-8细胞EB病毒VC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89mg/mL;对正丁酸钠激发的B95-8细胞EB病毒VCA抗原表达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1.1mg/mL。抗EB病毒口服液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IC50为7.57mg/mL。结论 抗EB病毒口服液能抑制EB病毒抗原的表达,在较高的浓度下对鼻咽癌细胞CNE2具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抗EB病毒膜抗原(EBV/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5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NPC)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其中49例有EBV/MA的表达。经细胞形态学分析首次发现鼻咽癌癌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以及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都有EBV/MA。以Southern杂交法检查2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核酸(EBV/DNA),结果证实鼻咽癌组织中不仅有EB病毒核酸的重复序列W片段,还有与细胞转化有关的K片段的序列存在。进一步表明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并非“过客”,很可能是其病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对MTA1在鼻咽癌中表达的影响以及MTA1表达对鼻咽癌转移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60例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患者血VcA-IgA和DNA酶以及鼻咽癌标本MTA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中VcA-IgA、DNA酶的水平高低与MTA1基因表达无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05和0.096.不同性别和T2~T4各级中,MTA1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不同N分级中,MTA1基因在第Ⅰ期和第Ⅱ期与第Ⅲ和第Ⅳ期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感染不会诱发或导致MTA1基因表达.MTA1基因表达在鼻咽癌的侵袭中未起作用,其也不是诱发鼻咽癌转移的原因,但可能在鼻咽癌转移的后期起了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并检测其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情况及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EB病毒编码的LMP2A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v-GFP中,通过酶切?测序验证,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与包装质粒pdelta-8.91?pVSVG共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293T,包装重组慢病毒LV-LMP2A,并感染人鼻咽癌细胞CNE1,经单克隆筛选后,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LMP2A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CCK8法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克隆能高表达EBV-LMP2A,CCK8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提高人鼻咽癌细胞CNE1侵袭能力?结论:成功制备了慢病毒载体pLMP2A,包装的慢病毒能够成功感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使LMP2A基因得以高表达,并发现LMP2A能够促进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迁移?侵袭,为进一步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Epstein-Barr病毒RPMS1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克隆Epstein—Barr(EB)病毒的RPMS1基因,并分析其编码区序列的变异情况。方法:从7例高发区鼻咽癌组织中分别提取总RNA,以RT—PCR扩增出RPMS1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入pGEM—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M—T/RPMS1,重组质粒经PCR、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序。结果:成功克隆了高发区鼻咽癌的RPMS1基因,该基因编码序列第151nt发生G→A替换,导致相应第5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氨。该变异位于DNA第Ⅴ外显子的155849nt,变异频率为6/7。结论:高发区鼻咽癌EB病毒RPMS1基因的编码序列存在变异;RPMS1基因可能参与高发区鼻咽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胃癌(EBVaGC)中潜伏感染膜蛋白-1(LMP-1)的表达状况。②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V encoded RNA,166bps,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EBVaGC中LMP-1。③结果EBVaGC中无LMP-1表达。④结论EB病毒阳性胃癌中缺乏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EB病毒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及其对鼻咽癌筛查策略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方法对中山市1986-1987年鼻咽癌首次筛查EB病毒抗体阴性人群(38550人)随访12年的资料以及首次筛查阳性人群(2921人)随访7年的资料进行比较,观察上述人群EB病毒VCA/IGA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EB病毒抗体VCA/IGA阴性队列每年都有一定的转阳率(22.8%),其头3年鼻咽癌发病风险仅为一般人群的11%,以后逐渐增加,但仍低于一段人群;与阴性队列比较,阳性队列鼻咽癌发病风险高,相对危险度达23.22倍(P<0.05)。结论 VCA/IGA阴性人群有一定比例可转为阳性;VCA/IGA阴性队列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鼻咽癌发较一般人群及阳性人群低;EB病毒可能是鼻咽癌发病因素,EB病毒检测可预测鼻咽癌发生风险,通过抑制EB病毒活性可能达到预防鼻咽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梁小兵  许文  禤彩云  何小英 《吉林医学》2014,(21):4686-4687
目的:探讨EB病毒IgA抗体检测对于鼻咽癌诊治的意义。方法:采集正常体检人群血清186例、已确诊为鼻咽癌患者但未经放疗的患者血清97例、经放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血清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B病毒IgA抗体,分析正常人群、放疗前鼻咽癌患者和放疗后鼻咽癌患者EB病毒IgA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正常体检人群EB病毒IgA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放疗前鼻咽癌患者和放疗后鼻咽癌患者,但放疗前后鼻咽癌患者的EB病毒Ig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EB病毒IgA抗体对于鼻咽癌患者放疗效果的检测意义不大,但仍可作为鼻咽癌患者辅助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EB病毒是一种亲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很普遍,并与鼻咽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有抗EB病毒抗体存在[1],抗体水平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恢复而发生变化,是鼻咽癌的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EB病毒抗体及EB病毒载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第一次放疗前、放疗3个月、放疗6个月检测血清EB病毒抗体及全血EB病毒载量;另选取鼻咽部炎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0例分别作为炎症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就诊当日检测血清EB病毒抗体。结果 鼻咽癌组Rta-IgG、VCA-IgA、EA-IgA三种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对照组Rta-IgG、EA-IgA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VCA-IgA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鼻咽癌组以三种抗体均阳性模式最多见(41%),三种抗体均阴性模式最少见(2%)。与放疗前比较,鼻咽癌患者放疗3个月、6个月Rta-IgG水平明显下降(P<0.05),VCA-IgA、EA-IgA水平及三种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疗前比较,鼻咽癌患者放疗3个月、放疗6个月EB病毒载量水平及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EB病毒阳性组放疗前后Rta-IgG水平均高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性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收集5例母细胞性NK/T细胞淋巴瘤,1例原发于鼻腔,4例原发于淋巴结。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确定瘤细胞本质,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结果 原发于鼻腔的1例EBER1/2呈阳性,原发于淋巴结的4例EBER1/2均阴性。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全部阴性。结论 EBV在母细胞性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