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1064nmNd:YAG复合激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585nm脉冲染料/1064nm Nd:YAG复合激光对丘疹脓疱性痤疮患者35例以及红斑性痤疮患者26例进行治疗。每4周治疗1次,一共治疗3次。脉冲染料的能量为6.5J/cm2至9J/cm2、1064nmNd:YAG激光为30J/cm2至60J/cm2前者脉宽为0.5ms,后者为15ms:光斑大小均为7mm。丘疹脓疱性痤疮对照组35例外用0.025%维甲酸霜,每晚1次;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涂抹患处,每天早晨1次;同时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0.1g Q12H。结果:治疗的第4周、8周、12周,丘疹脓疱性痤疮患者激光组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49.83%、75.49%、80.83%,平均Leeds评分分别为0.88、0.69、0.29;红斑性痤疮患者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32.66%、62.14%、83.31%。12周后,丘疹脓疱性痤疮和红斑性痤疮患者激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4%、88.57%。绝大多数激光治疗者皮肤弹性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皮脂分泌有所减少。所有激光治疗者均出现轻微的红斑,但均在24小时内消退;31例患者出现紫癜,一般1-2周内消退不留痕迹;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水疱,未见其他副反应。结论:585nm脉冲染料/1064nmNd:YAG复合激光治疗丘疹脓疱性痤疮及红斑性痤疮有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贺海英  姜萍 《激光杂志》2014,(6):80-80,83
目的:评价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脉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13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用波长585nm的脉冲染料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半年随访,仅有1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无复发,治愈率62.5%,有效率100%,效果满意。结论: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激光光子复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结合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540nm强脉冲光及1064nm LP Nd:YAG激光对50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面部的皮肤类型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其中540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13~16J/cm~2;1064nm LP Nd:YAG激光能量60~100mJ,治疗1~6次,平均1.84次,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结果:治疗后随访3~6个月,治愈率68.00%,总有效率100%.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540nm强脉冲光结合1064nm LP Nd:YAG激光复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其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通过双波长激光理论计算激光振荡的阈值条件,抑制强线1064nm振荡,成功实现了 1318. 8nm /1338nm Nd∶YAG同时双波长激光准连续输出,当抽运功率为2015W时,双波长激光总平均输出功率为101W,电2光转换效率为5. 01% ,斜率效率为7. 05% ,激光输出功率不稳定度≤ ±5%。双波长激光中心波长分别在1318. 8nm、1338. 2nm处,谱线宽度( FWHM)分别为0. 407nm、0. 376nm。  相似文献   

5.
LD泵浦腔内和频连续500.8nm Nd:YAG/LBO激光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和分析了Nd:YAG激光器实现腔内和频及双波长运转的条件,利用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Nd:YAG的方式,得到1064nm和946nm连续双波长运转,并利用Ⅰ类相位匹配晶体LBO,实现了1064nm和946nm激光的腔内和频,获得了连续500.8nm的青色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采用复合腔进行腔内和频的500.9nm激光器。激光器由两个子谐振腔组成。在两个子谐振腔中,分别利用两个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晶体和Nd:YVO4晶体,并分别选择946nm波长与1064nm波长振荡进行和频。采用双端复合Nd:YAG晶体以减小高功率下激光晶体的热透镜效应,并结合热效应对高功率抽运下谐振腔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腔内两个波长较好的模式匹配。在两个子腔的交叠部分,利用KTP晶体Ⅱ类临界相位匹配进行腔内和频,得到和频激光输出。当Nd:YAG与Nd:YVO4晶体上抽运功率分别为10.6 W和17.8 W时,获得了730mW的500.9nm青绿光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6%。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利用复合腔和频是获得500.9nm激光输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讨论和分析了Nd∶YAG激光器实现腔内和频及双波长运转的条件,利用激光二极管端 面泵浦Nd∶YAG 的方式,得到1064nm 和946nm 连续双波长运转,并利用Ⅰ类相位匹配晶体LBO ,实现了1064nm 和946nm 激光的腔内和频,获得了连续500. 8nm 的青色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8.
陈仁  翟刚  金锋  马楠  李晶  杨峰  时顺森  兰戈 《激光技术》2010,34(5):603-606
为了研究脉冲输出波长为1319nm的Nd:YAG激光器,通过分析Nd:YAG激光介质的辐射跃迁能级,采用镀制高选择性介质膜的方法抑制1064nm等其它波长的起振,最终实现1319nm激光单脉冲输出。实验中采用闪光灯抽运、水冷Nd:YAG激光器,KD*P调Q,平平腔结构,获得1319nm激光静态输出能量340.9mJ,动态输出76.8mJ,重频1Hz,脉宽17ns,束散角2.7mrad。结果表明,通过镀制高选择性介质膜的方法可以实现1319nm激光调Q脉冲输出。  相似文献   

9.
使用连续Nd:YAG输出1319nm,分析了波长1319nm激光的辐射跃迁能级,论述了抑制1064nm激光的生成从而提高1319nm激光输出等关键技术,研究了光学镜片的镀膜参数与腔型结构,实现1319nm激光连续输出最高功率43W。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波长激光理论计算激光振荡的阈值条件,抑制强线 1064nm振荡,成功实现了1318. 8nm/1338nmNd∶YAG同时双波长激光准连续输出,当抽运功率为 2015W时,双波长激光总平均输出功率为 101W,电 光转换效率为 5. 01%,斜率效率为 7. 05%,激光输出功率不稳定度≤±5%。双波长激光中心波长分别在 1318. 8nm、1338. 2nm处,谱线宽度 (FWHM)分别为 0. 407nm、0. 376nm。  相似文献   

11.
为物联网用的光纤传感器的测试提供光源,介绍了一种准连续输出 1465 nm与732.5 nm 双波长光纤激光器,对于掺镨的激光光纤,研究分析了波长1465 nm光子能级的辐射跃迁,研究了使1040 nm激光衰减,而使1465 nm激光增益输出的关键技术,实验研究了输出镜的镀膜数据与激光谐振腔的形式,实验输出1465 nm激光33 W,基频为1465 nm激光,设置外腔倍频KTP,通过声光Q调制器调制,实验获得准连续输出732.5 nm激光2 W,取得了1465 nm与732.5 nm双波长输出。  相似文献   

12.
基于905 nm激光器的激光跟踪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结构及激光跟踪原理的分析,利用905 nm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指示光源,制作了一套四象限光电定位跟踪系统。在室内实现了搜索和跟踪定位,对8 m处的目标进行了跟踪,并测试了激光的发射波形以及展宽电路的采样信号,跟踪精度达±2.5 mrad。通过实验对该系统进行的跟踪测试,证明该系统不但体积较小而且稳定、准确。与传统的激光跟踪系统相比,半导体激光跟踪系统可以适应更多的应用环境,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65nm/45nm工艺及其相关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65nm/45nm工艺的研究成果、157nmF2stepper技术、高k绝缘层和低k绝缘层等技术。着重讨论了157nmF2stepper的F2激光器、透镜材料、光刻胶和掩模材料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1310nm和1550nm两个光窗口特点入手,分别介绍了1310nm和1550nm光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并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比较了两类光设备的特点和性能,最后从网络性价比的角度以实例介绍了1310nm和1550nm光设备选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45nm芯片、工艺和设备的最新动态。英特尔、TI、IBM、特许、英飞凌和三星都推出了45nm功能芯片。45nm主要工艺包括光刻、应变硅、低k电介质、Cu互连、高k电介质和离子注入等。光刻工艺采用193nmArF/浸没式光刻机。45nm工艺中应变硅技术已步入第三代,它综合采用双应力衬垫、应力记忆和嵌入SiGe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光纤网络改造中1310nm和1550nm传输技术的选择,提出两级光网建设中的相关问题,重点介绍光放大器和光分路器的设计、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使用最大泵浦功率为600 W的LDA侧面泵浦组件,并采用布儒斯特偏振片以及同时优化全反镜和输出镜透过率两种方法,获得了功率基本相等的1319 nm/1338 nm双波长激光输出。在连续输出时,获得30 W的输出功率,利用声-光Q开关调Q输出,在重复频率为4 kHz时,单脉冲能量为6 mJ,脉冲宽度为237 ns,峰值功率为25 kW。  相似文献   

18.
傅茜  张菲  蒋明  段军  曾晓雁 《激光技术》2014,38(4):435-440
为了研究不同纳秒激光工艺参量(波长、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以及铜层厚度对激光刻蚀覆铜板质量(包括刻蚀深度及加工面粗糙度)的影响,采用50W的1064nm红外光纤激光器和10W的355nm紫外固体激光器对覆铜板进行了对比刻蚀实验。通过分析红外、紫外激光刻蚀覆铜板材料的作用机理并对比实验结果得知,采用1064nm红外光纤激光作为激光光源时,设置合适的刻蚀参量,能在完全去除铜箔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环氧树脂基底的完整性;而采用355nm的紫外激光作为激光光源时,因环氧树脂材料对紫外波段激光的高吸收率,以及紫外激光对有机材料的光化学作用,基底材料的损伤难以避免,此外,红外光纤激光具有较高的刻蚀效率。结果表明,综合光纤激光器高稳定性和高集成度的特点,若激光直接刻蚀技术被用于大规模覆铜板的工业加工中,红外光纤激光将更具优势性。  相似文献   

19.
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光刻可将特征线宽推进到0.10μm。重点介绍了193nm薄膜的研究进展及影响薄膜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具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550 nm与1310 nm有线电视系统的比较,对县级广电网络的建设提出若干想法,其中包括环网建设、分配网建设、机房建设及双向网络改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