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袭,还可以参与人体多项生理过程,包括生物活性代谢物的产生、免疫调节、糖脂代谢、维持体内平衡等。膳食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的营养素,在为人类机体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对肠道菌群的组成产生重要影响。精准营养旨在结合膳食指南,根据不同个体对营养的需求以及自身基因、肠道菌群的差异,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膳食建议,以期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但精准营养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方法学上的局限。本文主要回顾了肠道菌群、膳食与健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肠道菌群在精准营养与健康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重点提出在人群队列水平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组学大数据的必要性及其对精准营养研究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2015年中国15个省(区)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4876名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数据评价肉类消费率和摄入量并分析其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结果 2015年我国老年人肉类消费率为81.9%。男性、低年龄组、高收入水平、高学历、城市以及西部地区老年人消费率较高(P<0.05)。平均每日肉类摄入量为78.7g/d,其中畜肉和禽肉摄入量分别为65.6g/d和13.1g/d。畜肉摄入量占总肉类的86.9%,猪肉摄入量占畜肉的86.5%。分别有42.1%和38.2%的老年人畜禽肉摄入量超过和低于2016版膳食指南推荐值,男性、高收入、西部地区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高于推荐值的比例相对较高(P<0.05)。结论 我国老年人肉类摄入呈两极分化、过量与不足共存的现象,只有20%的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适宜,但种类单一。在改善老年肉类摄入模式方面需要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的力度和相关福利政策投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女性居民骨密度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乌鲁木齐市社区45岁及以上女性居民566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及问卷调查获得骨密度及膳食摄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分析膳食模式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6.8%;共获得5种膳食模式:副食品模式,油盐模式,薯类及蔬菜模式,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和主食模式;其中高水平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人群较低水平该模式人群的骨密度T值高(t=-1.905,P=0.043)。结论:高水产与豆类的膳食模式摄入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建议中老年女性居民应合理膳食,多摄入水产及豆类食物,促进骨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并探讨膳食模式对空腹血糖异常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前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医院、兵团医院参加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成分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型;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空腹血糖的关系。结果:对膳食问卷、体成分数据以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整合,对757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5种膳食模式,分别为果奶坚果型膳食模式、水禽畜肉类膳食模式、蔬菜杂粮型膳食模式、高油高盐型膳食模式和糕点谷物型膳食模式;其中蔬菜杂粮型膳食模式、糕点谷物型膳食模式为血糖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OR<1;高油高盐型膳食模式为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油盐的过多摄入,多吃果蔬及粗粮谷物,对预防控制糖尿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老年人群供餐现状和需求,为相关法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不同城市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群膳食供应现状与需求。结果:共调查3个城市三种养老方式(居家、机构和社区养老)609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6.54±8.64岁,92.61%的老人能生活自理,绝大部分老人(94.09%)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和一般,17.73%的老人存在咀嚼和吞咽困难情况,平均牙齿数为18.82±9.76颗。针对当前供餐,31.03%的老人满意度一般和不满意,12.48%的老人认为当前供餐没有考虑营养因素,11.82%的老人认为当前供餐没有进行个性化配餐,13.79%的老人对当前餐食的配送方式不满意,不同养老方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供餐需求方面,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人更倾向于社区食堂自助的供餐方式,而机构养老的老人更期待定制形式(如一荤两素)、送餐入户的供餐方式,近一半的老人(47.93%)选择菜品保持“热软烂”的要求,其次是希望菜品更加营养一点。大部分老人(81.28%)支持国家针对老年供餐单位出台餐食营养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同时还希望出台老年餐价格、控制油盐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24.96%的老人认为,当前市场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老年食品。结论:老年餐的营养是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建议老年餐制作和供应方面,进一步考虑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营养健康状况和个体化差异,同时建议出台针对老年供餐单位餐饮营养以及老年食品方面的标准要求,以规范和引导行业发展,保障老年人群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林旭 《生命科学》2007,19(4):399-400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膳食结构的不断西化,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一些与营养、代谢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和主要致死性、致残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一份控制慢性疾病的报告预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在未来10年中仅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就将给中国带来至少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由于老龄化本身与各种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发现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预防疾病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三大主要营养物质之一,膳食脂肪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膳食脂肪摄入不当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的稳态,影响宿主的代谢状况,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建立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膳食脂质的数量和种类、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基于不同的疾病动物模型,膳食脂质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宿主代谢的调节,为深入了解膳食脂质、肠道微生态和宿主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果蔬功能成分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多种具有显著营养健康功效的功能成分,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有研究证实,果蔬功能成分的多种营养健康功能是通过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从果蔬功能成分对肠道菌群的结构、数量和后续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对果蔬功能成分体内代谢和营养健康作用的影响两大方面,阐述果蔬功能成分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果蔬功能成分-肠道菌群-人体健康的关系,为揭示果蔬营养健康机制,进一步为合理膳食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营养不良已成为慢性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营养治疗通过调整膳食营养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慢性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指南及近期发表的研究论文,综述了膳食营养素对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旨在为肾病患者膳食营养的合理配制和临床上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有关肥胖症的相关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对肥胖症状(单纯性肥胖)产生机制以及肥胖运动治疗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上。本文综述超重与肥胖的营养干预及运动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大众提供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可供参考的、可操作性的营养膳食搭配以及运动减肥负荷量的参考处方。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空军老干部患病现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老年空军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生活评价的现况,分析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地区310名老年空军进行体格检查和使用生活综合评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本次研究的老年空军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100%。同时患两种病及以上的占91.29%。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名前10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老年性白内障、脑血管疾病、前列腺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道疾病、胆囊和胆道疾病。舒张压异常、体检白细胞指标异常的人群患脑血管疾病的优势比分别是2.16、3.95(P<0.05);甘油三脂异常的人群患高脂血症的优势比是4.74(P<0.001);在健康自评和心理卫生评定中、差的人群患冠心病的优势比分别是1.85、1.64(P<0.001);体能检查中、差的人群惠老年性白内障的优势比是1.48(P<0.05);生活功能、社会交往和活动强度中、差的人群患脑血管疾病的优势比分别是3.40、2.22、2.92(P<0.001)。结论: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促进预防和医疗两大系统的协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膳食因素对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发生的影响,筛选与认知改善密切关联的膳食种类,为老年性痴呆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严格的入选标准从社区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筛选形成MCI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获取两组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膳食情况。对全部对象进行MMSE、ADL、GDS量表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不同膳食因素与MCI发生的关联。结果:本研究纳入MCI患者169名、正常对照组131名,结果显示,排除一般人口学信息干扰,膳食因素中食用菠菜(β= 1426,OR=0240,P=0006)和猪肝(β= 1105,OR=0331,P=001)与MCI发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关联。结论:较多进食菠菜和猪肝可延缓老年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这两种食物中富含叶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共52例,发生率为60.47%。在单因素分析中,镇静剂使用、肠内营养实施时间、肠内营养治疗前血清中白蛋白水平、专业护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密切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对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显著影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较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添加膳食纤维和专业护理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为保护性因素,临床及时认识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和积极实施保护性因素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北京市居家养老膳食情况,建立新型城市居家养老膳食营养监测评价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匿名调查的方法,对在北京长期居住的北京户籍和非北京户籍城市居家养老人群进行了膳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居家养老膳食存在着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问题,奶制品、鸡蛋和豆制品摄入频率明显较低,水果、蔬菜摄入频率也有待提高,而由于地域环境和传统饮食习惯原因,水产品的摄入频率大大低于推荐量,亟待加强。有将近8成的被调查者较为关注膳食健康信息,在这些较为关注膳食健康信息老年人群中,膳食健康信息主要来源为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和新媒体越来越成为膳食健康信息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营养干预研究表明,摄入核桃对血脂控制的积极影响。核桃中的脂肪酸、蛋白质和抗氧化物质可能在调控血脂中起作用,但其具体效果与摄入量、膳食模式和食用人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922名,收集整理上述人群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检测其清晨尿样,分析UACR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和其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问卷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所有老年人中,有68名为健康人群,有724名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78.52%的老年人存在至少1个或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众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患病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2)UACR检测结果:健康人群中,男性UACR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人群的UACR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检测患者的UACR,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彭颖  吴春福  李晓波 《生物磁学》2009,(14):2737-2740
人类从青年到老年这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退行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也增加,其可能与人体肠道菌群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肠道内生理菌群对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变化与宿主的免疫功能、食物、疾病和年龄等有关。了解老年人肠道菌群特点,且在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中合理介入微生态制剂,将大大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本文就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衡相关疾病以及微生态制剂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膳食摄入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饮食及营养状况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关联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构建更符合中国居民生活习惯的精细化饮食健康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老年体检人群机体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的关系,为深入探讨铁过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120例铁过载人群和183例铁营养状况正常人群进行营养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以及膳食结构等。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铁过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的中老年人群中,病例组吸烟者(30.0%)、饮酒者(52.5%)、喜食红肉者(27.5%)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8%、33.3%、14.8%),而病例组饮茶者(54.2%)和运动锻炼者(47.5%)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5.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2组饮食习惯发现病例组进食畜肉类频率高于对照组(Z=3.500,P<0.001),而进食杂粮、薯类、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蛋类、蔬菜和水果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3.911、2.664、3.255、2.335、2.089、5.791和6.689,P<0.05)。对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吸烟(OR=2.040,95% CI:1.057~3.935),每天进食畜肉类食物(OR=2.473,95% CI:1.368~4.469)是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天进食蔬菜(OR=0.240,95% CI:0.115~0.500),每天进食水果(OR=0.448,95% CI:0.245~0.819)是铁过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人群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中老年人群应做到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加强运动锻炼和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和减少铁过载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治疗膳食的依从性,评价入院后营养宣教对治疗膳食符合率的影响。方法:对180例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消化科、肾内科、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1天实际治疗膳食就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其中内分泌科40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进行营养评估及宣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调查患者平均治疗膳食就餐符合率为86.1%,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免糖低盐低脂饮食的治疗膳食依从性最好,符合率最高,达到97.5%;心内科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低盐低脂饮食符合率为82.5%;肾内科CKD、透析患者优质低蛋白饮食符合率77.5%;消化科肝胆胰腺疾病患者低脂饮食符合率92.5%;内分泌科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低嘌呤膳食符合率最低,为75%。老年住院患者治疗膳食依从性与年龄增长负相关,65~75岁患者治疗膳食符合率为92%;75~85岁患者治疗膳食符合率为84.2%;85岁及以上患者,治疗膳食符合率为63.6%。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对治疗膳食的依从性不佳,85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治疗膳食符合率明显降低。入院后营养宣教对提高老年患者治疗膳食符合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加强住院期间营养宣教,对于提高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对膳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及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治疗膳食;营养宣教;老年住院患者;依从性;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