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55nm激光作用下Si(CH3)4分子的MPI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 35 5nm的激光作用下 ,利用扩散分子束技术和四极质谱装置相结合研究了气相Si(CH3 ) 4分子多光子电离 (MPI)质谱分布。测量了Si(CH3 ) + 4,Si(CH3 ) + 3 ,Si(CH3 ) + 2 ,Si(CH3 ) + 及Si+ 离子的激光光强指数 ,检测了这 5种碎片离子的信号强度占总信号强度的分支比随光强的变化关系。据此 ,讨论了该分子MPI过程可能经历的通道 ,得到了Si+ 主要来自于母体分子的多光子解离—硅原子的电离 ,Si(CH3 ) + n(n =1,2 ,3)主要来自于中性碎片Si(CH3 ) n(n =1,2 ,3)的自电离 ,Si(CH3 ) + 4来自于母体分子的 (3+1)电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XeCl准分子激光器、分子束装置、四极质谱仪组成的实验系统中进行了CH_3OH、C_2H_5OH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实验。在CH_3OH的多光子电离质谱中观察到了CH_3~+、CH_3O~+和CH_3OH~+的存在;在C_2H_5OH的多光子电离质谱中观察到了C_2H_5~+、CH_3O~+、CH_3OH~+、C_2H_2OH~+、C_2H_3OH~+、C_2H_4OH~+和O_2H_5OH~+的存在。并在两个质谱中分别测量了各离子强度随激光光强和样品分子气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分子束条件下,我们用四极质潜仪和XeGl准分子激光研究了乙醛多光子电离(MPI)动力学。在乙醛MPI质谱中,有对应离子CH_2~+、CH_3~+、CHO~+和CH_3CO~+的四个质量峰,其中 峰强度顺序递增。改变进气量监测离子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乙醛的MPI碎裂都是经单分子过程进行的。实验中,我们还探测了乙醛各碎片离子强度随入射光强的变化关系。低光强区,光强指数因子分别为3.7(CH_3~+)、3.4(CHO~+)、2.3(CH_3CO~+);高光强区,分别为2.8(CH_3~+)、2.8(CHO~+)和1.5(CH_3CO~+)。结合光化学性质,根据我们的结果,分析了离子形成通道,指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在分子束条件下研究了丙酮在XeCl准分子激光作用下的多光子电离和碎裂。首次观察到,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出现丙酮的母体离子峰(m/e=58),只看到m/e=43和m/e=15的两个强峰,分别对应于乙酰基(CH_3CO)和甲基(CH_3)碎片离子。这与文献中已报道的丙酮单光子和多光子电离的其他实验结果不同。测量其离子信号强度与激光  相似文献   

5.
在390.60nm的紫外激光作用下,利用超声分子束技术与飞行时间(TOF)质谱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相四甲基硅分子多光子电离(MPI)的TOF质谱,在较低能量的激光作用下主要检测到了Si(CH3)^ 、Si^ 、C2^ 等离子的信号,有时甚至只检测到了Si^ 离子的信号:在较高能量的激光作用下主要检测到Si(CH3)^ n(n=1,2,3,4)、Si^ 、C2^ 甚至还有SiC3^ ,SiC2^ 等离子的信号。据此并结合以前得到的结论,讨论了四甲基硅分子可能的MPI过程。得出了Si^ 主要来自于Si(CH3)4的多光子解离-Si原子的(1+1)电离、Si(CH3)n^ (n=1,2,3)的(3+1)电离、Si(CH3)^ 4来自于Si(CH3)4的(3+1)电离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分子束技术,以飞行时间(TOF)质谱仪,于410-371nm内,在不同能量的激光作用下,着重检测了气相Si(CH3)4分子在15个波长点处的多光子电离(MPI)TOF质谱分布。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Si(CH3)4可能的MPI机理,得到了Si^ 主要来自于母体分子及中性碎片的多光子解离-硅原子的共振电离、Si(CH3)n^ (n=1,2,3)主要来自于中性碎片Si(CH3)n(n=1,2,3)的自电离、而Si(CH3)4^ 则来自于母体分子的(3+1)电离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光子电离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实验研究了醇/水混合团簇的光电离质谱。在脉冲激光波长为355nm条件下,观测到以质子化(ROH)n(H2O)H+ 混合团簇离子和(ROH)nH+团簇离子为主的电离产物。醇水混合团簇电离后团簇离子发生内部质子化转移反应是形成质子化团簇离子的主要原因。应用量化计算,构造了质量数较小的几个团簇离子的可能的空间几何构型,发现二元团簇离子(CH3OH)n(H2O)H+是以(CH3OH)H+作为内核离子,再通过氢键与其它分子组合而构成团簇离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在扩散分子束条件下对Fe(CO)_5的XeCl准分子激光诱导多光子电离质谱研究,并分析研究了各离子的生成机理。 实验观察到高度碎裂的多光子电离质谱。结果表明:Fe~+的形成过程始终占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使用分子束装置和修正的四极质谱仪,给出了Fe(CO)_5分子在XeCl准分子激光作用下的多光子电离(MPI)质谱图。在IMP质谱图中,我们不仅观察到CO~+,Fe~+,Fe(CO)_n~+(n=1——5)和Fe_2(CO)_4~+离子峰,而且还多次观察到Fe_2(CO)_m(m=5——9)离子峰。其中Fe~+峰相当强,即使激光有量衰减到5%,也可看到很强的Fe~+峰,而Fe(CO)_n~+(n=1——5)  相似文献   

10.
根据CH_3OH分子和NH_3分子的光化学特性,特别是它们在CO_2激光振荡谱带中吸收的异同性,选用TEA CO_2激光四条谱线9.6μP(20)、9.6μP(34)、10.6μP(20)、10.6μP(32)分别聚焦辐照甲醇蒸气和氨的混合气体,运用红外光谱、质谱和可见荧光检测等手段,得出反应产物是CH_4、C_2H_2、C_2H_4、C_6H_(12)N_4(六亚甲基四氨)和CH_3NH_2等,测定了反应速率、产物相对量同辐照谱线、脉冲能量、脉冲次数及反应物组分比的关系,考察了不同体系对激光能量的吸收及可见荧光的变化现象,并对这些结果做了分析。文章认为:虽然激发不同的分子,但化学反应历程相似,反应始于高振动激发的CH_3OH的分解,它或者本身被直接激发,或者由激发态 NH_3的能量转移而被激发;同时指出,激光辐照不同分子的结果,虽产物种类相同,但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超声射流冷却条件下研究了CH3I分子在355 nm激光作用下的多光子电离解离机制.得到了分子的飞行时间质谱,质谱中有较强的H 、CH 3和I 信号,较弱的C ,CH 、CH 2和母体离子CH3I 信号,CH3I 的出现表明CH3I分子的多光子电离解离(MPID)属母体离子阶梯模式:CH3I分子由双光子共振激发到里德堡C态,处于该激发态的母体分子继续吸收光子上泵浦至电离态形成母体离子CH3I ,碎片离子可由母体离子解离形成.同时结合母体离子及碎片离子的出现势对CH3I分子的多光子电离解离通道进行分析,提出了可能的解离电离通道.  相似文献   

12.
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温加热进样系统的激光质谱仪上实验研究了气相对氯苯酚分子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REMPI-TOFMS),获得了在275~285 nm激发波段的母体离子和主要碎片离子(C6H5O ,C5H5Cl C6H5 ,C5H 5,C4H 3,C3H 3)的(I I)REMPI激发光谱.通过质谱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在中间激发态的能级和结构特征,对主要碎片离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个碎片离子与对氯苯酚的母体离子具有相似的光激发谱,并且各个谱峰与S,1态的振动能级是一一对应的.说明各个碎片离子和母体离子的产生经历了相同的共振中间态.分子先吸收一个光子到达中间共振态,然后再吸收一个光子到达电离态电离.根据碎片离子光强指数的阶梯形分布和分子在S,1态的结构特点.判断各个碎片离子经历了母体离子的阶梯式离解,并给出了主要碎片离子的离解通道.  相似文献   

13.
410~373nm激光作用下四甲基硅的多光子电离与解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平行板电极装置测定了四甲基硅于某些波长点处的激光光强指数,讨论了多光子电离(MPI)谱中某些话线的归属。通过对飞行时间(TOF)质谱峰宽的分析并结合质谱实验结果,讨论了该分子可能的MPI过程,得到了较高能量下Si+的产生仍以中性碎片的解离──硅原子的电离为主,而Si=(n=1~3)的形成则以中性碎片的自电离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用多光子电离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氨/醇混合团簇进行了研究。在脉冲激光波长为355nm条件下观测到团簇离子。主要的电离产物为质子化的(ROH)n(NH3)mH+(n=1~6,m=0~4)混合团簇离子,且各个序列的离子强度随m的增大而减小。经分析,氨与醇混合团簇电离后团簇离子发生内部质子化转移反应是形成质子化团簇离子的主要原因。比较分析质谱图可知,当团簇离子比较小的时候二元团簇解离以失去醇类分子为主,随着团簇离子的增大,解离由失去醇分子为主逐渐变为失去氨分子为主。  相似文献   

15.
荧光粉BaY2Si3O10: Bi3+, Eu3+经高温固相法制备并由X-ray衍射谱仪分析其物相结构。实验结果显示Bi3+共掺下BaY2Si3O10: Eu3+的激发光谱呈现一个有明显增强的宽电荷转移带和系列Eu3+的 f – f 窄吸收峰,发射谱为Eu3+的5D0-7FJ橙-红光发射。当用285 nm 紫外光激发时,Bi3+到Eu3+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导致Bi3+的宽带紫外发射(中心345 nm)强度减弱,而Eu3+的橙-红光发射显著增强;随着Eu3+浓度的增加,能量传递效率也随之提高。最佳Eu3+浓度为0.4摩尔百分比,此后荧光粉发射强度发生浓度猝灭。结果表明Bi3+共掺时明显改善和提升荧光粉在电荷转移带(200 – 350 nm)的激发效率。Bi3+到Eu3+间主要的能量传递机制是通过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实现,并且能量传递的临界作用距离是1.604 nm  相似文献   

16.
利用355nm激光作为光源对间甲苯酚分子进行了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得到了间甲苯酚分子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图,实验中没有观测到母体离子信号。对其中的部分产物离子进行分析,得出了该波长下主要的解离电离通道。应用从头计算理论,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质荷比为109(C7H8OH+)离子及C7H8O的可能构型进行优化,得到了其稳定构型。对C7H8OH+离子势能面的研究得到,C7H8OH+离子的形成是一个无势垒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在高功率密度激光辐照下,激光等离子体研究用的真空室中背景气体(主要是真空系统中的油蒸气)的多光子电离的实验研究结果。得到的离子按其荷质比决定的飞行时间可以分成四组:H_2~ ,H~ ;C~ ,CH~ ,CH_2~ ,CH_3~ ,N~ ,O~ ;C_2~ ,C_2H~ ,C_2H_2~ ,C_2H_3~ ,C_2H_4~ ,Si~ ,CHO~ ,O_2~ 和C_3~ ,C_3H~ ,C_3H_2~ ,C_3H_3~ 等。此外,还观测到C~( )离子。最后充入一定浓度的氩气,观测到了氩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