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和确定优势藻类法评价粤东10座主要水库2013年的营养化状态和浮游植物群落构成情况。其中,汤溪水库的营养化程度最高,接近富营养,蓝藻占绝对优势,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性较大;其余9座水库处于中营养的状态,属于硅藻-绿藻型,三坑水库的营养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水体营养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其化学指标,并未考虑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度等因素。然而由于水体浮游植物的新陈代谢及环境效应,其与水质状况之间应该存在密切相关性。为此,研究选择石臼湖,分析其年内不同时空水域的主要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多样性与丰度)等指标,探索浮游植物与水体营养等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对营养等级的响应度为64.2%,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对水体营养等级的响应度为86%,亦即水体营养等级与浮游植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可以作为水体营养等级划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21,(1):97-102
为全面了解新乡定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于2017年7月、2017年10月、2018年1月、2018年4月对定国湖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定国湖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7属109种,其中绿藻门和蓝藻门最多,硅藻门次之;浮游植物丰度、相对丰度以及优势种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秋季浮游植物丰度最高,以蓝藻门的大型集胞藻为绝对优势种,冬季浮游植物丰度最低,硅藻门的相对丰度较高且优势种的种类较多;定国湖浮游植物丰度与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DO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H值、NH_3-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定国湖水质评价的结果为轻污染水平,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定国湖水质符合Ⅳ类水质标准,综合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定国湖水质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州水库属重要饮用水源,为更好掌握高州水库浮游植物规律,从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开展了7期对高州水库石骨库区浮游植物现状多样性的调查和评价,对高州水库2012年水质状况的水温、总氮、总磷、叶绿素等含量进行检测,采样湖库营养状态指数对湖泊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年的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幅度为28.73~60.21万个/L,密度呈上升趋势,2011~2012年间高州水库石骨库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属低至一般水平,而营养状态指数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2021年锦州市锦凌水库的水生态及水质理化指标,采用典范对应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水质生物学法和熵权综合指数法(EHCI),研究分析优势属、群落特征、环境因子影响、水库水质以及水生态健康状态。结果表明:锦凌水库浮游植物共7门48属,生物量和浮游植物丰度处于0.80~38.12mg/L、(4.5~104)×106cell/L范围;春、夏、冬季优势种属以硅藻门、绿藻门和硅藻-蓝藻门为主;锦凌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受TN、SD、DO、CODMn、叶绿素a因子的影响较大;月尺度上,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2.57、0.64,总体呈β-中污型和清洁-寡污型水质,TLI指数45.1达到中营养等级,EHCI指数0.4 078达到中等健康水平;EHCI与TLI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是EHCI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水生态健康综合性与整体性,可以为锦凌水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特征法、参数法、营养状态指数法(TSI)和浮游植物生态学评价方法,对江门市4宗大型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锦江水库为贫-中营养型水库,大隆洞水库和大沙河为中-富营养型水库,但大沙河水库已接近富营养水平,镇海水库则是富营养型水库.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同沙水库水生态状况,于2021年8月在同沙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质状况的调查。依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浮游植物密度对水质和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8种,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47.9%,蓝藻门次之(27.1%),优势种以蓝藻门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点形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微囊藻(Microcystis)为主,蓝藻门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均高于绿藻门。夏季同沙水库各采样点水质类型均为清洁—寡污染型,水体营养状态为富营养型,pH和NH+4-N是影响同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于2016年9、10、12月对大金钟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63个分类单位,浮游动物15属20种,大型底栖动物2门3纲6目8科12属,水生高等植物13科14属14种。浮游植物丰度164.1×10~4~2 452.8×10~4cells/L,浮游动物丰度208.25~448 ind/L。基于底栖动物的ODP法和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后,大金钟水库水质可能由轻污染向清洁好转。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4种水质分析评价方法并结合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汤溪水库2014-2018年共5年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这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汤溪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且与Kendall趋势分析检验的结果趋于一致,但是不同的分析方法受影响因子干扰的程度不同,导致最终判定的水质类别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水库水质的综合分析评价需结合自身需求,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8~2014年滇池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部,是该市重要的水源地,支持着昆明市现代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分析其水质的时空变化十分重要。利用2008~2014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滇池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指数和浮游植物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滇池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尺度上整体呈减小的趋势,不同监测点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富营养化指数年尺度上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年内变化差异较大,6~8月富营养化指数较高,其他月份富营养化指数较低;浮游植物丰度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年内变化表现为6~8月浮游植物丰度较大,其他月份丰度较小。滇池的草海及邻近区域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指数和浮游植物丰度大于外海部分。得益于滇池治理力度的加强,近年来滇池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最新进展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评述物理化学修复 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及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基本理论、实际案例和未来发展前景。当前铀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原位治 理与修复技术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缺乏对实际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工程实践,如何结合实际铀矿区水 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特征开发绿色、高效、低碳的治理与修复技术,是未来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的重要发展 方向。  相似文献   

12.
茜坑水库作为深圳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掌握其水质状况和关键污染源十分必要。选取2019年1 -12月茜坑水库水体的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铁、锰等8个典型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通过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水质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识别关键污染源,估算主要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受浮游植物的影响,pH全年最高达到9.8;高锰酸盐浓度在6月份最高,为6.3 mg/L;氨氮浓度全年均小于0.1 mg/L;硝酸盐氮占总氮的71%左右,总氮浓度全年大于0.5 mg/L;总磷全年平均浓度为0.014 mg/L,水体呈现出磷限制;相关性强的铁和锰浓度全年均小于0.2 mg/L。在近年来多种治理措施的作用下,水库全年水质综合指数均值为78且呈现出向好趋势。水库水质受浮游植物的直接影响,而控制污染物引水汇入和内源释放是解决水库污染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水库和东张水库的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1年福建省大部分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其中以蓝藻门为优势藻的水库占比为60.9%;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24.3~51.7,平均值为40.3,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个别水库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沙溪口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79.7,处于健康状态,东张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59.0,处于亚健康状态;P-IBI评价结果与《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中的多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库湾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丹江口库湾富营养化状况,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安全,于2017年分季节对丹江口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14项水文水环境因子进行了4次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等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监测发现,丹江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7属,年均藻类密度4.89×10~6 cells/L,变幅2.73×10~6~6.87×10~6 cells/L。丹江口水库群落组成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结构变化规律为由春季的硅藻、蓝藻向夏季的绿藻、蓝藻和隐藻,以及秋、冬季的硅藻、隐藻和蓝藻转变。蓝藻门的束丝藻和隐藻门的隐藻为库湾四季的优势种。通过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认为,夏季藻类多样性高,绿藻优势度高,冬季藻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的结果可知,库湾富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其中总氮贡献较大,总氮浓度范围在1.08~1.88 mg/L之间,均值为1.47 mg/L,磷为库湾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RDA分析结果表明,除氮、磷营养盐外,温度、二氧化硅和电导率等也是影响库湾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棘洪滩水库浮游藻类变化及富营养化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2004~2006年度棘洪滩水库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及种群结构变化。2004年进水口与放水口藻类细胞密度年均值分别为3.892×106/L和2.269×106/L,冬季以硅藻为主,春季以隐藻、金藻为主,夏、秋季以蓝藻为主。2005年进水口与放水口藻类细胞密度年均值分别为6.654×106/L和5.903×106/L,冬、春季以硅藻、隐藻为主,夏季以绿藻为主,秋季则以蓝藻为主。2006年进水口与放水口藻类细胞密度年均值分别为3.001×106/L和3.687×106/L,夏末至秋季绿藻占优势,代替了先前在此阶段占优势的蓝藻,其他季节多以硅藻为主,隐藻和金藻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占有一定比例,说明2006年的水质状况较2004年、2005年有所改善。棘洪滩水库藻类峰值出现在夏末和秋季,此阶段水库的水质呈中富营养状态,其他月份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显示,目前水库的水质总体呈中度污染。入库的源水质量对水库水质影响很大,控制引入的源水质量并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治措施可有效避免水库发生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6.
创建基于长短期记忆模型的藻类防控调度方法,可提高藻类的模拟精度,提升水库调度效益。以汉江中下 游藻类及丹江口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经济和生态目标函数的藻类防控调度模型,采用水体综合营养指数和 浮游植物密度的长短期记忆模型建立生态目标函数,最后采用布谷鸟优化算法求解。结果显示:基于长短期记忆 模型的综合营养指数和浮游植物密度模拟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在 0.01 水平相关性显著,藻类模拟效果良好;与 常规调度相比,提出的藻类防控调度方案多年平均供水量可提高 0.45%,多年平均发电量可提高 1.06%,浮游植物 平均密度降低 1.57%,在有效控制汉江中下游藻类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丹江口水库调度综合效益。研究成果可 以为河流藻类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北京怀柔水库的浮游藻类与水体营养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怀柔水库2009—2010年的浮游藻类及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库区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为988.16万个/L,其中蓝藻占47.0%;优势种群中3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2种为中营养型水体指示种;库区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49,Pielou指数为0.37,显示库区水体为中度污染;怀柔水库5项理化指标的综合IM指数为49.42,显示库区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的Ch-la与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认为控制和治理怀柔水库水域、京密引水渠、怀沙河、怀九河流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降低水体中的TN和TP含量,是控制怀柔水库水体向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库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效应问题,分析海河流域北部4座典型水库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r、Cu、Ni、Pb和Zn)的分布情况,并评价污染物类型的相关性。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分析4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沙河水库、密云水库和于桥水库的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优,官厅水库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良。不同重金属对5%的底栖生物物种的危害质量分数(HC5)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As(0.210 mg/kg)>Ni(0.071 mg/kg)>Cr(0.052 mg/kg)>Zn(0.050 mg/kg)>Cu(0.006 mg/kg)>Pb(0.005 mg/kg)。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为水库生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官厅水库流域上游张家口市点源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伟 《水资源保护》2004,20(1):46-48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官厅水库流域上游地区张家口市各县、市、区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等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了官厅水库流域上游地区主要污染源、污染行业、污染区域和污染物,以现场监测资料经过分析计算确定主要排污口,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提出要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加快污染源治理的步伐,以尽早实现官厅水库的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