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稀土铈和钼酸铋不同比例的催化剂下,丙烯选择催化呈现的比较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给出统一合理的机理。指出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晶格氧经历吸附原子态氧,但不生成分子态氧。并拟定不同比例条件下,丙烯氧化的反应机理,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再氧化温度及氧物种对正丁烷选择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利用在线质谱动态响应技术,考察了VPO催化剂再氧化温度和不同氧物种对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MA)的影响。结果表明,VPO催化剂再氧化温度对非定态晶格氧选择氧化性能影响明显,其晶格氧是选择氧化的氧源,吸附氧是深度氧化的氧源,吸附氧与晶格氧可以相互转化,当正丁烷选择氧化和VPO催化剂再氧化在反应器内序贯,交替进行时,不仅可以通过改善催化剂再氧化条件使再氧化与正丁烷选择氧化条件恰当的匹配来改善时均反应性能,而且可能过提高VPO催化剂内可用晶格氧量和晶格氧的扩散速率来改善MA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合成气中氧浓度、中毒方式及反应条件对F—T合成铁催化剂的影响.实验表明,氧中毒催化剂的相对活性在反应初期超过1,随后降低.当其相对活性降至0.4后,不再降低而回升到0.6左右.催化剂中毒后,F—T合成产物中气态烃(C1~C5)含量明显增加,蜡含量和烯烷比降低,而水相中有机含氧化合物含量增加.Mossbauer谱分析表明,氧中毒催化剂中Fe3O4.含量较还原态催化剂中Fe3O4含量高,而χ—Fe5C2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Mn系钙钛矿型催化剂La_(1-x)Sr_xMn_(1-y)Me_yO_3(x=0,0.1,0.2,0.3,0.4;y=0,0.2,0.4,0.6)对CO完全氧化的催化活性及耐SO_2性,用TPR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可还原性,用FTIR研究了SO_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结果表明:Mn系钙钛矿型催化剂按吸附机理催化CO为CO_2,B位低价态Mn离子越多,催化剂吸附氧能力越强,TPR温度越低,催化剂可还原性越大,催化活性越好;反之,相反,SO_2强吸附在B位Mn离子上,使催化剂吸附氧能力消失造成催化剂不可逆失活。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染料与氧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孟加拉玫瑰红(RB)和品红甲亚胺染料与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氧对RB的荧光猝灭是能量转移、电子转移、以及对其激发单线态和激发三线态猝灭的综合作用结果,呈现偏离正常的Stern-Volmer直线关系.氧与品红甲亚胺染料的作用,出现荧光量子产率增大的现象,可能是形成了接触电荷转移激态络合物,由它转换生成单线态氧和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极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催化剂氧中毒实验进一步考察了氧对异丙醇法工业化生产甲基异丁基酮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间歇通氧和连续通氧的实验结果表明氧浓度小于1000 ppm时,由于反应体系中副产的氢气对催化剂的还原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氧的影响,催化剂为可逆失活;但当氧浓度超过3000 ppm时催化剂为不可逆失活,活性直线下降,且氧浓度越高催化剂活性下降越快。另外,实验表明氧浓度在3000 ppm和5000 ppm下,氧不仅破坏了多功能催化剂上的协同作用而且对异丙醇脱氢能力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高纯氢气还原的方法合成了WP/γ-Al2O3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和XPS表征,考察了还原时间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通过高压微反对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和咔唑加氢脱氮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增加还原时间,有利于提高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有利于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还原时间增加,催化剂表面的P/W原子比提高,表面高价态的W^6+所占比例增加,而氧化态的P^5+所占比例有所降低。二苯并噻吩HDS活性和咔唑HDN活性都随催化剂还原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磷化钨催化剂更有利于大分子化合物的HDN反应,是一个良好的HDN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4-(2-甲氧乙基)苯酚与环氧氯丙烷在碱性催化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对甲氧乙基苯基缩水甘油醚.结果表明,当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n(环氧氯丙烷):n(4-(2-甲氧乙基)苯酚)=2,反应时间为5h,水为溶剂,回流反应,产物产率为87.2%。  相似文献   

9.
<正> 用于除去烟道气中的SO2的鲁尔基“硫酸”(Lurgi“SuIfacid”)法和日本Hitachi公司方法,是利用SO2与氧在碳催化剂表面形成SO3的反应,然后用水将其洗去并生成硫酸的办法来实现的。含有SO2的烟道气与水,在一个填有碳催化剂的塔内以稳定态、连续、逆向接触,它能够结合用气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0.005Sr0.995 TiO3催化剂,并用XRD,SEM,BET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乙炔黑还原去除NOx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立方结构(Pm(3)m),比表面积约28m2/g.NOx去除率在温度650℃、氧气质量分数10%、空速24 000 h-1、乙炔黑/催化剂比值0.15时达到最大值.此外,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氧空位上的亚硝酰基是NOx的转化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态物种.  相似文献   

11.
PEMFC阴极催化剂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PEMEC阴极催化剂层内氧消耗和电流生成平衡的原则,建立了反映阴极催化剂层性能的数学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过电压、质子传导率和催化剂表面积等参数对催化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单态氧是光动力反应中对生物效应负责的主要细胞霉素.通过Monte Carlo方法仿真模拟单态氧产生速率,分析光动力反应中影响单态氧产生速率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光功率密度和氧浓度的增加,单态氧产生速率也迅速增加,而且在同一光功率密度或氧浓度下,单态氧产生速率随着组织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为提高光动力疗法的疗效提供临床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得到Pt-Co/γ-A12O3,用XRD、XPS气相色谱、分光光度法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活性非贵金属在高温下将转化为尖晶石,昌石活性较为稳定,因而催化剂中的非贵金属的高分散金属态和周期性转化的氧化态是催化剂作用的活性剂作用的活性中心,同时贵金属与非贵金属之间存在的氧化作用,能很好的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Pt-Co/γ-A12O3对柴油车尾气中的HC、CO有比较明显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异硫氰酸乙氧羰酯,用六氢吡啶法制定其产率,并分析了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得出催化剂的最佳用量值。  相似文献   

15.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氧还原催化剂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的关键之一。过渡金属-氮-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聚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的方法,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包覆聚多巴胺(PDA),通过高温裂解CNTs@PDA和FeCl3复合物制备多孔CNTs@Fe/N/C电催化剂。用TEM、BET、Raman和XPS对制备的催化剂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电化学结果表明,CNTs@40% Fe/N/C催化剂的半波电位高达0.881 V,接近于商业化Pt/C催化剂。此外,CNTs@40% Fe/N/C催化剂亦具备优异的抗甲醇干扰性及稳定性,是一种有良好实际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均三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备间二甲苯甲酸,氧化剂为富氧,考察他催化剂浓度、通气量、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氧浓度56.6%,通气量1.3L/min催化剂浓度为每mol均三甲苯中含Co^2+3.3*10^-4mol,反应温度为130-140℃。  相似文献   

17.
铁锆复合固体酸对煤制腐植酸产率与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不同配比的铁锆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并应用于老万煤制腐植酸中。利用元素分析、官能团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产物硝基腐植酸(NHA)的结构和性质,考察了硝酸氧解过程中固体酸催化剂不同金属配比、用量对硝基腐植酸的产率、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能提高煤氧解NHA的产率,产物C3H含量降低,N(H):N(C)降低,N含量增加,E4/E6增加;当催化剂中n(Fe):n(Zr)=2:1,催化剂加入量为1.05%时,所得腐植酸产率可达54.94%。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金属硝酸盐浸渍Mn-MOF前体制备一系列MeOx/MnOx(Me=Co,Cr)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低温NH3-SCR反应。分析金属掺杂和空速对锰基催化剂脱硝效率和N2O生成量的影响。通过XRD、SEM、N2吸附-脱附、XPS、H2-TPR、NH3-TPD等表征测试对制得的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金属掺杂可不同程度上改善MnOx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与MnOx催化剂相比,掺杂催化剂的外观呈现无规则的多孔结构。更大的比表面积为活性分子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脱硝反应进行。掺杂催化剂中Mn元素相以Mn3O4相为主,且峰强度较低,表明Mn元素相呈现高分散态。掺杂金属与锰氧化物产生相互作用,改变了锰元素的价态,提高了Mn4+和表面氧的含量。金属离子掺杂增强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改善了MnOx  相似文献   

19.
(99)~Mo(β-)~(99)Tc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法应用于加氢脱硫Mo/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研究,通过测定催化剂上钼原子的核电四极矩相互作用来表征催化剂表面的不同钼物种。并与噻吩加氢脱硫活性相关联。氧化态催化剂主要存在八面体配位钼物种Mo[O]和加氢脱硫活性中心的前身态Mo(Ⅵ)_前。氢还原态催化剂主要含有八面体配位的四价钼物种Mo~(4+)[O]和加氢脱硫活性中心的前身态MO(Ⅳ)_前。Mo(Ⅵ)_前和Mo(Ⅳ)_前在催化剂表面上单层分散,与载体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具有抗氨水溶解能力,其含量主要受催化剂钼含量,助剂钴原子和催化剂焙烧温度等因素影响。Mo[O]在催化剂表面上可多层存在,与载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0.
通过Adams热解氧化法制备了IrO2氧析出阳极催化剂,并采用XRD、FE-SEM、循环伏安法(CV)和稳态极化曲线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催化剂表面活性位越少、氧析出活性越低;但热处理温度高也提高催化剂的结晶度,进而降低了催化剂的电阻。以IrO2为氧析出阳极催化剂,水电解试验显示SPE电解池槽压取决于IrO2电催化性能及其自身电阻大小。而450℃为较合适的热处理温度,此时催化剂在整个电流密度内表现出了最佳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