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导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因为十二指肠内容物是以胆汁为主,又呈碱性,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闻海军  王亮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84-2085
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 relflux gastri - 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我们临床用自拟中药煎服治疗本病六十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宜治本顾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仲海 《中医杂志》2004,45(12):892-893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所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屏障,损伤粘膜上皮,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正碱性反流性胃炎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导致胃黏膜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以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为主;恶心及呕吐,以胆汁性呕吐为主要特征表现;其他症状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胃手术后幽门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使幽门失去神经支配,十二指肠液流入胃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胆汁和胰液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致  相似文献   

7.
司艳艳  田梅 《山西中医》2011,27(10):54-5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导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胃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多处小糜烂灶,幽门口见黄色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可见明显充血水肿;病理检查可见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胃脘部灼热疼痛、呕吐、嗳气、脘胀、口苦、泛酸、易饥嘈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笔者采用中医辨治方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l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采用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BRG,既能缓解症状,又能祛除病因,可取得标本兼顾之效.现将BRG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或)呈萎缩样改变等病变,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未进行过胃、十二指肠、胆囊手术,而幽门功能完好,由于胃排空延迟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所致[1]的常见病。笔者应用清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05-06~2011-03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50.0岁;病程1~5年25例,5年以上37例。对照组中男34  相似文献   

12.
田雪娇  王彦刚 《新中医》2016,48(5):230-232
正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运用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可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文章对国内近3年有关中医药治疗BRG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指由于十二指肠、胃窦协调运动障碍或幽门功能不完全等原因引起的包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烧灼样疼痛,恶心,吐酸,反酸,夜间嘈杂~([2-4]),另外还伴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烦躁易怒、咽喉不适、夜间咳嗽、大便秘结等。杨国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杨国红教授熟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 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临床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两大类,主要症状是胃胀,胃痛,嗳气、反酸、烧心、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总结出其常见的功能性的、胃肠吻合幽门切除术后和十二指肠球部病变3种病因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3种类型,只有分清病因,审因论治,才能效彰力宏,事半功倍,现分析如下。1功能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所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或有斑点状出血、糜烂、溃疡,也可见黏膜苍白,黏膜下血管显露,胃潴留液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幽门口闭合不良,并可见黄色泡沫样液体溢出,也可见幽门闭合良好,无反流液,但胃潴留液呈黄色或黄绿色。症状:持续性或阵发性上腹不适,胀满或疼痛,两肋胀痛,进食后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加重,常伴…  相似文献   

17.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胃镜检查检出率约占慢性胃炎病例的3%~8%。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由于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幽门弛缓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所致。笔者2010年2月~2012年2月以自拟健脾益气汤为基本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获得肯定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观察病例符合下述纳入标准:①按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②具有上腹疼痛、饱胀不适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中的1项或1项以上症状;③排除有肝胆胰器质性疾病、胃肠道病史病例。中医辨证符合脾胃虚弱型、肝胃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液等反流人胃,使胃黏膜遭受胆汁酸等碱性反流液损害而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属祖国医学中"胃脘痛"、"嘈杂"、"呕苦"范畴.我科于2005-21309年采用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军丽 《光明中医》2008,23(7):972-972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松弛或因胃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病变,一般病程较长,症状易反复发作。我们在临床上以小柴胡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爱萍 《光明中医》2007,22(8):41-4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切除术后引起含胆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临床常见病程迁延,久治不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