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其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向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2],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22.6%[3]。现将王仁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因幽门卑鄙约股功能失调,胆汗反流入胃,胃黏膜受损引起。调整幽门括约肌功能截断胆汁反流的关键,也是消除反流区黏膜炎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司艳艳  田梅 《山西中医》2011,27(10):54-5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范爱香 《中医研究》2009,22(12):19-2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上消化道功能紊乱、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该病病因主要为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减弱,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胆汁反流反复刺激胃和食管黏膜,导致损伤并出现肠化、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甚至引起食管腺癌及胃癌等疾病~([1])。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为主。研究显示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自身优势,能够明显缓解胆汁反流状况,修复胃黏膜的损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引起胆汁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占慢性胃炎发病的24.2%[1].近年来,笔者跟随导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导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马铮  张融碧 《河北中医》2004,26(4):260-261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据报道,随着胃镜的普遍使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占慢性胃炎的24.20%^[1]。近来,国内外资料显示胆汁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恶变有显著相关性^[2]。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途径在多方面探索之中,由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选择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1-02~2003-11,我们采用浙江省名老中医张融碧老师的经验方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引起食管黏膜的急、慢性炎症性改变,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泛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或烧  相似文献   

10.
姚立群 《河北中医》2011,33(5):704-705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呕苦、痞满等范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胆汁、胰液和肠内碱性液体向胃内反流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炎性病变。2004-08—2009-03,笔者以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型6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其病因主要为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抗反流韵屏障功能减弱,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24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导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胃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多处小糜烂灶,幽门口见黄色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可见明显充血水肿;病理检查可见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胃脘部灼热疼痛、呕吐、嗳气、脘胀、口苦、泛酸、易饥嘈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笔者采用中医辨治方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伴有食管黏膜病理性损害的胃食管反流疾病。主要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所致。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及胃动力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不理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也可无上述病因,胆汁反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生炎症、糜烂和溃疡的一种胃炎.近年来,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增多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痞胀或有灼热感、泛酸、口苦、嗳气、呕吐、纳呆、心烦等.笔者采用疏肝健脾降逆法施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军丽 《光明中医》2008,23(7):972-972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松弛或因胃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病变,一般病程较长,症状易反复发作。我们在临床上以小柴胡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发生于胃排空延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等非手术者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手术后者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胃酸与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分,胆汁反流,其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参与损害食管黏膜[2],发病率及复发率高.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柳婷  李鲜 《国医论坛》2015,(1):44-45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非手术引起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胃黏膜炎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远期疗效亦不十分理想。我们根据多年临床实践,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培土抑木法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运用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可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文章对国内近3年有关中医药治疗BRG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胆汁长期反流损害胃黏膜屏障,甚至损害食道黏膜屏障,导致浅表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等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们题组采用银花公英合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好,显示出独到的中医临床特色和优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