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自主大便率为81.82%(18/22),略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15/20)(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1/22),略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00%(3/2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颜超群  王亮  苏义林 《安徽医学》2023,44(10):1151-1155
目的 探讨Soave与Swenson术经肛和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9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肛组和腹腔镜组,再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oave和Swenson组,比较各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肛管和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否输血、术后肛门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包括肠炎、肠梗阻、便秘复发、肛周感染、肠套叠)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经肛Soaves术比,经肛Swenson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腹腔镜下Soaves较Swenson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经肛各组比,腹腔镜各组手术时间均明显延长,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ave和Swenson术式的肛门功能评分及术后排便频次存在时间效应(P<0.05),经肛组肛门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组的肛门功能评分、经肛和经腹腔镜组的术后排便频次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微生态及便控功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将9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肠道菌群数量、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便控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双歧杆菌、粪肠球菌、B/E以及便控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术后便控功能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肛门Soave改良术与经脐腹腔镜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7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经脐腹腔镜结肠拖出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肛门Soave改良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治疗后肛门功能情况及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功能总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自主排便率(76.32%)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P<0.05),观察组便秘率(7.89%)和污粪率(15.7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便秘率(13.16%)和污粪率(28.95%)(P<0.05)。结论:肛门Soave改良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能明显改善患儿肛门功能,且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70例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治疗方案分别选择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与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术(观察组)。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此外,分别对患儿进行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排便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排便功能评定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治疗HD的疗效优异,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较快恢复患儿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对改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患者肛门功能的作用及对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HD患儿9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与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各48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6、12个月的肛门功能,分析影响术后6个月预后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病变肠管切除长度均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肛门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低于对照组的45.8%(P0.05);将与痊愈有关的分析变量,引入Cox模型,以痊愈时间为应变量,筛选出腹胀、吻合口狭窄、肠炎与痊愈呈负相关(P0.05);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上述指标仍是影响HD近期疗效的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具有微创特点,能显著改善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此外,术后肠炎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伍兵 《西部医学》2012,24(8):1585-1587
目的观察经肛门Soave改良术和开腹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1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80例接受经肛门Soave改良术(治疗组),80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根治手术(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近期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患儿的肛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随访和问卷调查并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60例患儿经随访6个月~5年,治疗组患儿的肛门功能优良率以及生活质量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改良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且患儿排便控制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崔钊 《中外医疗》2014,(21):46-47
目的:探讨经肛门改良Soave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科收治的32例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观察,并将同期收治的行传统Swenson手术的3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改良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患儿排便的控制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较传统Swenson改良法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8-14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Soave术及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Soave术)与对照组(单纯经肛门Soave术)各43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检测肛门静息压,采用Wingspread评分评估患儿肛门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除病变肠管长度、肛门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肛门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肛门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经肛门Soave术,腹腔镜辅助Soave术术中出血少,肛门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对肛门功能损伤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期经肛门改良Soave与经腹会阴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均进行传统经腹会阴根治术,观察组患儿均予以Ⅰ期经肛门改良Soave术。比较2组患儿手术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术后排便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以评价其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排便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式选择上,Ⅰ期经肛门改良Soave不仅较经腹会阴根治术临床效果更佳,患儿具有较好的术后恢复,生活质量也获得显著改善,家长满意度高,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家耀 《广西医学》2015,37(3):420-421
目的 探讨经肛门改良 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 HD)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HD患儿36 例,均行经肛门改良 Soave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功能等. 结果 手术时间(140.6 ±15.4)min,术中出血量(22.7 ±5.2)ml,术后禁食时间(2.5 ±0.5)d,术后住院时间(8.3 ±1.8)d. 术后切口感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6.7%(6/36). 随访6~36 个月,远期排便功能优良率达88.6%,无排便功能差和便秘病例.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改良Soave术损伤小,风险低,操作较容易掌握;术后排便功能障碍是影响生活质量主原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并发症、高排便功能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在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PH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2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肛门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带长度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H手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效果确切,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还能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月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长段型患儿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3~15个月,平均(6.7±3.3)个月,体重5~13 kg,平均(7.8±2.6) kg;观察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3.5~14.0个月,平均(6.3±3.5)个月,体重5.5~12.5 kg,平均(8.6±2.8) kg。对照组采用开腹改良Soave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肠管长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死亡并发症。2组切除肠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禁食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肛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黄珂 《海南医学》2013,24(14):2123-2124
目的 比较经肛门改良Soave术和经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改良组予以经肛门改良Soave术,对照组予以经腹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及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改良组术后共出现2例并发症,占7.41%;对照组术后共出现8例并发症,占29.63%;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8,P=0.036).改良组的完全自主大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污粪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较经腹手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排便功能好、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oave根治术与改良Duhamel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效果。方法将118例该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改良Duhamel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Soave 根治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肛门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45、0.001、0.041 及0.006);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和肛门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0 和0.009);观察组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改良Soave 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效果优于改良Duhamel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少,改善肛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行常见两种根治术后的160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进行回顾性随访,为观察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年6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行经肛门改良Soave术、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1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两年的排便功能进行随访,对远期排便功能、发育状况、切除长度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方式与患儿的发育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肛门改良Soave术远期排便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较改良Duhamel术低(P<0.05),且不同时间行肛门改良Soave术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较改良Duhamel术低(P<0.05);切除长度≤35 cm时,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的HD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行改良Duhamel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长度>35 cm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oave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远期排便功能好;手术切除肠段长度越长,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的68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uhamel根治术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Ⅰ期肛门改良Soave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观察两组患儿术后7 d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第7天排便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第7天排便情况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肛门改良Soave术总体疗效优于Duhamel根治术,患儿术后各项功能恢复快,安全性更好,且无需术后附加手术,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对创面愈合、炎性应激及肛管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肛裂切除术,研究组采用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便血次数、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甲级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肛管直径、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及直肠静息压(R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可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周丽霞 《重庆医学》2014,(27):3573-3574
目的:研究改良Soave术借助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住院后经系统检查后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比较,试验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改良Swenson术,对照组实施经肛门Soave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Swenson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肛门Soave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