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予"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臀围、腰围、体重指数(BMI)、血脂(TG、CHOL、LDL-C)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臀围、腰围、BMI、血脂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臀围、腰围、BMI、血脂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拔罐加电针,隔日1次,每周3次,4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埋线疗法与针刺加拔罐疗法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2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优于拔罐加电针。穴位埋线疗法因其安全、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穴位埋线组中途脱落1例,最终纳入穴位埋线组29例,常规针刺组30例。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体重对生活品质的影响量表(IWQOL-Lit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穴位埋线组BMI、腰围均小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臀围及脐周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穴位埋线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WQOL-Lit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穴位埋线组IWQOL-Lite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的BMI和血脂水平,缩小其腰、臀围,减少腹内脂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GLA线体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PGLA线体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1年后随访时体重、腰围、腹围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和1年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7.3%,对照组分别为97.5%和37.5%。两组1年后随访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后随访时腰围、臀围、肥胖度、TG和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LA线体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不同性别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女组30例,男组30例,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两组所用穴位相同,15天治疗1次,4次为1疗程,两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对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血脂四项进行评估。结果:女性组总有效率(89.28%)与男性组总有效率(92.59%)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TG、TC、LDL均明显下降(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值、BMI差值、腰围差值、臀围差值、体脂肪率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不同性别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均有效,目前尚不能证明两者间存在差异,埋线可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各项指标,其中对男性体重、体重指数的改善较好,对女性腰围、臀围、体脂肪率的改善较好,血脂的改善目前尚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清脂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5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28例。研究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及中药清脂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MI、腰围、臀围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研究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降低患者体质量、BMI及减小患者腰围、臀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清脂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小患者体质量、BMI、腰围、臀围,且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2):376-378
目的:观察不同层次埋线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受试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脂肪层简易埋线组(简称脂肪层组)、肌肉层简易埋线组(简称肌肉层组)以及脂肪层与肌肉层交替简易埋线组(简称交替层组),每组15例进行1周1次共4次的埋线治疗。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变化。结果:(1)组间比较:13组方法治疗前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无差异P0.05,2与脂肪层比较:肌肉层组体重差值、体重指数差值、腰围差值有差异P0.01,臀围无差异P0.05;交替层组体重差值、体重指数差值、腰围差值有差异P值分别为P0.01、P0.05、P0.01,臀围无差异P0.05。3肌肉层与交替层比较:体重差值、体重指数差值有差异P0.05,腰围差值、臀围差值无差异P0.05。(2)组内比较:3组方法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有差异P0.01。(3)3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脂肪层组86.67%,交替层组53.33%,肌肉层组33.33%。结论:3组埋线方法对治疗单纯性肥胖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脂肪层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体质量、腰围、臀围、BMI指数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针刺对照组,在主穴的基础上辨证增加辅穴,埋线组15d1个疗程,针刺对照组隔天进行一次针刺,3个月疗程后对2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臀围、BMI指数以及血脂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埋线以及针刺治疗后体质量、体重指数以及腰臀围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以及腰臀围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埋线组对高血脂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调节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肥胖症有减轻体质量,改善腰围、臀围的治疗效果,但在短期内未发现对血脂的代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慧玲 《新中医》2016,48(8):84-86
目的:观察饮水疗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饮水埋线组32例,单纯埋线组31例。2组均采用埋线治疗1疗程共6次,饮水埋线组同时给予饮水指导,2组进行临床疗效及体重、BMI指数、腰围、臀围等各项指标的比较观察。结果:总有效率饮水埋线组90.6%,单纯埋线组77.5%,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治疗前后体重、BMI指数、胸围、上腹、腰围、下腹、臀部、右腿、右臂尺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重、胸围、上腹、腰围、下腹、臀部、右腿、右臂尺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水疗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良好,塑造身形曲线效果理想,还可以为患者树立健康控制体重的理念,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合并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腹型肥胖合并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穴位针刺治疗,实验组则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腰围均小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腰围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肥胖合并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体重、腰围水平,改善其单纯性脂肪肝状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验证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同时将电针及穴位埋线进行优化组合,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及电针结合埋线组,3个疗程后总结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肥胖指标(腰围、臀围、股围、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明显下降,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电针结合埋线减肥临床总疗效优于单纯埋线。结论:埋线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电针结合埋线在降低腰围、BMI、FAT、VFA等指标上有显著作用,整体疗效优于单纯埋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取穴相同,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留针1 h,对照组留针30 mi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及BM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留针较长时间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30例和中频治疗对照组2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各项肥胖指标(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肥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G、CHOL、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各项肥胖指标,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腹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内脏及皮下脂肪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随机单盲法,将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选择中脘及单侧的天枢、大横、阴陵泉、带脉、丰隆穴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治疗手法与观察组相同,但埋线针内不放入羊肠线。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体重、腰围、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重、BMI、腰围、肾被膜脂肪厚度、脐旁左和脐旁右皮下脂肪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上皮下脂肪厚度、肝前脂肪厚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腹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BMI有效,并且能减少肾被膜、脐周(脐旁左、脐旁右)的脂肪堆积,促进内脏及皮下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穴位埋线法每星期1次,针刺法每星期6次,共治疗8星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胸围、腰围、臀围及胰岛素、血脂系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围比值均减少(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血脂含量降低(P<0.05),降低胰岛素抵抗(P<0.05);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能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重及三围,调节糖、脂代谢,实现健康减肥。  相似文献   

16.
林广华  杨水清  肖晓桃 《新中医》2015,47(7):229-23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治疗)和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各30例,每10天治疗1次,治疗3次为1疗程,2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重、体重指数(BMI)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重、MBI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减肥效果更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王玲姝  罗雪  杨光 《陕西中医》2019,(3):390-39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各30例。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脂肪扫散,13 d埋线1次,持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总有效率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腰围均明显降低,且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BMI疗效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法治疗腹围疗效优于常规埋线组,总有效率及BMI指数有明显效果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游走罐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游走罐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和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各30例,10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论在总体疗效上,还是体重及体重指数上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走罐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单纯性肥胖减肥效果更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脂肪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单纯性肥胖合并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减肥疗效,脂肪肝疗效,治疗前后肥胖指标、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减肥疗效、脂肪肝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治疗前两组肥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腰围、臀围、腰髋比(Waist-hipratio,WH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率(Fat rate,FA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体质量、腰围、臀围、WHR、BMI、FAT指标水平下降更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肢体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秘结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肢体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秘结评分下降更显著(P 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脂肪肝可提高减肥效果,纠正脂肪肝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更确切,优势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水穴埋线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饮食和有氧运动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水穴穴位埋线治疗。具体穴位:第一组(归来、水道、大巨、外陵),第二组(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第三组(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志室),第四组(腰俞、命门、秩边、胃仓),每周1次,每次埋1组穴位,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围比值(WH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9.41%,对照组为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重、BMI、WC、HC、WHR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体重、BMI、WC、W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穴埋线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对运动和饮食疗法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