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为累及平台内髁的骨折,形态特殊,骨折线从内髁斜向外侧延伸,并常从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穿出。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包括后正中入路、后内侧倒L形入路、前内侧长直入路、前外侧弧形入路、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直入路、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S形入路等。该文就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及手术入路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的骨折类型、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后方入路治疗且随访完整的8例胫骨平台后方骨折,男5例,女3例;年龄23~55岁,平均41.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2例胫骨平台后方冠状面骨折伴后交叉韧带撕脱和1例后外侧平台劈裂伴塌陷骨折采用正后方"S"形入路,2例后内侧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型入路,3例同时累及胫骨平台前后侧及胫骨干骺端骨折者采用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9个月,平均20个月。全部病例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21周,平均14.5周。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内外侧平台后倾角(PA)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末次随访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为19~29分,平均25.60分,其中优4例,良3例,可1例。术后末次随访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7.25分,其中优6例,良2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以后侧为主时,后方入路能得到很好的骨折端暴露,有利于直视下复位固定,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设计波及后髁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9以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对17例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设计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单纯后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内侧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外侧柱+后柱骨折以及外侧柱+内侧柱+后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前外侧入路。术后定期摄膝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以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7例术后均获平均13.7(12~17)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6.27±0.35)°,术后1年为(86.3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P=0.376);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5±0.34)°,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7±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585)。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对设计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有指导意义,但该理论在设计胫骨平台后髁合并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骨折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2-12在取漂浮体位下采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结果 16例均获得平均16.5(8~3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所有患肢下肢力线均得到矫正。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并出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内固定物外露,经伤口换药并二期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后治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有利于骨折充分显露并解剖复位关节面,可降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8—2012-12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伴有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首先取后内侧入路稳定内侧柱,将后髁复位后选用克氏针、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外侧平台骨折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1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4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3.9%。1例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对于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便于操作,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和前外侧支撑钢板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和采用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良好1例,差1例.1例发生膝内翻.7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16(15±1)周.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1年和术后初次摄片无变化;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8~90(80±4)分.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并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累及后外侧孤立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切口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术后3 d、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后外侧暴露充分、易复位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但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涉及干骺端以远及后内侧髁时,建议选择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采用取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5例均获随访6~48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简便有效、安全,该入路是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40.4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前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例、后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3例.后外侧柱伴内侧柱骨折6例,采用后外侧+前内侧入路;后内侧柱伴内侧柱、外侧柱骨折7例,采用后内侧+前外侧入路(其中2例辅以前内侧小切口);后内侧柱伴外侧柱骨折11例,采有后内侧+前外侧入路;后内侧柱伴后外侧柱骨折3例,采用后内侧+后外侧入路2例、单纯后内侧入路1例;后内侧柱、后外侧柱伴外侧柱骨折5例,采用后内侧+前外侧入路3例及后内侧、后外侧+前外侧入路2例.行骨折复位钢板固定.结果 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7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5.9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8.1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3.3°;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 对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经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入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胫骨平台后柱的稳定性,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3~22周。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均恢复良好,膝关节HSS评分为74~96分,优良率为93. 3%。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精确复位和足量植骨以及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改良后侧倒“L”形入路治疗累及后柱内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累及后柱内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改良后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即刻、12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angle,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angle,PA),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12~2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71~93分,平均(81.4±7.2)分,ROM平均为(120.1±1.3)°。术后即刻与12个月TPA、PA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侧倒“L”形入路可治疗复杂的累及后柱内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尤其适用于后柱外侧骨折需要单独用支撑钢板固定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9例外伤致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6例;年龄25~75岁,平均36.9岁。左侧8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根据CT三柱分型标准均为波及后侧柱的劈裂塌陷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标准均为Ⅱ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均为41-B3.1.2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平均9 d。采用后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入同种异体人工骨,桡骨远端T形钢板行支撑内固定;前外侧入路下取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固定劈裂骨折。结果手术时间50~105 min,平均69.0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0个月,平均18.2个月。X线片及CT扫描复查均显示胫骨平台高度和关节面恢复良好;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对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经后内侧入路能较好显露胫骨后外侧、后内侧平台,允许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经前外侧入路植入LISS钢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后内侧入路治疗后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后侧入路治疗后内侧胫骨平台骨折11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采用单一的后方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结果复查期限为1~8 a,所有患者均取得优或良的结果,且采用这种方法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后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后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胭窝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解剖学特点。方法经胭窝人路倒L切口进入膝关节后方,T型或者L型钢板后方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方或者内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方粉碎骨折12例,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所有病例4.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Holh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2例。结论采用经胭窝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骨折部位暴露充分,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窄加压钢板固定,外侧以支撑钢板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术后无一例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双切口入路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较好地显露骨折,复位方便,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侧加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运用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联合内侧加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内侧加前外侧入路,应用"T"形、"L"形钢板或桡骨远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涉及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9~52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12 d,平均9 d。末次随访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评定疗效及测量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11 h,术中出血量平均452 ml,平均住院时间22.3 d,20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6.1个月。20例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术后3 d分别为(86.1±2.7)°、(10.7±1.6)°、(168.0±4.7)°,术后1年分别为(84.1±3.2)°、(13.7±1.9)°、(170.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11例,良6例,中2例,差1例。术后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1例出现局部感染,1例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侧加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能够术中不更换体位,术后获得更优良的解剖复位和更坚强的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的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后内侧、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46.4岁.骨折按AO/OTA分型:41-B1型4例,41-B2型6例,41-B3型15例;按Luo等提出的三柱分型均为后柱骨折.1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15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后方骨折使用支撑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2个月(10 ~ 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为13~18分,平均16.5分;其中优20例,良4例,可l例,优良率为96.0%.25例患者完全负重下无疼痛感,X线片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3.9周(12~18周).末见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分(74~97分),其中优17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膝关节活动度为0~ 125°.结论 对于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改良后内侧、后外侧入路能较好地暴露骨折部位,且允许直视下复位骨折和采用后方支撑钢板固定骨折,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即刻、12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12~2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73~92分,平均(82.4±6.8)分,ROM平均为(121.6±1.2)°。术后即刻与12个月TPA、PA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可治疗广泛而复杂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双切口对于后内侧和后外侧骨折复位和固定都较充分,对软组织创伤较小,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膝前正中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17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采用前正中入路复位固定内侧平台骨折块,后内侧倒"L"形入路复位及支撑固定后内侧骨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采用H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1~25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即刻和随访终末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分别为(87.8±4.2)°和(88.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术后即刻和随访终末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PSA)分别为(10.1±3.7)°和(10.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膝关节HSS评分86.7±6.1,所有患者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具有显露清楚、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Carlson后内侧和后外侧双侧入路与后内侧单一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9—2012-11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双髁骨折25例,随机分为后内侧单一倒L形入路组(A组,8例)与Carlson后内侧和后外侧双侧入路组(B组,17例)。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中显露时出血量较少,术后3 d 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露时间、总出血量、术后1 d及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膝关节屈曲度数、膝关节伸直度数、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双髁骨折时,Carlson后内侧和后外侧双侧入路显露更充分、操作更简单、术中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