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PMU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力系统状态完全可观测和PMU配置数目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PMU优化配置方案。选择PMU配置位置为动态规划的状态,PMU台数为动态规划的阶段数,从而实现动态规划计算。通过预处理准则、对称性准则、优胜劣汰准则提高了计算效率。用文中方法对IEEE 14和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了PMU配置。与其他文献方法对比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优化配置速度,提出了基于0-1整数规划算法的PMU量测点优化配置方法。在0-1整数规划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节点的可观测性建立数学模型,考虑节点间的相互关系构建邻接矩阵并进行分析,求解量测点模型获得量测配置优化位置。对IEEE-14和IEEE-18节点系统进行实验仿真,并利用Lingo工具验证所提0-1整数规划算法,获取PMU优化位置和速度。该算法与未改进的0-1整数规划算法相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变量数目,简化了约束条件,减少了迭代次数,提高了收敛速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最优配置要求在全局可观的前提下所配置的PMU最少。0-1线性整数规划在分析求解多目标PMU最优配置有极大的优势。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零注入节点。作为虚拟测量数据,虽然有利于PMU最优配置,然而引入到整数规划进行计算时,将使模型非线性化而难以求解。给出了考虑零注入功率节点情况下的条件函数,该函数能够有效保持函数的线性性从而仍能适用于0-1整数规划。当考虑N-1情况下的PMU最优布点时,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继承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N-1优化配置问题。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IEEE14节点以及IEEE39节点的算例,相对于其他配置方法,减少了PMU配置数量,从而体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缺乏多目标PMU配置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01规划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三种特殊模型,分别处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完全可观测的PMU布点问题,在线路N-1故障时系统仍可观测的PMU布点问题及在PMU N-1故障时系统仍可观测的PMU布点问题。该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能够同时将以上三种布点需求使用统一的形式同时处理,并且最终的布点方案在保证PMU数目最少或保证配置PMU所需费用最少的基础上获得了最高的测量冗余度。通过IEEE30、IEEE 57、IEEE118节点系统布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01整数规划的多目标最优PMU配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缺乏多目标PMU配置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01规划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三种特殊模型,分别处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完全可观测的PMU布点问题,在线路N-1故障时系统仍可观测的PMU布点问题及在PMU N-1故障时系统仍可观测的PMU布点问题.该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能够同时将以上三种布点需求使用统一的形式同时处理,并且最终的布点方案在保证PMU数目最少或保证配置PMU所需费用最少的基础上获得了最高的测量冗余度.通过IEEE30、IEEE 57、IEEE118节点系统布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0-1线性规划PMU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通过求解单目标规划问题实现了PMU设备数量和系统观测冗余度2个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简化了计算过程,保证了解的全局最优性。该模型的严谨性得到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对118节点、300节点等IEEE标准系统的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文中PMU优化结果与其它文献结果的对比体现了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三华电网系统,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线性整数规划模型的高适应性PMU配置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正威 《电网技术》2009,33(1):42-47
PMU布点问题需要在满足一定约束的条件下同时优化2个相互冲突的指标:配置PMU的数目(或费用)最少和测量冗余度最高。文章提出基于线性0-1整数规划的模型并用来求解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完全可观测的PMU配置方案,还分别给出了线路N-1故障时以及PMU N-1故障时系统仍可观测的PMU配置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PMU实测数据,还计及了可用的潮流数据和零注入节点。文章通过将零注入节点转化为潮流已知线路巧妙地回避了模型的非线性问题。通过对IEEE测试系统和浙江电网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包括谐波状态估计在内的电力系统广域监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兼具小型化与低成本的配网线路微型PMU在广域监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其量测配置问题是现在研究的空白。简要介绍了谐波状态估计的过程,根据状态估计的要求提出了量测配置方法,给出了基于0-1整数规划的配网线路PMU量测配置流程。将量测算法运用于IEEE18节点、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以及IEEE14节点标准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讨论了将配置方法拓展应用于主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优化速度并利用最少数量的相量量测单元(PMU),结合零注入节点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整数规划算法的PMU优化配置算法。根据电力系统全网的可观测性建立其数学模型,并考虑了零注入节点的相关特点,求解系统模型获得PMU的优化位置。对IEEE-14节点、IEEE-18节点、IEEE-30节点以及IEEE-118节点系统分别进行了实验仿真,并利用Matlab以及Lingo工具对所提改进的整数规划法进行了验证,对约束方程进行优化,获得了PMU的数量和位置。将该算法与整数规划算法、模拟退火法以及改进过的遗传算法相比较,该算法可以用更少数量的PMU设备使全网可观,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PMU最优配置数字规划算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随着相量量测装置(PMU)硬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高速通信网络的发展,PMU在电力系统中的状态估计、动态监测和稳定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达到系统完全可观,在所有的节点上均装设PMU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系统拓扑可观性理论的数字规划算法,利用PMU和系统提供的状态信息,最大限度地对网络拓扑约束方程式进行了简化,以配置PMU数目最小为目标,形成了PMU最优配置问题,并采用禁忌搜索算法求解该问题.其突出优点是利用了系统混合测量集数据,即不仅考虑了PMU实测数据,同时计及了可用的潮流数据.在IEEE14节点和IEEE 118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的PMU最优配置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数字规划算法可以实现安装较少数量的PMU而整个系统可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可观测深度的分阶段PMU配置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先介绍了不可观测深度的概念,然后提出混合运用广域测量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线性状态估计的方法以弥补PMU量测的不足,以此作为在系统不完全可观条件下进行PMU配置的前提。不完全可观系统PMU配置模型能处理如通信条件限制、已配置了部分PMU等约束条件,并能用0-1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求解。文章最后提出了PMU分阶段配置的方法,并在新英格兰测试系统和浙江电网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MU分阶段优化配置能有效减少初期费用,并且随着系统不可观测深度的降低,线性状态估计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N–1条件下不失去可观测性的PMU优化配置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N-1故障会导致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丧失对系统的观测能力,提出一种保证N-1条件下与关键线路相连的节点不失去可观测性的最优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配置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模型和N-1故障模型辨识出系统中脆弱线路,并定义与脆弱线路相连的母线不可观测的系统鲁棒性损失模型;然后利用模拟退火法求出系统正常情况下母线全部可观测所需的PMU数目。以此为基础,逐步增加PMU数目,建立起系统鲁棒性损失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其可视化结果为规划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和支持。以IEEE30节点系统为例对文中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the use of synchronized measurements for complete observability of a power system. The placement of phasor measurement units (PMUs), utilizing time-synchronized measurements of voltage and current phasor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 integer quadratic programming approach is used to minimize the total number of PMUs required, and to maximize the measurement redundancy at the power system buses. Existing conventional measurements can also be accommodated in the proposed PMU placement method. Complete observ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ensured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under the outage of a single transmission line or a single PMU. Simulation results on the IEEE 14-bus, 30-bus, 57-bus, and 118-bus test systems as well as on a 298-bus test system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电力系统中SCADA数据和PMU数据采样频率不同,使得这两种数据存在时延。首先提出基于变点重复检测的PMU最佳缓冲长度计算方法,将SCADA数据和PMU数据统一到同一时间尺度下,然后将无迹变换与指数权函数抗差估计算法相结合,针对历史多数据断面进一步提出了两阶段无迹卡尔曼滤波鲁棒动态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在每一断面内,首先用无迹变换和两参数指数平滑预测后的预测值与SCADA数据结合进行第一阶段滤波,然后再将滤波所得估计值与PMU数据结合进行第二阶段滤波。通过两阶段滤波,能够显著增大滤波过程中的量测冗余度,并且有效降低在混合数据滤波过程中量测精度较低的SCADA量测对精度较高的PMU量测的影响。基于IEEE-39节点标准系统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结合PMU数据和SCADA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动态状态估计计算,且估计精度高,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绝对动能增量的扩展0-1规划在线准实时决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准实时决策是新型稳定控制系统的核心,该文针对暂稳控制决策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在建模和求解上的困难,利用发电机转子绝对动能增量指标来确定对策寻优的搜索边界和搜索方向,引入0-1整数规划隐数法,提出了基于转子绝对动能增量的在线准实决策扩展0-1规划算法,该方法避免了穷尽式搜索,能够保证找到可行解和全局最优解,并具有很高的搜索效率,该算法结合基于逐步积分法的系统稳定性判别,其准确性高,计算时间适中,有良好的在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电力系统中有限个数目PMU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分段迭代法对PMU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该法假设最初每个节点均安装有PMU。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迭代算法用来去除那些不太重要的节点的PMU配置,并保留节点位置重要的PMU的配置。第三阶段的迭代算法则对前两阶段的PMU数目进行进一步的最小化,并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全网的可观性,使得该法达到PMU的最优配置。通过在IEEE 14和IEEE 30节点上进行仿真验证,并与现有的优先算法在计算时间上进行对比,证明该法在计算时间上的优越性,及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准确度,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MU/SCADA混合量测的状态估计方法,将电力系统划分为线性区域和非线性区域,在线性区域内计算与安装PMU装置相关联节点处的电压相量,将该计算结果作为间接量测引入非线性区域的状态估计中,从而使状态估计的准确度有所提高。仿真实验表明,在IEEE-14系统中,该算法计算速度快,能有效提高状态估计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考虑经济性可靠性的输电网二层规划模型及混合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考虑经济性可靠性的输电网确定性二层线性规划模型,将可靠性问题以约束加入到经济性规划问题中,改变了传统输电网规划建模方式,实现规划方案在高可靠性条件下的经济性最优。模型上层规划目标采用线路建设成本最小,约束为待架线路数目约束;下层规划目标为切负荷最小,约束为常规运行约束,且严格满足N-1安全约束,实现最优规划方案的N-1安全运行要求。提出采用改进小生境遗传算法(improved niche genetic algorithm,INGA)和原始-对偶内点法(prime-dual interior point method,PDIPM)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并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利用小生境遗传算法处理上层规划的整数变量,进行全局寻优;对下层规划采用原始-对偶内点算法进行快速求解,提高算法速度和收敛性。18节点系统和46节点系统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