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针灸临床上对于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在针刺补泻法的探求上,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补泻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云凤  冯涛 《中国针灸》2002,22(2):20-28
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对于针刺补泻法的探求,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应重视理,法,方,穴的,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当悉心探究每用行之有效的远道刺法,输刺法,巨刺法及泻南补北法,刺井泻荥法等具体的辨证补泻配穴法。以平补平泻法制作之而“辅针导气,邪得淫溢,真气得导”。  相似文献   

3.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210029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徐兰凤针刺补泻手法是在补虚泻实原则的前提下施行的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它是建立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之上,以不同的手法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目的、从古到今,补泻手法不断发展,40年代末,有人提出进退补泻法,...  相似文献   

4.
金春兰 《北京中医》2011,(10):760-761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针灸治疗全过程包括理、法、方、穴、术几个环节,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法补泻亦是针灸补泻最为独特的一面,然而不能以偏概全。针灸补泻是贯穿于针灸治疗全过程的,即理、法、方、穴、术多个层面,全过程,应从针灸疗法、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穴位特性及其配伍、针刺手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临床常用的各种针灸疗法,在补虚泻实方面具备相对不同的特点及趋向,根据不同病证特点选择不同的针灸疗法,是实施针灸补泻的第一步。同时考虑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特点、常用腧穴的补泻特性及腧穴配伍对补泻的影响,再结合实施针刺或其他手法之补泻。临证时注意运用各环节的补泻,以提高针灸治疗效果,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针刺补泻手法与效应关系之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教研室(210029)黄晔关键词针剌补泻手法补泻效应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针灸界长期存在着诸多争鸣,有的认为针刺手法有补泻之分,并能产生补或泻的特有效应,“补泻反则病益笃”;有的认为针刺“浑是泻而无补”;...  相似文献   

6.
针灸手法,有补亦有泻。这是古人长期通过临床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最后总结成为理论,数千年来一直运用它来指导针灸临床治疗。内经记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此言病症之虚实,当用何法施治。针灸也是依据这个原则,在临床上辨症论治的。针灸虽有补泻,然补泻仅是手法的不同名称,并非能直接起到补其不足、或泻其有余的作用;而针灸补泻的作用是间接通过经络的调解而发生的。关于针灸补泻问题,自古至今看法不一,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7.
金春兰 《北京中医药》2011,30(10):760-761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针灸治疗全过程包括理、法、方、穴、术几个环节,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法补泻亦是针灸补泻最为独特的一面,然而不能以偏概全.针灸补泻是贯穿于针灸治疗全过程的,即理、法、方、穴、术多个层面,全过程,应从针灸疗法、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穴位特性及其配伍、针刺手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临床常...  相似文献   

8.
针灸补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是针灸治病的两个大法,以《内经》、《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篇为据,介绍各种针灸补泻手法及补泻作用的腧穴,在针灸临床上根据病情不同,选用具体手法、腧穴治疗各种病症。  相似文献   

9.
针灸疗效的成败,固然和疾病的轻重久暂,医师的诊断是否正确,选穴是否慎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对于施术时,补泻手法是否熟练,运用得是否适当,也是一个重要关键。对于补泻手法问题,古今针灸文献之中,多颇重视,大体上有五种方法:1.捻转补泻法:川左转右捻相反的手法,来分补泻的作用。2.提插补泻法:用一进三退或三进一退的手法来明补泻的作用。3.呼吸补泻法:隨患者的呼吸而作进针出针来定补泻的作用。4.迎隨补泻法:是根据了十四经的行气上下,取  相似文献   

10.
论小儿推拿补泻六则王道全周建国任玉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推拿手法/补泻小儿推拿补泻,是医者据患儿病证的虚实,在其经络穴位上运用推拿手法的补与泻,达到补虚泻实,治愈疾病的目的。现将小儿推拿补泻六则叙述如下:1手法快慢补泻法手法...  相似文献   

11.
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希言 《中国针灸》2002,22(9):10-18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相似文献   

12.
阮传亮  庄垂加 《中国针灸》2010,30(6):495-498
苏稼夫主任医师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治疗手段.临证上他重视经络辨证,强调以通为用,认为应掌握经脉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病变规律和特点,以指导针灸治疗;针法上他强调操作的关键是掌握好提插、捻转、守神三要素,做到补泻无形,手法在心;治疗上他重视泻血疗法,从泻血的方法、患者反应、出血量、出血时的动态等方面论述泻血的重要性,并强调痛证泻血有特效.  相似文献   

13.
凡病皆有虚实之辨。所以针刺手法亦有补泻之别。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基本法则,补泻适当在临床上确能效如桴鼓,其价值已为古今针灸家所公认,殆已毋可置疑了。《千金方》“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补泻反则病益笃。”《金针赋》的“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皆强调了针刺补泻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补是和虚证不足等情况联系起来的,泻是和实证有余等情况联系起来的。补和泻应该就治疗的结果而言,如果某些手法能起到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不妨称之为补法,若某些手法能起到疏泄病邪…  相似文献   

14.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斌 《中国针灸》1997,17(8):501-502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张建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针灸科,210009)主题词针刺补泻,刺法针刺操作手法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疗效的取得离不开针刺操作手法。历代医家发明和总结了许多操作手法,并结合“补泻”来认识,形成了针刺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5.
<正>针刺补泻是针刺产生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经云"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补泻反则病益笃",可见正确熟练掌握针刺补泻方法对临床针灸师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难点。从古至今,针刺补泻手法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复式手法更是存在争议,比如烧山火、透天凉、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接气法,《针灸逢源》之高武、《针灸问对》之汪机,斥这些手法为"巧立名色,无稽之谈"。孰是孰非,让后学者无从师是,这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6.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主张针、灸、药、摩并重,重视辨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针刺手法上,创立了十二字口诀,总结了“下手八法”,在补泻手法上提出补泻分“大补大泻”和“平补平泻”,阐明了“截担补泻法”,在运明“九六补泻”突出了其独到之处,注重得气,主张:“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在选穴配穴方法上,发展了透穴针法,完善了缪刺手法,提出了“相应取穴法”和多种复式手法.  相似文献   

17.
李宛亮 《四川中医》2002,20(10):79-79
针灸处方是依据治疗法则而定的,不同功能的腧穴配伍成了不同的针灸处方,而补泻手法的运用又是治疗法则的具体实施,所以针灸处方与针泻手法在临床治疗中是相辅相成的,是治疗疾病保证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汪振宇  李琳 《中国针灸》2004,24(2):147-148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大法,补泻手法更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所在.传统补泻手法模糊之处较多,不利于针灸疗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小儿推拿补泻,是医者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在其经络穴位上运用推拿手法的补与泻,达到补虚泻实,治愈疾病的目的。笔者通过教学、医疗10余年的体验,并温习有关推拿文献,将小儿推拿补泻分为手法快慢补泻、方向补泻、轻重补泻、次数补泻、顺逆补泻及平补平泻6个方面作简要介绍。一、快慢补泻法手法的快慢,是指医者运用手法在患儿穴位上操作的速度,也就是频率。一般来说,手法快为泻法,手法慢为补法。清·骆玉龙《幼科推拿秘书》说:“急摩为泻,缓摩为补。”如推三关、揉一窝风等用快而有力的手法操作为泻,重在发散外邪,用于风寒表症,用慢而轻柔的手法操作为补,重在温阳益气,用于虚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快而有力的手法作用于穴位、局部,能加快血液、  相似文献   

20.
井穴补泻论     
本文在分析井穴的穴性特点、“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的井穴变通补泻方法以及古代针灸医家运用井穴的经验基础上,从多方面论证了井穴补泻的可行性,并针对井穴特点,相应提出了八种补泻手法——补泻前按摩、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提插补泻、灸法补泻、荥合补泻、刺血泻法等,还对施行补泻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如针刺手技、井穴特异性及辨证选择刺激量等也作了说明。对扩大井穴应用范围、丰富针刺手法内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