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敏感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41株临床分离菌株中,甲硝唑耐药菌株87.8%(36/41),阿莫西林耐药菌株9.7%(4,41),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4%(10/41),左旋氧氟沙星耐药菌株2.4%(1,41).对阿莫两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同时耐药的9.7%(4,41),这些菌株对左旋氧氟沙星均敏感.结论 本地区HP耐药菌株多见,甲硝唑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几乎没有抗菌活性,左旋氧氟沙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药敏试验对临床幽门螺杆菌菌株根治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特点,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HP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Kiby-bauer法对53例HP分离菌株进行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庆大霉素、氟嗪酸、痢特灵药敏试验。分析其特点,并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治疗效果相比较。结果:①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甲硝唑与庆大霉素组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问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阿莫西林耐药菌株对庆大霉素和痢特灵显著敏感(P<0.005)、克拉霉素敏感(P<0.025);甲硝唑耐药菌株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痢特灵显著敏感(P<0.005)、克拉霉素敏感(P<0.025);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对阿莫西林、甲硝唑、痢特灵显著敏感(P<0.005)、克拉霉素敏感(P<0.025);③高敏根除率为100%(5/5),中、低敏根除率为75%(6/8),耐药根除率为25%(1/4)。结论:药敏试验对临床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根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选择有效的H.pylori根除方案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0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对其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121株H.pylori,阳性率60.5%,不同性别、年龄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15/121)、26.4%(32/121)、2.5%(3/121)、5.8%(7/121)、0和3.3%(4/121)。不同性别、年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这些药物不宜作为治疗H.pylori的一线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H.pylori感染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26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探讨H.pylori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及其与23SrRNA基因、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H.pylori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23SrRNA和gyrA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26例临床分离株中,6例对克拉霉素耐药,6例对左氧氟沙星耐药,8例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所有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rRNA基因都存在A2143G突变;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gyrA基因中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存在突变,主要在第87和91位氨基酸。结论 23SrRNA基因的A2143G突变是导致H.pylori对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gyrA基因的87和91位氨基酸突变是导致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对舟山群岛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因胃肠道症状而于我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患者胃粘膜分离出的185株Hp菌株进行药敏测试。采用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法分析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的关系。结果 各药的耐药情况分别为:克拉霉素28.1%、阿莫西林32.4%、甲硝唑99.5%、左氧氟沙星0.5%,并且各抗生素的耐药率与患者的性别、疾病及年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舟山群岛地区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东台地区幽门螺杆菌对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来自该院胃镜室150例胃黏膜组织接种于含有选择性抑制剂的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微需氧条件(5%O2,10%CO2,85%N2)下培养3~5d,分离培养出78株幽门螺杆菌,所有菌株均采用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幽门螺杆菌对四环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3.8%、84.6%、48.7%、30.8%和7.7%。结论该地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应谨慎使用。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可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以提高根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广东城乡幽门螺杆菌(Hp)对常用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分别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广东城乡164株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耐药情况,结果:广东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1.8%和6.1%,城乡两地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及病种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无影响(P>0.05),在所有的Hp菌株中,仅发现1株对阿莫西林耐药。结论:广东无论城乡Hp对甲硝唑耐药均已相当普遍,对克拉霉素耐药也有增加的趋势,且已发现了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株,故应尽快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浙中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情况及临床耐药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胃镜标本中分离到的296株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其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7种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分别根据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将所有病例分组。其中男性组139株,女性组157株;17~35岁组58株,36~55岁组157株,56~79岁组81株;上消化道炎症组212株,上消化道溃疡组84株。结果 在检测的296株幽门螺杆菌菌株中,甲硝唑耐药率最高(86.8%,257/296),其次为左氧氟沙星(35.1%,104/296)和克拉霉素(22.3%,66/296),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四环素未检测到耐药菌株,即耐药率均为0%。296株幽门螺杆菌菌株中,对7种抗生素全部敏感的菌株有37株,占为12.50%;单独耐药的菌株有132株,占44.60%(包括甲硝唑单独耐药130株、左氧氟沙星单独耐药1株、克拉霉素单独耐药菌株1株);双重耐药菌株86株,占29.05%(包括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双重耐药62株、克拉霉素+甲硝唑双重耐药24株);三重耐药的菌株41株,占13.85%(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耐药)。同时,女性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男性患者(41.4%vs.28.1%,χ2=5.760,P=0.016);17~35岁、36~55岁及56~79岁年龄组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9.0%、42.0%、3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2,P=0.007),且17~35岁年龄组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低于36~55岁年龄组患者(P=0.002)。在炎症和溃疡患者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7.3%vs.29.8%,χ2=1.486,P=0.223)、甲硝唑耐药率(86.3%vs.88.1%,χ2=0.166,P=0.684)及克拉霉素耐药率(25.0%vs.15.5%,χ2=3.150,P=0.076)的比较,差异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浙中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率高。且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与性别及年龄相关,应严格遵循抗生素治疗规范,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进而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深圳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抗生素耐药特点,以及药敏结果指导下H.pylori根治率情况。方法 深圳多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募集碳13尿素呼气试验(13C urea breath test, 13C UBT)阳性初治、胃镜检查患者,行H.pylori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耐药特点,并依据药敏结果根治H.pylori,分析药敏结果及耐药背景指导下H.pylori根治率。结果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完成H.pylori培养688例,培养阳性率76.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阿莫西林1.3%,克拉霉素34.0%,左氧氟沙星40.5%,甲硝唑90.4%,痢特灵、盐酸四环素暂未见耐药,联合耐药率56.1%。培养阳性患者依据药敏结果根治率达94.4%,培养阴性患者依据耐药背景根治率为85.4%。结论 深圳地区H.pylori联合耐药率已高于55%。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低,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已高于克拉霉素。依据药敏结果及本地抗生素耐药背景,可有效提高H.pylori根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上海2所医院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幽门螺杆菌根治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收集上海2所医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临床胃组织活检样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E试验法对131株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分别进行4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抗菌药物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四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955例胃组织活检样本,分离出幽门螺杆菌248株,检出率为26.0%。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4.5%、64.1%、0和0.8%,对上述药物中的2种同时耐药占10.7%(14/131),其中92.8%(13/14)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同时耐药。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较以前报道的阳性携带率低,且与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等因素相关,而耐药率则与之无明显相关性。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治疗应根据体外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1.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由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方案为前5d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d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治疗方案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3%,对照组Hp根除率为7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雷吼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Hp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9-2019年浙江省温岭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耐药情况,为HP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9年浙江省温岭地区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标本,分离HP菌株,进行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及甲硝唑耐药性测定,并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HP在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耐药情况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95 448例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标本,HP分离株28 774株,温岭地区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平均耐药率为0.37%、23.52%、30.62%和3.61%。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20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增速较其他年龄组快。结论温岭地区HP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低、高年龄组人群HP耐药率增加显著,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海市崇明地区含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cagA基因与Hp的耐药性关系。方法对150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PCR法检测Hp的cagA基因,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崇明地区Hp对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32%、10、2、0、0和0。78.7%的Hp菌株含有cagA基因。结论本地区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呋喃唑酮可作为根除Hp的首选药物。本地区Hp感染以Ⅰ型菌株为主,含cagA基因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明显低于不含cagA基因Hp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浙中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情况及临床耐药特征。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胃镜标本中分离到的296株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其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7种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分别根据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将所有病例分组。其中男性组139株,女性组157株;17~35岁组58株,36~55岁组157株,56~79岁组81株;上消化道炎症组212株,上消化道溃疡组84株。 结果在检测的296株幽门螺杆菌菌株中,甲硝唑耐药率最高(86.8%,257/296),其次为左氧氟沙星(35.1%,104/296)和克拉霉素(22.3%,66/296),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四环素未检测到耐药菌株,即耐药率均为0%。296株幽门螺杆菌菌株中,对7种抗生素全部敏感的菌株有37株,占为12.50%;单独耐药的菌株有132株,占44.60%(包括甲硝唑单独耐药130株、左氧氟沙星单独耐药1株、克拉霉素单独耐药菌株1株);双重耐药菌株86株,占29.05%(包括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双重耐药62株、克拉霉素+甲硝唑双重耐药24株);三重耐药的菌株41株,占13.85%(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耐药)。同时,女性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男性患者(41.4% vs. 28.1%,χ2=5.760,P=0.016);17~35岁、36~55岁及56~79岁年龄组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9.0%、42.0%、3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2,P=0.007),且17~35岁年龄组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低于36 ~ 55岁年龄组患者(P=0.002)。在炎症和溃疡患者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7.3% vs. 29.8%,χ2=1.486,P=0.223)、甲硝唑耐药率(86.3% vs. 88.1%,χ2=0.166,P=0.684)及克拉霉素耐药率(25.0% vs. 15.5%,χ2=3.150,P=0.076)的比较,差异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浙中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率高。且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与性别及年龄相关,应严格遵循抗生素治疗规范,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进而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IHelicobacter pylori/I, Hp)对海岛地区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点,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指导选择最特异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方法 将来自不同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分别涂布接种幽门螺杆菌培养基后37 ℃微需氧环境下培养96 h, 对188株Hp临床分离株采用Kirby-Bauer法行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5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Hp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8.9%, 18.1%, 0.1%,8.5%和7.8%。舟山各区县和城乡之间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硝唑耐药率均较高, 可用呋喃唑酮替代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也可以选择;应注意对本地克拉霉素耐药的监测;根据体外药敏试验有利于提高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6.
贾道全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304-1306
目的 观察由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且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为前5d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后5d给予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对照组(50例):为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疗程均为10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4.00%,对照组为76.00%,其根除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镜下改变,序贯治疗组有效率98.00%(49/50),对照组有效率94.00%(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以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序贯疗法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由奥关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21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前5d应用奥美拉唑20mg加阿莫西林1000mg,2次/d,后5d用奥美拉唑20mg加克拉霉素500mg加替硝唑500mg,2次/d,对照组采用10d奥美拉唑20mg加阿莫西林1000mg加克拉霉素500mg,2次/d。4周后复查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2.4%,对照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治疗成人Hp感染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崇明地区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Hp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崇明地区胃肠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为75.5%。Hp对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索、阿奇霉素、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38.0%、26.0%、5.0%、0、0、0。结论Hp是胃肠疾病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本地区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呋喃唑酮可作为根除H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克拉霉素药物浓度倍增的方法诱导体外培养的HP26695获得H P26695克拉霉素耐药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 n h i b i to r yc o n c e n t r at i o n, M I C),而后通过低浓度的阿司匹林持续培养耐药菌3 0d,检测其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系统基因hef ABC的表达情况。结果:HP26695利用克拉霉素药物浓度倍增法成功诱导出HP26695克拉霉素耐药菌株,其MIC稳定为8μg/mL。阿司匹林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P26695克拉霉素耐药菌的体外生长。低剂量阿司匹林体外持续作用30 d可降低克拉霉素对HP26695克拉霉素耐药菌的MIC,增加耐药菌的敏感性;但并不影响耐药菌外排泵基因hefABC的表达。结论:阿司匹林对HP26695克拉霉素耐药菌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提高其对克拉霉素的敏感性;但该作用与耐药菌外排泵基因hefABC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结节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方法从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诊断为结节性胃炎的10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胃窦黏膜菌株培养后,进行耐药试验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程度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概率。结果 100例患儿胃镜下检查结果为:56例单纯结节性胃炎,23例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1例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7例患儿尿素酶试验为阳性,3例阴性;胃黏膜培养结果显示,有55例患儿为阳性;5~6岁患儿有1例感染,7~12岁患儿有18例感染,12~16岁患儿有36例感染,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54,P>0.05);100例结节性胃炎患儿中有82例(82%)为中-重度炎症,有47例(57.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非中-重度炎症患儿有18例(18%),其中有8例(44.4%)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5);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最高(27株,49.1%),其次是克拉霉素(19株,34.5%),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12株,21.8%)位列第三,耐药性最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且其药物的敏感度与阿莫西林相同(51株,92.7%),位列敏感度第一。结论 结节性胃炎患儿幽门杆菌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