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UA升高及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在C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对照组(CO)患者各30例,测定外周血U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然后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ACS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FG、DD水平明显增高,而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水平明显增高,而PT、APTT、FG、D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和SAP组相比,血清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FG、DD水平明显增高,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12、0.358,均P〈0.05);ACS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71、0.397,均P〈0.05),与PT成负相关(r=-0.364,P〈0.05)。不论是SAP组还是ACS组,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血FG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凝血纤溶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腹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UA水平,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中UA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ACS组和SAP组和UA血清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UA血清浓度高于SAP组(P〈0.05)。结论:CHD患者UA血清浓度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导致ACS的发生,参与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71例CHD患者及50例对照组,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CH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患者血清TBIL、DBIL、IBI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UA、TC、TG、LDL—C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UA、TC、TG、LDL—C明显增加(P〈0.05);HDL—C明显降低(P〈0.01);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清TBIL均低于单支亚组(P〈0.05),而多支组血清TBIL低于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UA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8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4例1及健康对照组80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含量检测。结果SA组、UA组、AMI组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2个月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UA组及A/VII组)11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SA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L(P〉0.05);随访ACS患者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发生者(P〈0.01)。结论炎症在CHD尤其是ACS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CKP含量测定可作为CHD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hs—CRP对ACS患者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6.
梁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8-420,42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健康志愿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房水和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脂质(LPO)及VEGF水平,并比较不同年龄患者房水中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房水中MDA、CAT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SOD、GSH—P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清中MDA、LPO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SO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白内障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房水中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而MDA、VEGF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异于正常人群,且其高低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7.
生殖器疱疹患者氧化应激与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进行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采用改良Hafeman直接测定法,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硝酸还原法。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应用Coult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①生殖器疱疹患者SOD及GSH-Px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MDA及NO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NO浓度与SOD活力呈负相关,与MDA浓度呈正相关(P〈0.05);②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浓度降低,而NK细胞浓度反应性升高,发作期T细胞水平较间歇期更为低下。结论生殖器疱疹患者氧化应激失衡,T细胞水平低下,但是未发现氧化应激与T细胞免疫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苏白海  李孜  冀玲  樊均明  米绪华  刘先蓉 《西部医学》2006,18(2):150-151,154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光光度法及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毒症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维生素C(VitC)、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结果与非尿毒症相比,尿毒症患者SOD、VitE、VitC水平较低(P〈0.01),CRP和MDA浓度较高(P〈0.01)。腹膜透析患者SOD、VitC、VitE水平高于血仿膜透析组(P〈0.05)。与聚砜膜透析组无差异;MDA水平低于两血液透析组(P〈0.05);CRP水平与血液透析组无差异。聚砜膜组VitC、VitE水平高于血仿膜组,SOD、MDA及CRP水平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处于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尿毒症炎症和氧化应激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对尿毒症炎症、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UA)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血UA和oxLDL与CHD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在C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对照组(CO)患者各30例,测定外周血UA和oxLDL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和SAP组患者血UA和oxLDL水平均高于CO组(均P<0.05);ACS组和SAP组患者相比,血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xLDL水平明显增高(P<0.05)。SAP组高尿酸血症(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oxLDL水平明显增高(P<0.05);ACS组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oxLDL水平明也显增高(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即刻及术后24h检测两组血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各自术前相比较,LC组手术结束即刻MDA水平升高较明显(P〈0.05),术后24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组手术结束即刻血MDA水平较术后24h较明显升高(P〈0.05)。与OC组相比,LC组患者血MDA水平在手术结束即刻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24h明显低于OC组(P〈0.05)。与各自术前相比较,LC组手术结束即刻血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OC组SOD活性在术后24h显著降低(P〈0.05)。与OC组相比,血浆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在术后24h明显升高(P〈0.05)。与各自术前相比较,LC组手术结束即刻血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OC组血GSH—Px活性在术后24h显著降低(P〈0.05)。与OC组相比,LC组血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在术后24h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由于CO2气腹导致氧化应激产生,但术后恢复速度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快。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5例与6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Cr)、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将冠心病患者按两种方式分组:按稳定型心绞痛(SAP,n=24)、不稳定型心绞痛(UAP,n=29)、急性心肌梗死(AMI,n=22)分为三组;依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冠脉狭窄(Ⅰ组,n=25)、双支冠脉狭窄(Ⅱ组,n=26)、三支冠脉狭窄(Ⅲ组,n=24)三组,两种分组方式均就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生化指标TC、TG、HDL-C、LDL-C、BUN、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SAP、UAP、AMI三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BUN水平显著低于UAP、AMI组(P<0.05);SAP组Cr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与U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其它指标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Ⅲ组间U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Ⅲ组的BUN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Cr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三组间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UA、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TBil[(9.96±1.05)μmol/L]、DBil[(2.69±0.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UA[(376.52±40.21)μmol/L]、hs-CRP[(11.35±1.26)m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UAP组血清TBil[(11.21±1.12)、(9.86±1.04)μmol/L]、DBil[(3.59±0.36)、(2.98±0.32)μmol/L]水平均显著高于AMI组,UA[(292.05±29.12)、(427.41±41.98)μmol/L]、hs-CRP[(6.31±0.64)、(10.67±1.14)mg/L]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血清UA、hs-CRP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il、DBil与UA、hs-CRP均呈显著负相关(r=-0.61、-0.59、-0.63、-0.60,均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DBil、UA、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现代医学》2011,39(4):430-434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8例终末期肾脏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每1 L腹膜透析液中加入5 mg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照组腹膜透析液中不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两组均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每次2 L,每日交换4次)治疗,第23天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以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MDA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超滤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显著升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液中短期应用丹参酮ⅡA可以改善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08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32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其血清Hs-CRP、UA及Fib水平,并与同期的9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通过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Hs-CRP、UA及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UA、Fi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CS患者与SAP患者相比,Hs-CRP、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P〈0.01)。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UA和Fib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之正相关(P〈0.01)。结论:Hs-CRP和Fib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UA和Fib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36例冠心病患者,22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锰-超氧比物岐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与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发现,两组病人MDA均较正常人增高,T-SOD、Mn-SOD均较正常人降低,MDA与血糖呈正相关。冠心病组GSH-px与HDL2呈正相关。提示二组病人机体存在过氧化损伤。此种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50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计算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髓过氧化物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与髓过氧化物酶、超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r=0.793,P<0.05;r=0.769,P<0.05),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也呈正相关(r=0.743,P<0.05);而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或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有效评估冠心病危险分层,对冠心病的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尿酸(UA)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32例;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均给予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采集各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68.75%)(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患者血清APN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和U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血清APN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血清hs-CRP和U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观察组血清APN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P<0.01),hs-CRP和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对照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UA及升高血清APN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前人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在预测冠心病病情程度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冠心病预后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患者88例,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性发作组(ACS组)、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SAP组)、仅有糖尿病而无冠心病组(无冠心病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IMA含量。结果 ACS组中血清IMA的含量为(37.5±21.3)U/mL,SAP组为(27.4±16.3)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5),无冠心病组为(20.0±11.4)U/mL,与A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3,P〈0.05),SAP组血清IMA含量与无冠心病组相比无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8,P〉0.05)。人血清IMA含量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VEF值无相关关系。人血清IMA含量与入院即刻血糖、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呈正相关,与入院血压呈负相关。半年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IMA水平[(40.29±25.89)U/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IMA水平[(29.48±17.70)U/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人血清IMA检测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之一;人血清IMA的升高程度与预后及心血管事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