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新近研究提示,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存在极大差异。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40%,小血管病性混合型痴呆同样占40%,单纯血管性痴呆患者仅占10%,然而大血管病伴随血管性痴呆只占8%,其余2%为其他原因所致痴呆。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存在60%的不匹配,提示神经内科专业医师对痴呆的认识仍有距离,应有更多的生物标记物在起病早期发现并予以干  相似文献   

2.
<正>路易体痴呆(DLB)是以进行性痴呆合并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反复发作的以视幻觉为突出表现的精神症状三主征为临床特点,以神经元胞浆内路易小体(LB)形成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多在老年期发病,仅少数为中青年病人,起病年龄50~80岁,平均74.7岁,男女患病比例接近,很少有家族遗传倾向。在老年神经变性痴呆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居第二位[1]。近期Hogan等  相似文献   

3.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术语常见神经科杂志及文献中。但是有些临床医师对认知和认知功能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尚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白质疏松症和Binswanger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和Binswanger病(B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特征。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LA、B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比例。结果(1)B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组(P〈0.05)。(2)LA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6例(72.2%);BD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8例(25.8%)。痴呆23例(74.2%)。结论LA多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BD多表现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LA、B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速进展,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者日益增多,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是老年医学研究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课题。近些年,随着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定义和分类的规范,采用针对性和实践性强的神经心理学测查量表,使得大量回顾性及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了可比性,对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在内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而为临床药物及行为干预提供了靶点,同时为基础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而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早期干预可延缓患者认知功能的衰退及精神和行为症状的发展,有助于维持患者基本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住院日,以便节约医疗资源。本研究就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帕金森病(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人类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变性脱失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PD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备受关注,包括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PD痴呆,随着病情的逐步进展,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可发展为PD痴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还增加PD患者的致残风险、死亡率和病死率[1-2]。PD患者从发病到进展为痴呆少则35年,多则205年,多则2030年,因此,对PD认知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备受关注.中国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15.5%,痴呆患病率为6.0%,冠心病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需有更多的研究来探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老年患者认知功...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     
布犷万20041935 383例老年人尸植资料中痴呆的病因分析/下香宁…//中华内科杂志一2003,42(11)一789一792 回顾性分析383例)60岁有脑病理检查的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83例老年人)’检病例中,有临床病史和相关病理改变的痴呆患者78例,痴呆发生率为20.4%。其中血管性痴呆30例,占老年人痴呆病例的38.5%:变性病痴呆20例,占25.6%,其,},阿尔茨海默病11例.路易体痴呆、皮质基底竹变性、进行性核卜性麻痹、皮克病、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等非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共9例;各种内科疾病包括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低血糖反复发作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共16例,…  相似文献   

10.
383例老年人尸检资料中痴呆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LN  Zhu MW  Gui QP  Li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789-792
目的分析经尸检证实的老年人痴呆原因,提高对老年期痴呆各种病因的认识。方法对383例≥60岁有脑病理检查的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383例老年人尸检病例中,有临床病史和相关病理改变的痴呆患者78例,痴呆发生率为20.4%。其中血管性痴呆30例,占老年人痴呆病例的38.5%;变性病痴呆20例,占25.6%,其中阿尔茨海默病11例,路易体痴呆、皮质基底节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克病、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等非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共9例;各种内科疾病包括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低血糖反复发作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共16例,占老年人痴呆的20.5%。另外还有脑肿瘤、正常颅压脑积水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疾患共12例占15.4%。结论老年期痴呆是多病因所至的临床综合征,应该重视临床病史和现有的辅助检查方法对痴呆病因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认知功能障碍相关量表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正逐渐步入老龄化,多年以来,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吸引了大家太多的目光,而另一类同样危害严重的疾病———认知功能障碍长期得不到重视。我国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者有就诊率和诊断率低的特点,国内调查显示,痴呆患者的就诊率约为23·3%,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漏诊率也  相似文献   

12.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主要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疲劳、抑郁、焦虑等在PD中也非常常见。其中PD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D轻度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该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很普遍。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损害是指介于正常认知功能与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是痴呆发生的高危因素。本文介绍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损害的定义、神经心理学检测、影像学和生物学指标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CSV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12例,失访7例,根据痴呆情况分为痴呆组140例和非痴呆组365例,收集入选者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 痴呆组饮酒、家族痴呆史、糖尿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独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缓激肽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组,规律运动、规律抗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比例及基线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基线尿酸、Hcy、缓激肽与基线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1)。尿酸、Hcy、缓激肽三者联合预测痴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20~0.948,P=0.000)。结论 饮酒史、家族痴呆史、甲状腺功能减退、规律运动、居住情况、规律抗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基线MoCA评分、尿酸、Hcy、缓激肽是CSV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展为痴呆的影响因素,而尿酸、Hcy、缓激肽联合对痴呆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一旦进展为痴呆则无法逆转[1]。对于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若能及早发现并予以及时有效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痴呆的发生。目前,评价认知功能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经典认知功能评价量表为主,但不适用于长期监测。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损伤及继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AD)以进行性神经变性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为特点.近年多项临床研究均描述了Ⅱ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变及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1.2],研究发现葡萄糖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患者更容易发展为痴呆[3].  相似文献   

1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根据认知领域损害的类型和数量将MCI分为4个亚型,即遗忘型;伴记忆障碍的多个领域型;无记忆障碍的单一领域型;无记忆障碍的多领域型。MCI可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或其他痴呆、可停留在认知障碍阶段、有些患者认知可恢复正常。遗忘型MCI可能为AD的早期表现,而非遗忘型MCI更有可能发展为其他类型的痴呆如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或Lewy小体病性痴呆。多领域型MCI特别是伴记忆障碍的多领域型MCI其转化为AD的可能性最高,而单一领域型MCI(遗忘型和非遗忘型)常转化为正常认知状态。但目前对MCI的治疗或预防MCI向痴呆的转化尚无有效方法。许多方法正处在研究阶段,其效果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8.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没有意识改变,但获得性全面皮质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指由智能的异常恶化而影响认知功能如抽象思维、定向判断和记忆力等多个方面.目前国际分类分为:①老年性痴呆:主要指阿尔茨海默氏病(AD),有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②血管性痴呆(VD):有多种类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多发腔隙性痴呆、宾斯旺格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痴呆以及出血性痴呆.③混合性痴呆:指既有AD又有VD的混合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1].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核心症状为智能障碍,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伴随着情感、性格的改变。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急剧增多,V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V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远  朱沂  刘小莉 《山东医药》2007,47(35):115-11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后所导致的痴呆,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同时还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障碍以及人格障碍。VD的诊断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痴呆;脑血管病;以上二者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VD发病呈上升趋势,防治VD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老龄化”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VD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