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和干预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筛查和干预,观察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变化。方法对129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筛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对吞咽障碍进行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以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16%,治疗组吞咽障碍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和干预,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01-4002
选取156例符合急性脑卒中临床诊断并能够完成改良吞咽筛查内容的患者,分为改良筛查组和对照组,改良筛查组进行改良吞咽障碍筛查,包括:问诊筛查表;洼田饮水实验;四种性状食物吞咽检查;脑卒中损伤部位分析。对照组常规吞咽障碍问诊筛查表筛查。结果改良组80例患者中吞咽障碍检出率为36.25%,对照组吞咽障碍检出率为21.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吞咽障碍筛查大大提高了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检出率,降低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降低老年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通过入院评估单及吞咽障碍简易筛查表进行评估,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选择2016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试验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进行入院评估和GUSS评估,并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GUSS对老年病人吞咽障碍进行早期筛查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自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选取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参照组50例患者采用吞咽障碍常规评估及护理,研讨组50例患者采用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参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0.00%高于研讨组2.00%,参照组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72.00%低于研讨组94.00%,参照组评估正确率44.00%低于研讨组92.00%,P<0.05,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具备流程化、系统化,且操作性强,在有效约束护理人员的同时提升疗效,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得以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降低老年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通过入院评估单及吞咽障碍简易筛查表进行评估,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选择2016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试验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进行入院评估和GUSS评估,并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GUSS对老年病人吞咽障碍进行早期筛查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吞水试验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度,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功能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180例经吞水试验证实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饮食、吞咽基础功能训练;对照组9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吞咽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增加吞咽功能的筛查频次对预防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术后第1~7天每天筛查吞咽功能1次,对照组术后第1天筛查吞咽功能1次,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检出率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异常及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患者,术后增加吞咽功能的筛查频次,能提高吞咽障碍的检出率,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状态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干预,可减少因饮水呛咳与食物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尤思佳 《妇幼护理》2023,3(14):3412-3414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80 名脑梗死吞 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吞咽功能疗 效、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障碍知识知晓率、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吞咽功能疗效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 组,患者/家属吞咽障碍知识知晓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使用综合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 效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鼻饲护理,实验组行吞咽治疗仪与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拔管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行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拔管率,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吞咽试验在预防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6月住院患者54例为对照组,2011年7月至12月住院患者52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水吞咽评估法,筛选吞咽和咳嗽反射能力差的患者,提前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呛咳、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呛咳、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进行及时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一2017年12月在某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1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床头建立食物性状进食监测单,对患者早期进食训练进行监测与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吞咽筛查及饮食护理指导。结果 治疗后两组呛咳、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胃管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自我概念得分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胃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满意度,激发护士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流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0例为对照组,按康复科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管理方法,干预时间为1月,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较入院时均有所改善(P=0. 000),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 102,P=0. 000);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4. 29%)明显低于对照组(31.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833,P=0. 013)。结论应用护理管理流程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降低吸入性肺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期吞咽困难评估对预防老年病人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56例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从病人入院后由于病人主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评估吞咽障碍,护士遵医嘱执行常规的饮食护理。观察组由专门接受过培训的护士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评估病人吞咽功能,根据病人吞咽功能采取不同的摄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5.6%,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4%。[结论]对老年病人定期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能较客观地指导饮食护理,降低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训练;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障碍频繁、吸入性肺炎及再入院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吞咽功能障碍得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摄食管理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再入院率,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管理对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入选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吞咽障碍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吞咽团队管理方案。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使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级显示吞咽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吞咽团队管理下进行的康复干预方案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为期4周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入院3d内及康复治疗4周后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判定患者吞咽障碍状况,康复训练4周后判定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10.00%、对照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管理对降低基底节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6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GUSS筛查法进行早期吞咽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吞咽管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吞咽功能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进行早期吞咽管理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利用GUSS吞咽评估方法评估,并给予吞咽管理,能有效降低基底节出血术后的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和个体化吞咽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吞咽障碍诊断系统评估结果采用个体化综合吞咽治疗,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级显示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SSA和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均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下个体化的综合吞咽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12—2019-12期间我院急诊ICU收治的因急性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老年病例,探讨拔管后吞咽障碍对ICU内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FEES的方法对拔管后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及分组,并比较不同组之间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包括是否有再插管、总住院时间、拔管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对顺利出院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其1年后病死率。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吞咽功能正常组共33例(40.7%),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组48例(59.3%),其中隐性误吸共24例(29.2%)。吞咽功能正常组及合并吞咽障碍组之间,在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40、0.011)。顺利出院共56例(吞咽功能正常组28例,吞咽功能障碍组28例),2组之间1年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结论:本研究发现合并拔管后吞咽功能障碍的ICU内老年患者短期预后较差,其拔管后再插管率及病死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但在顺利出院的患者中,是否合并吞咽障碍与其1年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摄食指导及功能训练对伴有吞咽障碍的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PM/DM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PM/DM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PM/DM患者进行摄食指导及吞咽功能训练,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入院时、入院4周后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入院4周后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出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个体化的摄食指导及吞咽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