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阿拉伯胶、β-环糊精为壁材原料,以亚麻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亚麻油微胶囊。以单因素试验选择固形物浓度、阿拉伯胶与β-环糊精质量比、壁材与芯材质量比、搅拌时间、进风温度的适当取值范围,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使用响应面Box-Behnken 设计方案对生产进行工艺优化,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79 ℃、阿拉伯胶与β-环糊精质量比6∶1、固形物浓度26%、搅拌时间36 min、壁材与芯材质量比5∶1。在此工艺条件下亚麻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7.82%。高温贮藏试验表明,微胶囊包埋对亚麻油成分具有较好地稳定作用,可有效地抑制亚麻油的品质退化。冷藏试验结果表明,鸡肉经亚麻油微胶囊复合液涂膜处理后,在8 d 的贮藏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3.
以β-环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复合壁材,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超声法制备苯甲酸钠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法制备苯甲酸钠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阿拉伯胶质量比1∶2.72、超声波功率144 W,包埋温度56.8℃,芯/壁材质量比1∶3.53;回归方程预测的理论包埋率可达62.70%。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壁材以苹果多酚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复合微胶囊。对微胶囊制备的壁材浓度,芯壁材质量比和反应温度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再利用Design expert 8.0.6.1设计试验,以包埋率为指标,得到制备方法的最优条件。并对微胶囊进行缓释试验。结果表明:壁材浓度和芯壁材质量比对包埋率的影响最显著,温度对微胶囊的制备影响较大;较适宜的微胶囊制备条件为:壁材浓度2.2%,芯壁材料质量比1∶11,反应温度41.51℃。此条件下预测可得到的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3%,实际包埋率为88.2%。在6h缓释试验中,模拟胃液释中放率为45.8%,模拟肠液中释放率为67.5%,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43-148
以乳脂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壁材配比、芯壁比、固形物中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脂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乳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脂微胶囊化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二者质量比1∶2.6,芯壁质量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3%,固形物浓度为2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40 MPa,微胶囊化乳脂的包埋率93%以上。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化包埋可减缓花青素的氧化速度。响应面法优化双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提取紫胡萝卜花青素工艺,以紫胡萝卜花青素得率为响应值,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因素,Box-Behnken设计对复合酶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加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比例1.5∶1,加酶量2.0%,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0min;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花青素微胶囊,以花青素微胶囊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花青素微胶囊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制备花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芯材壁材比例2∶5,壁材质量比(大豆蛋白、麦芽糊精)为3∶5,固形物含量为20%,单甘脂添加质量分数为1.5%。按此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花青素微胶囊包埋率达95.31%。  相似文献   

7.
选用酵母细胞作为微胶囊壁材,红瓜子油作为芯材,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红瓜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包埋温度65℃,包埋时间6.5 h,芯壁材质量比1.8∶1。在此条件下得到红瓜子油的包埋率为41.42%。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不引入有机溶剂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9.
以红薯多孔淀粉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黄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乳化剂(蔗糖酯与单甘酯)质量比9∶1、乳化剂用量1%(以黄油质量为基准)、乳化温度70℃、壁材(阿拉伯胶与多孔淀粉)质量比1∶3、黄油与壁材质量比0.75∶1、固形物添加量15%(以乳化液质量为基准)、进风温度18...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复合壁材的薏米糠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喷雾干燥制备薏米糠油微胶囊的工艺,并分析了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表明:以阿拉伯胶(AG)和麦芽糊精(MD)为复合壁材,在壁材配比(AG与MD质量比)1∶1.3、芯壁质量比1∶3.2、固形物含量31%、乳化分散15 min、30 MPa均质2次、进风温度180℃的条件下,薏米糠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7.09%;热重分析表明薏米糠油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良好,差示量热扫描分析其Tg为35.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紫甘薯花青素为芯材,筛选能提高其水相稳定性的壁材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实验和方差分析,从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壁材浓度、壁材芯材质量比四个方面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并对所制备的微胶囊进行电镜扫描和稳定性研究。结果:筛选玉米朊作为壁材,获得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包埋时间30 min、包埋温度32℃、壁材浓度1%、壁材芯材质量比5∶2.2(w/w),此时紫甘薯花青素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1.55%±0.89%,其密度为2.88 g/m L,含水率为4.42%,紫甘薯花青素微胶囊为类似圆球状的紫色粉末,该工艺明显提高了紫甘薯花青素水相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和室外光稳定性。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以玉米朊作为壁材进行紫甘薯花青素微胶囊化是提高其水相稳定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合壁材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特性及微胶囊化对沙棘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酪蛋白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2∶1、固形物含量20%。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产品粒径分布均匀,包埋率可达96. 15%;热失重分析说明沙棘籽油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经过微胶囊包埋的沙棘籽油与未包埋的沙棘籽油相比,氧化诱导时间在高温加速储存过程中明显延长,具备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阿拉伯胶、β-环糊精作为复合壁材,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DHA藻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DHA藻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得到最佳制备条件:壁材质量比(β-环糊精∶阿拉伯胶)1∶2.82,芯壁质量比 1∶2.3,固形物浓度 16%,进料速度 15.5 r/min,进风温度 167℃,包埋率为94.87%。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结构、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结构完整,外壁未出现破损、孔洞,包埋效果较好,粒径分布集中,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符合大多数食品加工温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叶黄素油为芯材,酪蛋白酸钠、乳清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均质、乳化、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蔗糖占壁材比例、芯壁比、进风温度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确定单因素的最优范围。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RSM)分析来优化工艺条件。以蔗糖占壁材比例、芯壁比、进风温度为因素,以包埋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回归实验分析,在喷雾干燥工艺中,影响微胶囊产率的的因素相关显著性为芯壁比>蔗糖占壁材含量>进风温度。并且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26%,芯壁比为1∶4.47,进风温度160℃,均质压力为60MPa,进料速度5mL/min,理论最佳包埋率96.18%,验证此条件下得到实际包埋率为95.83%。确定了最佳配方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文妮  沈科萍  张忠  毕阳  燕璐 《食品科学》2014,35(18):17-21
以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真空抽滤法包埋制备孜然精油微胶囊。在复合壁材比、固形物质量浓度、芯壁比和包埋时间4 个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为β-环糊精与麦芽糊精比8∶2(g/g)、固形物质量浓度40 g/100 mL、芯材与壁材比1∶5(mL/g)、包埋时间55 min,该条件下孜然精油的包埋效率可达97.68%。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为壁材,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壁材阿拉伯胶与β-环糊精质量比1∶2、芯材与壁材质量比1∶2、乳化液总固形物含量20%;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牡丹籽油微胶囊产品颗粒圆整、大小分布均匀、囊壁表面平整光滑,包埋率可达86.32%;牡丹籽油微胶囊在常规的热加工处理过程中结构仍然完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牡丹籽油微胶囊化对牡丹籽油的主要功能成分α-亚麻酸的含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芯壁比及固形物添加量对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3.4、芯壁比2∶3、固形物添加量14.2%,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0.74±0.51)%,包埋效果好,颗粒形态完整。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该样品的氧化诱导时间,并对微胶囊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发现,微胶囊的货架期为716?d,未包埋的余甘子核仁油货架期为128?d,由此可见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壁材,元宝枫籽油为芯材,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元宝枫籽油粉末油脂。在温度170℃的条件下,考察了壁芯比、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浓度对微胶囊化元宝枫籽油粉末油脂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4∶1(g/g)、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配比为3∶2(g/g),壁材浓度为7∶1(mL/g)。在该条件下元宝枫籽油粉末油脂包埋率为56.83%,包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洋葱精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胶囊技术和喷雾干燥技术对洋葱精油进行包埋,以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洋葱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芯材与壁材比例1∶4、壁材配比4∶3、乳化剂用量0.4%、总固形物含量20%,在此工艺条件下,洋葱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平均包埋率为79.69%。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冷榨核桃粕酶解制备的核桃肽为原料,以β-环糊精为壁材对其进行微囊化处理。从芯材壁材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三个因素对微囊化核桃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囊化核桃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微囊化核桃肽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芯材与壁材的比例1∶10,包埋温度为60℃,包埋时间为60min,此时包埋率为80.05%。90d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微囊化核桃肽水分增加明显缓于核桃肽,提示微囊化核桃肽性质更加稳定,更易于存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