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对培养第3代的MSCs进行鉴定;用1、2、5 μg/L 的TGF-β1分别预处理细胞8 h,然后用血清剥夺和低氧(SOD)处理建立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MSCs的凋亡及存活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2 μg/L的TGF-β1对Akt和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MSCs,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CD29表达阳性,而CD34表达阴性.用2 μg/L的TGF-β1预处理MSCs后,可抑制SOD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和中晚期凋亡率均明显下降,与凋亡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199.77、232.82,P<0.05),而PI3K抑制剂Wortmannin能明显抑制TGF-β1的抗凋亡作用.2 μg/L的TGF-β1可升高p-Akt的表达,p-Akt在8 h达到高峰,p-Akt/Akt显著增高,和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6.306,P<0.05).结论 TGF-β1对SOD诱导MSCs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抗凋亡作用是通过激活PI3K/Akt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MSCs,反复传代及纯化后,取第3代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CD44;取第8代MSCs进行分组诱导:黄芪甲苷组(终浓度为250 mg/L)、5-氮胞苷(5-aza,终浓度为10μmol/L)、黄芪甲苷加5-aza组(终浓度分别为250 mg/L与10μmol/L),并设空白对照组,诱导后继续培养4周;计算心肌样细胞诱导率,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诱导后MSCs中结蛋白(Desm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鉴定诱导后MSCs中心肌特异性蛋白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首先形成集落,传代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呈梭形,并出现肌管;MSCs表面抗原CD44表达阳性,而骨髓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阴性,表明本实验方法所得细胞为均一的MSCs细胞群;各组在不同时间的心肌样细胞诱导率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诱导后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Desmin和cTnI;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MSCs表达成熟的心肌特异性蛋白-αMHC和-βMHC。【结论】黄芪甲苷可在体外诱导大鼠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但诱导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辐射导致的人成纤维细胞衰老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等老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原代成纤维细胞,将亚融合状态的培养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甲苷组、UVA组和UVA+黄芪甲苷组,以10J/cm2UVA进行照射,并加入20μg/mL黄芪甲苷干预处理。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MP-1和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及黄芪甲苷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均较低,UVA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则显著升高,加入黄芪甲苷处理可使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黄芪甲苷处理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UVA照射成纤维细胞后TGF-β1分泌量明显降低,UVA照射前加入黄芪甲苷可增加TGF-β1分泌量(P〈0.05)。此外,UVA能够诱导MMP-1和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黄芪甲苷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MP-1mRNA表达,并诱导TIMP-1mRNA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有效延缓人成纤维细胞光老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GF分泌和抑制胶原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和成软骨分化现象和规律。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髂骨MSCs,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生长和增殖现象。取第三代细胞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行成软骨细胞诱导。3周后行阿利新蓝及甲苯胺蓝染色蛋白多糖,免疫荧光检测II型胶原,阿利新蓝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氨基聚糖。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MSCs生长旺盛。在TGF-β1作用下MSCs向软骨骨细胞分化,TGF-β110μg/L组软骨细胞标志物表达最强。结论:MSCs有旺盛的增殖能力。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诱导MSCs向软骨分化的关键性因素,10μg/L是其最佳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适宜条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FBS)对MSCs生长曲线的影响及不同代MSCs的生长曲线和细胞贴壁率。结果:大鼠MSCs呈梭形或纺锤形,CD34、CD45表达阴性,CD44表达71.5%、CD166表达83.2%;MSCs用10%的FBS培养,其增殖明显高于用无血清、5%及20%的FBS培养;第1、3、5、10代MSCs的生长曲线及细胞贴壁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适于大鼠MSCs的分离;10%的FBS适合MSCs的培养;早期传代对MSCs的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成有功能肝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静脉采集13例成人外周血,分别应用单纯密度梯度离心法及人间充质干细胞富集试剂+密度梯度离心两步法分离MSCs;将得到的MSCs经贴壁纯化扩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后,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及抑瘤素M(OSM)诱导分化成肝样细胞;以RT-PCR、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所得细胞中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电镜检测所得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外周血应用单纯密度梯度离心法无法培养得到MSCs.人间充质干细胞富集试剂+密度梯度离心两步法可分离并培养获得梭形细胞,经细胞表面抗原检测证实为MSCs;所得细胞经过纯化扩增和诱导分化后,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均证实细胞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存在ALB和AFP的表达;电镜证实其具有类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 人外周血中存在MSCs并可使用非侵袭性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富集试剂+密度梯度离心两步法方法提取分离,所得MSCs具诱导分化成有功能肝样细胞的能力,此方法能够为以后的肝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GF-β1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TGF-β1腺病毒或对照GFP腺病毒转染MSCs.细胞分为TGF-β1-MSCs组、GFP-MSCs组,MSCs组.RT-PCR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分别诱导各组细胞 4,8,12 h,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变化;RT-PCR检测 bcl-2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转染的MSCs表达TGF-β1基因水平与GFP-MSCs组,MSCs组相比均增加(P<0.05);细胞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诱导4,8,12 h,后TGF-β1-MSCs组的凋亡率与GFP-MSCs组,MSCs组的凋亡率相比降低(P<0.05),且随时间的推移呈升高的趋势(P<0.05);bcl-2 mRNA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诱导4 ,8,12 h后的表达水平TGF-β1-MSCs与GFP-MSCs、MSCs相比均增加(P<0.05),且随时间的推移均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TGF-β1修饰的MSCs可稳定高效表达TGF-β1基因;TGF-β1-MSCs通过上调bcl-2 mRNA水平抑制无氧无血清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能力。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液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培养进行定向诱导,分别于1周和2周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经诱导后细胞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诱导1周后RT-PCR检测MSCs示AFP表达,诱导2周后的MSCs AFP呈阴性,而ALB检测结果呈阳性。结论MSCs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特异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而且更加细长,呈长梭形。14d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心肌特异性cTnI呈阳性反应。结论MSCs可能具有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异性启动或分化调控基因,5-氮杂胞苷能在体外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凋亡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罗格列酮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学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罗格列酮诱导SMC快速分泌TGF-β1,在0.5h内达到高峰,并且这种快速分泌可被GW9662逆转;罗格列酮诱导SMC凋亡存在浓度依赖,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SMC凋亡率越来越高,100μmol/L时SMC凋亡率达到最高,而超过100μmol/L时,凋亡率并没有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甚至有所下降,并且GW9662和anti—TGF-β1抗体均可逆转罗格列酮对SMC凋亡的诱导。结论罗格列酮通过诱导的激活及转化生长因子B1(PPAR-γ)的快速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一定条件下诱导人MSCs定向分化成软骨细胞,为组织工程提供软骨种子细胞。方法用单纯的贴壁培养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成年人MSCs;体外加自行配制软骨诱导剂,诱导2、4、6代MSCs细胞14d做免疫细胞化学比较;取2代MSCs不同浓度TGF-β1(5ng/ml、10ng/ml、20ng/ml),诱导14d做免疫细胞化学比较。结果软骨诱导后2、4、6代MSCs均表达Ⅱ型胶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TGF-β1诱导2代MSCs,均表达Ⅱ型胶原,其中10ng/ml组和20ng/ml组Ⅱ型胶原呈强阳性。结论不同代的MSCs诱导率无明显差异;TGF-β1浓度为5ng/ml组Ⅱ型胶原弱阳性,不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诱导软骨TGF-β1最适浓度为10ng/ml、20ng/ml。  相似文献   

12.
王昌明  刘宇娟 《广东医学》2016,(22):3359-3362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及组织贴块法提取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Vimentin的表达鉴定细胞;CCK法检测青蒿琥酯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选择药物干预浓度.无血清同步化培养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TGF-β1诱导组(TGF-β15 ng/mL);青蒿琥酯干预组(TGF-β1 5 ng/mL+青蒿琥酯8μg/mL);青蒿琥酯对照组(青蒿琥酯8μg/mL).培养24 h后,Masson染色检测细胞及胶原分泌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Notch1、Jagged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青蒿琥酯作用于TGF-β1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24 h的IC50为8.56μg/mL;Masson染色示TGF-β1诱导组胶原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青蒿琥酯干预组胶原的表达较TGF-β1诱导组明显减少.在TGF-β1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Notch1、Jagged1、α-SM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青蒿琥酯干预组Notch1、Jagged1、α-SMA表达较TGF-β1诱导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青蒿琥酯能抑制TGF-β1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为抑制Notch信号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 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纤维粘连蛋白促进MSCs贴壁,可提高细胞分离率;②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和基质蛋白多糖成分。结论 ①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粘附分离可提高MSCs的分离效率。②TGF-β,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多柔比星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出生1~2d的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及纯化,用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将培养第3天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5,1,2μmol/L)多柔比星处理组,同时对各浓度组的不同时间点(4,12,24,48,72 h)进行检测。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上清TGF-β1蛋白浓度。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第3天的心肌细胞纯度可达90%。多柔比星在0.5~2μmol/L浓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μmol/L多柔比星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在4~48 h内细胞凋亡率不断增加,且心肌细胞TGF-β1蛋白表达量也逐渐增加,与凋亡率呈正相关。结论:TGF-β1可能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染腺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纯化扩增大鼠MSCs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转染Ad5CMV-TWEAK的实验组和未经转染的对照组,转染后用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用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观测转染TWEAK后MSCs内皮分化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是否通过活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大鼠胆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生成并揭示其分子信号机制。方法 取雌雄各半的SD大鼠共50只(体质量150~200 g),CO2窒息法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培养大鼠胆管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所培养的细胞,发现不同体质量及性别的大鼠所获取的细胞形态及活性无差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置对照组、TGF-β1组、Smad3 siRNA干预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siRNA干预组、二甲双胍干预组、Compound C干预组,每组3个样本。设置对照组:大鼠胆管成纤维细胞正常培养;TGF-β1组:10 ng/mL TGF-β1孵育细胞;Smad3 siRNA干预组:Smad3 siRNA转染24 h后+10 ng/mL TGF-β1孵育细胞;CTGF siRNA干预组:CTGF siRNA 转染 24 h 后+10 ng/mL TGF-β1 孵育细胞;二甲双胍干预组:10 mmol/L 二甲双胍+10 ng/mL TGF-β1 孵育细胞;Compound C干预组:10 μmol/L Compound C+10 mmol/L二甲双胍+10 ng/mL TGF-β1孵育细胞。以TGF-β1刺激大鼠胆管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以Smad3 siRNA或CTGF siRNA转染细胞以抑制Smad3或CTGF蛋白的表达,以二甲双胍孵育细胞以激活AMPK,以Compound C预处理细胞以抑制AMPK的活性。采用ELISA或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CTGF、胶原(I Col I)蛋白水平;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p-Smad3/t-Smad3、p-AMPK/t-AMPK、CTGF水平。结果 TGF-β1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刺激胆管成纤维细胞胶原I生成,二甲双胍激活的AMPK也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的胶原I生成;AMPK抑制剂Compound C预孵育细胞,可显著逆转二甲双胍激活的AMPK抑制胶原I生成的作用(P<0.01)。进一步发现,二甲双胍激活的AMPK对TGF-β1刺激的Smad3磷酸化无抑制作用,却可抑制其下游的CTGF蛋白表达(P<0.01)及胶原I生成(P<0.01),而AMPK抑制剂可逆转二甲双胍对CTGF及胶原I的上述作用。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诱导的CTGF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胆管成纤维细胞胶原I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经5-氮胞苷(5-aza) 诱导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SD大鼠股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分离培养传代MSCs,体外用5-aza定向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相差显微镜观察心肌样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肌钙蛋白T(cTnT)?α-肌动蛋白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分离培养的MSCs生长稳定,增殖快?5-aza诱导后,部分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有肌管样结构形成?随诱导后培养时间延长MSCs中cTnT?α-肌动蛋白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分离培养可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离、培养、传代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成脂诱导潜能,为后续的AIS来源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研究作准备。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MSCs后培养并传代,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用含1μmol/L地塞米松、10 mg/L重组人胰岛素、0.5 mmol/L 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100μmol/L吲哚美辛的诱导培养基对传至第3代的MSCs进行成脂诱导,诱导至第14天行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 AIS来源骨髓标本分离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均显示CD29、CD44、CD105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符合MSCs的表型特征;MSCs经成脂诱导后均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可见胞质内呈橘红色的大小不一脂滴。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成功分离出高纯度的AIS来源的MSCs,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成脂潜能。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并探讨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鉴定诱导细胞,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Ik1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呈长梭形.14 d后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Desmin、αt-sarcomeric actin和心肌特异性cTnI呈阳性反应,RT-PCR结果表明诱导细胞有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表达.诱导细胞Ik1表达呈明显的不均一性,部分细胞Ik1与正常心室肌细胞相似,但Ik1电流密度总体上低于正常心室肌细胞.[结论]5-氮杂胞苷能在体外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细胞Ik1表达不均一性提示可能有致心律失常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 1,ESM-1)预处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改善其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的ESM-1,对MSCs进行预处理,分析其分泌的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干细胞生长相关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情况,以明确ESM-1预处理MSCs改善其生物学特性的机制。结果 通过不同浓度的ESM-1干预MSCs后,各浓度组TNF-α、TNF-β、HIF、TGF-β1含量随着ESM-1干预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ESM-1预处理MSCs可提高与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可能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改善MSCs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