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研究,以脱壳葵花籽为原料,采用复合纤维素酶提取葵花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出油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油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 h,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0.10 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 h,出油效率可达到79.07%。  相似文献   

2.
酶法液化工艺对山楂活性成分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2):147-149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在确定山楂总黄酮功能因子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酶法液化山楂汁生产工艺对功能成分的影响,最大程度降低主要功能成分总黄酮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优化并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研究结果如下:果胶酶液化山楂果肉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温度45℃、酶解酶量0.7mg.g-1、酶解时间3.0h,酶解水量20倍.  相似文献   

3.
代守鑫  周颖  王成荣 《饮料工业》2011,14(6):11-13,23
对山楂汁热浸提法、酶法浸提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与冷冻浸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热浸提法最佳技术参数为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30min,浸提时间12h;酶法浸提最佳技术参数为酶用量0.15%、酶解时间90min、温度50℃。酶法浸提的出汁率高于热浸提法与冷冻浸提法,在保持营养成分方面冷冻浸提法优于酶法浸提与热浸提法。  相似文献   

4.
红枣汁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红枣为原料,经清洗、烘干、破碎后,酶法提取枣汁。对利用果胶酶浸提法提取红枣汁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得出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2.5h,加酶量为0.25%,加水比例为1:8时,红枣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荸荠杨梅为原料,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酶法制备杨梅汁工艺,并考察酶解对杨梅汁理化指标、活性成分、色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优配比为果胶酶:纤维素酶质量比为3:1;杨梅汁酶法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4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0 mi...  相似文献   

6.
以酸枣仁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其中的黄酮类物质,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 H对酸枣仁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酶添加量0.6%,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3.5 h,p H 4.5,在此条件下酸枣仁中黄酮的提取率为2.056%。  相似文献   

7.
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研究了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浸提剂倍数、酶解pH、温度、时间、加酶量对果胶酶或纤维素酶酶解反应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果胶酶酶解木耳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剂倍数50,pH5.0,温度55℃,时间80min,酶加量1.1%,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4.15%;纤维素酶酶解木耳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剂倍数50,pH5.0,温度50℃,时间80min,酶加量为1.3%,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4.71%。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胡麻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做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并利用响应面设计法进行优化,得出水酶法提取胡麻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碎油料5 g,加酶量各0.1 g,酶解温度40℃,酶解pH 4.0,酶解时间2.5 h,浸提时间12 h。出油率可达80.025%。  相似文献   

9.
荸荠黄酮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影响荸荠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的多种因素,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提取荸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荸荠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8621%,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50、浸提时间3.5h。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提高山楂汁中三萜酸含量的工艺条件,分析冷冻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山楂汁中三萜酸含量的影响。确定高三萜酸含量的山楂汁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冷冻20 h,超声温度50 ℃,超声功率150 W,超声提取40 min。在优化条件下提取的山楂汁中三萜酸含量为341.18 mg/100 g,冻融-超声提取是一种制备高含量三萜酸山楂汁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黄秋葵黄酮的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黄秋葵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秋葵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以VC为对照,对其还原力及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250 W的条件下,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 (g/mL)、提取时间21 min、提取温度75 ℃、乙醇体积分数50%,此条件下黄酮得率的验证实验平均值为4.85%,与预测值4.88%相近,最佳工艺切实可行,制得的黄秋葵黄酮对•OH、O2-• 、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6.00、3.28、2.98 mg/mL,最大清除率分别达31.49%、64.40%、62.22%,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宁海白”枇杷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质量分数裂褶菌多糖粗提物、4 种常用褐变抑制剂(草酸、柠檬酸、VC、L-半胱氨酸)对抑制枇杷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发现,5 种褐变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强烈顺序为:L-半胱氨酸>草酸>VC>柠檬酸>裂褶菌多糖,其中裂褶菌多糖质量分数在0.8%时,褐变抑制率达到80%以上。基于果汁风味考虑,选择裂褶菌多糖、VC、L-半胱氨酸一起作为抑制剂组合,并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组合为:裂褶菌多糖质量分数1%、VC质量分数0.025%、L-半胱氨酸质量分数0.004%。经回归分析和验证实验,得到的果汁褐变抑制率为98.04%,与理论模型预测值99.22%接近,响应模型可靠。优化处理后的果汁可溶性固形物、VC和总酚含量都得以提高。可见,裂褶菌多糖可以与其他抑制剂复合使用,运用于枇杷果汁褐变防控。  相似文献   

13.
童迅  高雯  黄庭轩  周帼萍 《食品科学》2016,37(20):198-202
目的:检测15 个批次浓缩果汁中的耐热霉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80 ℃、30 min热处理后涂布平板菌落计数法分离和计数浓缩果汁中的耐热霉菌,分离纯化后观察其显微形态和菌落形态,再采用2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霉菌的种属。结果:这15 批次浓缩果汁中有8 个样品检出耐热霉菌,检出率达53.3%;检出的耐热霉菌以正青霉(Eupenicillium)和篮状菌(Talaromyces)为主,还有少量白耙齿菌、栓菌和座囊菌属。结论:进口或国产浓缩果汁都存在耐热霉菌污染,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检出了既耐热又能产生真菌毒素的正青霉和篮状菌。  相似文献   

14.
在枇杷果汁加工过程中,对鲜果以及护色、打浆、酶解、过滤和调配等工艺环节处理后,分别取样测定其色差值、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黄酮的含量以及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free radical,ABTS+·)清除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富集、分离和鉴定,研究枇杷果汁加工过程中产品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枇杷果汁加工过程中的总色差值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酶解后其色差值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先呈下降趋势,经调配处理后极显著上升;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对ABTS+·清除率呈现下降趋势。从枇杷加工不同环节产品中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枇杷鲜果、护色及调配后的产品具有较好的营养、口味、香气品质以及抗氧化性能,而打浆、酶解和过滤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严重降低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5.
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番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7、酶解温度45 ℃。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5.73%。温度、光照、氧气均会引起贮藏过程中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番木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黄玉米纪元1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三元二次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粗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及黄玉米粗类黄酮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OH的能力。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5(g/mL)、69 ℃浸提1.85 h,此条件下粗类黄酮提取量为85.88 mg/g。当粗类黄酮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6.47%和32.62%,分别相当于芦丁标准品(0.1、0.2 mg/mL)清除能力的81%~84%和40%~50%。黄玉米粗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大于对• OH的清除率,且随质量浓度提高,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7.
程超  薛峰  李伟  汪兴平 《食品科学》2014,35(13):26-31
主要研究反复冻融、溶剂、pH值等对葛仙米藻胆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影响,并探讨藻胆蛋白的模拟胃肠液降解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反复冻融不会影响葛仙米藻胆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磷酸缓冲液可提高藻胆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pH 5.6和pH 7.3浸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差异不显著,但pH 8.1浸提液略优于其他两种。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模拟肠液消化产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逐渐增强,模拟胃液消化产物却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法对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酰化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儿茶素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子自组装原理制备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儿茶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质量比9∶20、叶酸偶联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3.93∶1、反应溶液pH 5.15、搅拌时间32.35 min。在此条件下,儿茶素包封率为23.45%,与理论值23.90%接近。透射电镜图表明所制纳米粒大小均匀,接近于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200~500 nm范围内。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申婷婷  马娜  黄杰  花尔并  薛文琛  王浩 《食品科学》2014,35(13):199-202
以果蝇为动物模型,研究给予不同剂量山楂提取物(0、0.8、4 mg/mL)对果蝇寿命、抗氧化酶活力及抗氧化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山楂提取物可以延长果蝇寿命;体内抗氧化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8 mg/mL山楂提取物可以显著升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酶活力(P<0.05),给予4 mg/mL山楂提取物可以极显著升高CuZn-SOD酶活力(P<0.01)和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活力(P<0.05),且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结果显示,给予4 mg/mL山楂提取物显著上调CuZn-SOD、CAT mRNA表达水平(P<0.05);给予0.8 mg/mL山楂提取物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ospholipid hydroperoxideglutathione peroxidase,PHGSH-P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4 mg/mL组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山楂在机体内抗氧化活性可能是通过上调内源性抗氧化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