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涤纶中长纤维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平 《聚酯工业》2001,14(3):18-19,34
介绍了 2 2 2dtex× 5 1mm涤纶中长纤维的生产工艺 ,讨论了拉伸倍率、第三牵伸机 (DF 3)蒸汽压力、DF 3出口温度、卷曲数、卷曲度对 2 .2 2dtex× 5 1mm涤纶中长纤维生产和可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涤纶纤维及加工技术的发展作了回顾 ,通过对近 2 0年涤纶加工技术的几个热点的讨论 ,对照国内外发展情况 ,对今后我国涤纶新品种的发展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聚酯工业》2017,(3):1-7
介绍了我国差别化涤纶长丝的发展概况,从高仿真差别化纤维(细旦化、异截面化、异收缩、异线密度、混纤丝、复合纤维)、新型功能化纤维等方面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差别化涤纶长丝的开发。从高性能差别化(超仿棉、超仿毛、超仿丝、超仿麻)、超细旦化、功能化(异形细旦吸湿排汗、异收缩复合聚酯纤维、原液着色、循环再生)等方面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差别化涤纶长丝的开发。介绍了我国差别化涤纶长丝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指出了我国差别化涤纶长丝工业存在的品种单一、规格少、无突出特点等问题,对2005~2015年我国涤纶长丝差别化产品及产量进行了统计。针对发展规划与市场需求,对涤纶长丝差别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指出,近期我国涤纶长丝差别化开发品种应侧重于原液着色、功能性纤维和绿色纤维和新型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4.
从合成纤维产业的三次结构调整历程说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聚酯纤维在功能性纤维、运动纺织品、仿毛纤维、再生纤维及非织造布等多个传统纺织品领域中的产品开发状况;从生物基原料聚酯纤维的应用,直接纺工业丝的技术发展,高性能聚酯纤维的产业应用和生物基原料的发展探讨了全球聚酯纤维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涤纶纤维高温高压染色分散匀染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涤纶纤维发展很快,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同时,人们对涤纶纤维的织物要求向着多样化、小批量、颜色鲜艳等方向发展。随之,涤纶纤维的各种染色工艺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发展更快。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涤纶超细纤维及其纺织产品的发展概况以及涤纶超细纤维用分散染料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涤纶超细纤维专用分散染料的市场现状,对我国今后5年的涤纶超细纤维用分散染料市场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正>帝人纤维公司将世界最细直径为400 nm的涤纶纳米纤维"纳米弗龙特"量产化,正式展开生产。另外,关于技术已经成熟的直径280 nm的涤纶纳米纤维,也将提前量  相似文献   

8.
腈纶部份     
一、概述 腈纶是指丙烯腈占85%以上的共聚物纤维。1971年国外腈纶的产量为117万吨,占世界合纤总产量的20%,仅次于锦纶、涤纶而占第三位。而其发展速度则仅次于涤纶占第二位。从1961年到1971年腈纶年产量从12.149/吨增加到117万吨,增加了近10倍,预计到1980年腈纶产量将达到230万吨,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20%。国外三大合成纤维的近年产量见表1。  相似文献   

9.
唐士军 《聚酯工业》2004,17(2):18-20
涤纶中空纤维作为我国“八五”和“九五”期间大力发展的差别化纤维产品,主要应用于填充料、无纺布、人造毛皮等行业。20世纪90年代初,仪征化纤率先从国外引进三维卷曲涤纶中空纤维生产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和产量在国内一直名列榜首。然而近年来,涤纶中空纤维产能急剧扩大,尤其是一些小化纤厂纷纷用回收瓶料生产涤纶中空纤维,因而在国内涤纶中空纤维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只分散染料在聚乳酸纤维和涤纶纤维上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分散染料在上述纤维上的吸附属于能斯特型吸附。通过研究平衡等温吸附曲线比较了染料在聚乳酸纤维和涤纶纤维上的得色量。当两种纤维上的染料浓度相同时,染色聚乳酸纤维比涤纶纤维表现出深色效应,这可能是由聚乳酸纤维对光的较小的反射率所引起的。此外还研究了染色温度及染料浓度对染色纤维颜色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22dtex阳离子可染涤纶短纤维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涤纶短纤维生产工艺的共性出发 ,结合阳离子切片本身的特性 ,探讨了生产 2 2 2dtex阳离子可染涤纶短纤维的主要生产工艺 ,并与常规 2 2 2dtex涤纶短纤维作了简要对比。最后对CDP纤维的染色性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有色中空纤维的生产工艺 ,与普通中空纤维生产进行对比 ,指出了影响有色中空纤维纺丝成形以及后牵伸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应力一应变曲线等进一步研究了新法预处理尼龙、聚酯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态。认为新预处理方法能使尼龙、聚酯短纤维与基质间形成牢固的界面层.使应力良好地向短纤维传递.从而充分发挥短纤维的补强作用。最佳粘合剂用量与纤维长度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的浸润装置,以PET浸渍长波纤,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mm的长纤维增强PET预浸料切片,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可得到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注塑样条中玻纤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及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M观察了长玻纤增强PET注塑样条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玻纤的质量分数在40%~50%时,力学性能基本达到最佳,且由本方法制备的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菌改性涤纶纤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抗菌剂的选择、抗菌PET共混体系的熔融与结晶性能及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抗菌PET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抗菌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PBT/PET并列型复合纺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PBT、PET两种聚合物材料的流变性能和PBT/PET并列型复合纤维的熔纺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PBT宜低温熔融、高温纺丝,PET则相反.同时.还考察了复合比对初生丝热性能、DT丝卷缩性能的影响,表明随着PBT组份量的增加,Tg转变和冷结晶放热峰移向较低温位.且后者峰面积相应缩小;PBT熔融吸热峰面积增大.PET的则相应缩小;DT丝的卷缩率增大.卷缩稳定性则变差.此外.还就纺丝速度对初生丝热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发现随着纺丝速度的提高,初生丝DSC扫描曲线上的冷结晶移向较低温位,而两组份的熔融吸热峰似无变化;初生丝结晶应随纺速的提高而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从3.33dtex不等长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短纤维生产、毛条制造和织物制造等方面介绍了3.33dtex不等长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短纤维精纺毛涤双面哔叽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收缩率的差异将纤维分为三种类型,重点介绍了高收缩纤维和低收缩纤维的制造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epoxy blen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blends in continuous glass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Epoxy resin was applied as a reactive solvent for PET to obtain homogeneous solutions with a substantially decreased melt viscosity. The epoxy resin in these solutions was cured using an amine hardener according to two different schedules. In the first, high temperature curing at 260°C preceded low temperature crystallisation of the PET at 180°C. In the second, the PET was allowed to crystallise prior to low temperature curing at 180°C. After cure, all blends revealed a phase separated morphology of dispersed epoxy in a continuous PET matrix.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failure strain of all cured blends showed an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epoxy content, whereas the high temperature cured blends exhibited overall lower flexural properties than those cured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and flexural properties of continuous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ET–epoxy laminate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s obtained had a low void content. These PET–epoxy laminates had increased inplane shear strength in comparison with unmodified PET based laminates, indicating considerably increased fibre–matrix adhe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