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简化的Mesri蠕变模型参数简单 ,所需的三个参数可通过常规的三轴流变试验获得。本文采用该模型描述桩底土的蠕变行为 ,用桩的Mindlin附加应力公式计算桩基桩端平面下的附加应力 ,建立了一套计算桩基工后沉降的简单实用的方法 ,同时对相应桩基的工后沉降进行了现场长期监测。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计算结果可用于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铁路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由于浸水引起的附加沉降计算研究不充分的现状,以现场大型桩基浸水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桩基浸水附加沉降的产生机理,提炼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模型,提出了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浸水附加下沉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需主要考虑的工后沉降,工后沉降可能比工前沉降大得多,桩身压缩沉降是沉降的主体,混凝土蠕变在沉降计算中不可忽略;通过荷载传递理论计算浸水前桩身轴力分布,假定浸水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同步发挥获得浸水后的桩身轴力分布,据此可分别计算构成工后沉降的桩身弹性压缩、桩身蠕变和桩端沉降。  相似文献   

3.
林智勇  戴自航 《土工基础》2013,(6):51-54,64
针对密桩桩基、疏桩桩基两类桩型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了沉降压缩层的分层原则、沉降计算点、应力计算点的选取原则;探讨了附加应力、沉降计算深度、压缩层厚度等指标的影响因素、计算指标取值,并给出了压缩层厚度计算公式;对长桩疏桩桩基,分析了沉降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减少桩基沉降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深厚软土地基中群桩沉降的预测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难点。本文分析了群桩基础中应力扩散的规律,提出了桩端附加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指出国家桩基规范计算的桩端压缩层厚度偏大。讨论了目前国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关于群桩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包括压缩层厚度、模量取值、应力计算等,提出了相应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并和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由于桩间土的分担荷载大部分以负摩阻力的形式传递给桩,因此近似假定路堤桩为上部荷载直接作用在中性点处的桩基,以此作为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模式,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路堤桩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与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群桩效率系数的简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桩基沉降简化模型的研究,给出了群桩沉降与单桩沉降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出常用的多桩承台基础沉降公式。公式简单,可为桩基础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群桩应力场剖析表明:端阻应力在桩端下2d范围呈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竖向和水平向衰减迅速;侧阻应力在桩端平面分布明显不均,至桩端下1d平面趋于均匀,沿深度和水平向衰减较慢。按半无限体表面荷载下的Boussinesq解计算的群桩应力显著偏大,致使按实体深基法计算的桩基沉降需乘以0.25~0.5经验系数折减。桩基沉降计算采用Mindlin解计算附加应力的合理性是明显的,但按习用的自由荷载下应力叠加法计算将导致中点沉降偏大、边角点偏小。基于群桩Mindlin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提出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可反映桩端应力集中贯入变形;二是可近似反映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三是可查表或采用程序进行计算,操作简便;四是计算值与实测值、规范统计值接近,初步预计无需修正。  相似文献   

8.
复合桩基地基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及沉降计算简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限单元法模拟分析了复合桩基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经与常规桩基的计算结果分析对比,并结合有关试验结果以及经典的Boussinesq解答,得出了复合桩基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分布特征和变形规律。复合桩基桩间土存在较大的附加应力,并且沿桩身分布较为均匀,桩间土存在压缩变形,复合桩基沉降计算应同时考虑桩间土和桩端以下土体的压缩,最后提出了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简化方法并应用到工程实例计算中。  相似文献   

9.
宋晓光 《土工基础》2023,(2):209-212
将锚杆静压桩加固既有建筑产生的沉降分为附加沉降(即拖带下沉)和工后沉降,附加沉降主要由侧向挤土及桩周土强度降低引起,有限元计算成果表明,侧向挤土引起地基隆起或沉降变化与上部荷载作用和地面下15 m内地基土性质有关,土性越差,拖带沉降越大,工程案例表明,若基础下存在硬层,可能由于桩周挤土发生抬升;地基土越软弱,拖带影响范围越大,土体强度降低,受力面积减小,进而增加拖带沉降。典型建筑实测沉降数据表明,施工阶段建筑沉降量占80%,结合锚杆静压桩后成桩特点,工后沉降同样不容忽视。基于附加沉降特点,建议采用“持荷控沉-调平-封桩”方案可有效减少锚杆静压桩加固施工产生的沉降。  相似文献   

10.
朱杰江  田堃 《建筑科学》2008,24(1):19-23
规范推荐的桩基沉降计算中,其桩端下附加应力系根据Mindlin解所得的Geddes应力公式来计算,其理论依据是简化为半无限体内一竖向集中力推导出来的,计算结果会在桩端附近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桩端计算厚度范围内应力大大超过土的强度,使计算失真,沉降偏大。而且,规范没有明确分层总和法中计算分层厚度的选取,导致不同的计算分层厚度会影响最终沉降值。因此,本文推导出方桩和圆桩情况下考虑桩端截面影响的附加应力公式,用于计算桩身轴线下的应力;并且在竖向关于z进行再积分,得出了桩端下竖向附加应力面积的解析式,这样分层厚度一般可取自然土层厚度,不必再划分较细的计算层厚度,避免了计算分层厚度成为影响沉降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深圳某A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引起相邻工程B地表附加沉降的实际观测资料。文中采用平面应力有限元法分析土层的因降水所引起的压缩沉降,并叠代法分析桩身负摩擦引起的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显示出工程B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工程A大量降水导致土层附加应力增加,引起工程B桩基特力层压缩沉降及桩身的负摩擦,从而导致桩基的异常沉降。  相似文献   

12.
自实际的桩顶向下一定范围内的桩身视为长度不大于实际基桩的一根假想桩基(即"虚桩")。根据Geddes解,计算"虚桩"桩侧摩阻力引起的"虚桩"桩端平面下方土体附加应力。分析软土、粘土和强风化地层中基桩受荷后不同时期承载力试验结果,提出沉降稳定基桩总体承载力提高幅度限值。根据土体附加应力水平,结合相关规范对地基土受荷后承载力评价的规定,提出沉降稳定的桩基础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抗力系数取值方法。进行了同一场地下的试桩和工程桩受力现场监测。试桩桩基采用静载荷试验方式加载,工程桩桩基通过上部结构施工加载,通过试桩确定桩侧摩阻力标准值。采用本文方法对工程桩桩基的侧摩阻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偏于安全。对于沉降不稳定的桩基,亦根据Geddes法原理,提出了桩侧摩阻力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Geddes应力解为基础,考虑土体的三向应力分布,并根据土的Duncan-Chang本构模型和基础沉降计算的修正分层总和法,建议了单桩沉降计算新理论。该理论与以往基于Geddes应力解计算单桩沉降方法相比,作了如下改进:(1)考虑了地基土的三向应力分布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2)考虑了土本构模型(Duncan-Chang模型),因而能计及土体非线性特性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3)采用修正分层总和法理论,能考虑土体成层分布特性以及侧向变形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因而该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更趋完善,而且计算量适中,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东清  毛宗原 《市政技术》2010,(Z2):205-207
对采用后注浆技术的试桩进行试验检测。通过桩身埋设的应力计,检验后注浆技术对大直径桥桩单桩承载力及桩基沉降的影响,并将测试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实践证明后注浆技术对单桩承载力的提高和桩基沉降的减少有显著作用,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姚笑青 《结构工程师》2004,20(4):64-67,17
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是桩基沉降计算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目前常用的Boussinesq和Mindlin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对大桩数的建筑桩基和小桩数的桥梁桩基的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6.
分层地基模型|桩筏基础|沉降|非线性|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杰  黄茂松  李波  顾倩燕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2):1811-1817
基于改进的分层地基模型,考虑桩–土–筏的共同作用,提出了刚性桩筏基础非线性分析方法。地基附加应力计算考虑土层参数的变化,采用层状弹性体系的Burmister应力解;地基变形采用分层总和法,所采用的计算参数压缩模量和一维回弹模量试验确定方便。通过简单的室内一维加卸载试验确定其随加卸载次数的变化,进一步得到桩筏基础在重复加卸载下的沉降规律。对单桩和桩筏基础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可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桩—网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量的三点推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合在天然软土地基上快速建造路堤类构筑物的需要,可采用桩-网复合地基这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适合的计算其工后沉降量的方法。路基沉降观测曲线包含了“网-桩-土”体系共同作用的丰富而全面的信息,以此为基础,考虑桩-网复合地基的具体情况,推导了三点法计算工后沉降量的公式。分析表明,该公式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相同条件下,不同桩距建筑物沉降变形的监测,得出挤土桩沉降变形随桩距减小而增大的结论;分析挤土桩沉降变形规律和非挤土桩的不同,即沉降变形和附加应力非完全对应的关系;给出挤土效应引起的桩基质量问题,应用非挤土效应的桩进行处理的建议,这对于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用Mindlin应力解求单桩沉降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罡  林荫 《地下空间》2001,21(3):173-177
以Mindlin应力解为基础,推导了任意桩侧摩阻力分布形态时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单桩的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单桩的沉降量计算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桩基减少桩数与沉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单回顾上海桩基设计历史,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论证桩基减少桩数与沉降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桩基沉降的合理计算,从而提出系列桩基沉降计算方法,以综合确定合理的桩基沉降值.最后,对上海桩基沉降容许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