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所发生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56例病例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以变态反应为常见,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自身因索、临床用药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结论 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上报的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31.2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5.83%);涉及12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9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金额,DDDs,D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心血管类用药金额、DDDs增长明显。结论:我院中药制剂应用呈增长趋势,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其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院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冬红  方琦  臧旭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02-180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7;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为ADR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而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概率最高(占71.71%).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认识,针对其常见的原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53例ADR中,轻度不良反应者占73.58%,中度不良反应者占20.75%,重度不良反应者占5.67%.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并非无毒无害,应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43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本地区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预防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到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诱发的不良反应432例,涉及37种药物,累及人体17个系统,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82例.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田晓亮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48-248
目的:调查2008年5月~2010年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此期间中药注射剂产生2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是抗感染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涉及川琥宁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1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0岁)发生不良反应率高,占7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用药后6~60 min不良反应率高,占79.0%。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高危药物、高危患者、高危时间段重点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13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晓  徐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14-116,12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13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ADR呈多发性,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临床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均可导致ADR的发生。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规范管理,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和不良反应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和构成比均逐年上升,其中艾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稳居前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DDDs逐年增加。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降低。结论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使用趋于合理,基本能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状,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各科室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报的13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130例的不良反应报告中,62例是因为中药注射剂所导致的。女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男性,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才能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及2008年~2011年上报的17例ADR报表结果,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全国共有抗肿瘤中药注射剂16种,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中以皮肤损伤最多.药品说明书描述不全面,应进行规范、完善.结论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使用广泛,应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做到辨证施治、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8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1大类12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伞身性损害.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针对本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上报的53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关系密切,以注射剂、静脉滴注居多;ADR的临床表现多为皮肤损害,其次为发热、头痛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对中药ADR的监测应视为重点,对静脉给药应慎重,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院2008~2010年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用药分析与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逐年增加,增长率为13.29%和19.56%,分别占全年药品总用药金额的6.37%、5.79%和6.04%,其中,培斯汀粉针DDDs 3年均稳居首位。结论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辨证施治,增强其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付芳  刘玉华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28-128,131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销售中药注射剂数据资料,应用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中药注射剂的用鼍、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8年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应用频率均排在首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用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分析我院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10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108例不良反应涉及4类21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症状多见,其次为消化道反应及发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比40岁以下高.结论 中药注射剂可引起不良反应,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以期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5月107例因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常见品种进行统计.结果 引发的因素是多样性的,较常发生的有双黄连、血塞通、蝮蛇抗栓酶、清开灵、葛根素、穿琥宁等.结论 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辨证论治,避免联合用药,控制滴速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2012年收集的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所涉中药注射剂品种及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占26.39%;7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70例采用静脉给药;72例不良反应是由6类17个品种所致,累及人体6大系统。结论 医院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