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省紫金县布心矿区内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圈定了主要成矿元素Ag、Pb、Zn、Sn、Sb等的地球化学异常,着重分析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和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同时与已知矿化蚀带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为矿区的下步找矿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区内Sn、Pb、Zn是主要成矿元素,Ag、Sb是主要指示元素,Ag、Pb、Zn、Sn、Sb等元素异常具多重叠产出、成带分布、突显综合异常特征。本次圈定了As-Ag-Pb-Sb-Sn综合异常带(AP1)、Ag-Pb-Sb-Zn-Sn综合异常带(AP2)和Ag-As-Sn综合异常带(AP3)3个综合异常带,其中AP1和AP2分别与区内已发现的Ⅰ和Ⅱ两条硅化黄铁矿化带相吻合,并在Ⅰ号硅化黄铁矿化带中圈出了V1和V2两条铅锌锡矿体,找矿效果明显。因此,加强对该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分析,对下步找矿突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繁昌县小紫山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铜多金属矿处于安徽沿江成矿带中段,繁昌成矿区东南缘。结合该区1∶5 000地质测量、1∶5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Cu、Pb、Zn、Mo、As、Sb、Bi、Au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如下分析:首先运用迭代法计算出了测区各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并圈定了区内单元素的异常范围;然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厘定了区内成矿元素组合,圈定了3处综合异常带作为找矿靶区,即位于测区东北端以Cu、Pb、Zn、Mo为主的Ⅰ#综合异常带和以Cu、Pb、Zn、As、Sb、Bi为主的Ⅱ#综合异常带以及位于测区中部以Cu、Pb、Zn、Mo为主的Ⅲ#综合异常带。研究表明:区内Cu、Pb、Zn、Mo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套合程度高,主要沿NE向呈带状展布,异常强度东高西低,与区内构造蚀变带和地表矿化体对应较好,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丰富完整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条件、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类比邻近同类型铜多金属矿床,认为区内形成中—低温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河南黄梅草脑一带地处太行山构造-岩浆多金属成矿带南段,为一套早古生代台地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比分析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Pb异常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Pb异常,认为Pb异常重现性好,且伴生Zn、Ag等元素组合。通过化探异常查证,发现了5条铅矿(化)体,w(Pb)为0.02%~17.33%,w(Zn)为0.05%~2.81%,w(Cu)为0~1.7%。研究表明:(1)区内张夏组二段灰岩与三山子组二段白云岩为铅矿的成矿母岩,断裂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上升通道,从而严格控制着铅矿(化)体的分布;(2)采用1∶5 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槽探揭露的方法找矿效果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找矿模型,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铅锌矿(化)体,表明靶区内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梧  戴塔根  成涵 《金属矿山》2015,44(3):123-127
在对罗富东桥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并对异常特征进行了解译评价,结果表明:①地表地球化学扫面显示矿区内发育有Sb、Zn、Cu、As、Pb、Hg异常,其中Ⅱ号综合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极其有利,围岩蚀变普遍发育,发现多条矿(化)脉,异常范围宽、强度大,Sb异常形态呈EW向似环状分布,极大值为252× 10-6,平均值为37×10-6;②Sb、Zn、Pb、Sn、Cu、Ag等成矿元素浓集中心较吻合,As、Hg等元素异常较强,异常中心与成矿元素异常中心较吻合;③M2磁异常呈散点状、串珠状分布,构成近东西向的串状异常,且与发现的矿化线索一致;④更龙坡矿区视极化率平均值为2.746%,显示有硫化物的存在。综合上述矿区地质、化探、物探信息,对区内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圈定了更龙坡找矿靶区,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竹园西铜钼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成矿区带属桐柏—大别钼成矿带,为铜钼多金属成矿有利地区。为深入研究该区成矿潜力,在区内开展了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及槽探、钻探等系统的矿床勘查工作。矿区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内铜钼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岩体与构造,灵山岩体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并在断裂交汇部位可形成富矿体;(2)矿区圈定的2条Mo矿体和1条Cu矿体均赋存于花岗斑岩中,矿床具有斑岩型钼矿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槽探、钻探揭露的找矿技术流程,在区内圈定了2处钼矿找矿靶区(靶区A和靶区B),经工程验证发现靶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斑岩体及多条钼矿体,且靶区A内钼矿体估算的(控制)+(推断)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综合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并与邻近同类型矿床进行类比,认为竹园西铜钼矿区中深部成矿潜力相对较大,可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天子堂矿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的初步分析,对元素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发现As、Au、Sb为矿区具有一定潜力的找矿元素。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元素异常强度分析,认为Ⅲ、Ⅴ号元素组合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指示意义,可作为后续工作的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呼伦贝尔市大门德力林场一带找矿依据,在该区开展了1∶5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采集的8 740件土壤样品首先进行了元素相关特征参数统计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地质背景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地质子区,并对各子区内的土壤样品分别开展元素相关特征参数统计;最后根据单元素特征圈定了单元素异常及组合异常。结果表明:(1)研究区为Cu、Pb、Zn、Mo、Bi、W等金属的重要成矿区域,上侏罗统玛尼吐组、下白垩统白音高老组为Mo、Sb的重要成矿单元,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为Pb、Cu、Bi、Mo的重要成矿单元,晚石炭世及晚侏罗世侵入岩为Pb、Bi的重要成矿单元;(2)Cu、Pb、Zn、Mo、Sb、W、Bi在各地质单元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相应的地质单元则为该元素的成矿有利找矿靶区;(3)研究区内圈定的14种1∶50 000土壤单元素异常分别为Au 19处、Ag 31处、Cu 35处、Pb 29处、Zn 19处、W 20处、Sn 27处、Mo 24处、As25处、Sb 23处、Bi 25处、Hg 26处、Co 16处、Ni 20处;(4)对研究区内圈定的各单元素异常按套合程度确定为组合异常,共圈定了1∶50 000土壤组合异常30处,其中,位于大门德力林场东北部的Ht-6组合异常由Sb、Bi、As、Ag、Cu、Pb、Mo、Sn、W等单元素异常组成,为研究区内钼矿最有利的找矿靶区。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陕南何家垭地区(研究区)地处勉略宁三角区,是铜、镍、铁、金、猛、锌等多金属矿重要的富集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潜力。为明确研究区找矿方向,缩小找矿靶区,在区内对Ti、V、Mn、Zn、Cu、Pb、 Ni、Au、As 9种元素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针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元素含量,进行了相关参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富集系数)统计并结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V、Mn、 Cu、Ni、Au、As 、Zn成矿潜力较大, Pb成矿潜力较小。根据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共圈定2处找矿靶区,A靶区一处与B靶区一处。A靶区中Cu、Ni、Au、As、Mn、 Zn异常强度分别为137.1×10-6、91.7×10-6、2.45×10-9、39.8×10-6、1 512×10-6、128×10-6;B靶区中Ti、V异常强度分别为9 810×10-6、259×10-6。综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 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与物探信息对找矿靶区进行了成矿潜力分析,认为A靶区具有寻找岩浆熔离型铜镍等多金属硫化物矿的潜力,B靶区具有寻找热液蚀变型钛磁铁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金家垭锑矿床位于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较好。为深入探讨矿区找矿潜力,分别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并对矿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①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水沟口组底部一套黑色硅质岩及土黄色黏土岩部位;②韧性-韧脆性构造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空间,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改变,锑及其他有用元素在有利部位发生沉积富集,从而形成锑矿床;③采用1∶50 000 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 地质草测→1∶2 000 岩石测量→槽探揭露方法的找矿效果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锑矿体,表明靶区内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白山林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元素的富集和离散特征、元素组合特征、组合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Ag、Pb、Zn、Mo为区内具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根据区内成矿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了找矿远景区4处,明确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是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首次发现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得益于化探野外方法技术的改进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快速立项对地物化资料开展综合研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缩短了异常圈定、靶区优选、找矿突破的时间周期,提高了勘查工作效率。夏日哈木矿床发现不仅实现了青海地质找矿矿种和类型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青海无大型镍矿的历史,其发现和勘查过程也说明对于重要成矿带化探数据的二次开发,特别是从以往大量弱小的、尚未检查的化探异常筛选出具有找矿意义异常,并进行及时验证对于获得找矿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夏日哈目矿床的发现也对地质找矿及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拓展了东昆仑地区及柴达木周缘的找矿新思维及找矿空间。这项工作充分表明在任何重要的成矿区带,选用合适的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是矿床发现的重要手段,对指导重要成矿带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工作部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五河县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蚌埠隆起区东段。研究区构造特征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本区具有良好的金多金属矿成矿背景。为了进一步揭示本区域成矿特征,指导后期找矿工作,对该区域的矿床普查资料认真总结,同时结合区域物化探数据、矿石镜下及实验室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河县金矿床均定位于晚太古界五河群西堌堆组地层中;矿体形状复杂,分枝复合常见,层控特征显著。本区地层中Au、Ag、Cu、Pb、Zn、As、Sb等元素的背景含量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含量。根据物化探异常、地层及岩性、北东向构造等特征将本区初步划分成四个找矿远景预测区;首次提出在今后找矿工作中加强对负磁异常分布范围的研究;五河县金矿床找矿预测具有"三位一体"指示成矿特征,即地层岩性、物化探异常和北东向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藏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成矿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矿床内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研究,认为矿区内的Cu、Pb、Zn、Ag、Bi、Au、Hg、Sb、As 9种元素呈正相关,与铜铅锌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组合为Cu-Pb-Zn-Ag-Bi;利用异常下限圈定出了Cu、Pb、Zn、Ag、Bi元素异常区,确定了具有找矿潜力的叠加异常区3个:1#异常区Cu、Zn、Pb、Bi和Ag元素异常叠加显著,异常浓度集中,具有寻找矽卡岩型矿的潜力;2#异常区内土壤样化学分析中Pb元素的异常高达3 800×10-6,Zn元素的异常高者也有5 000×10-6,具有一定的寻找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的潜力;3#异常区受断裂叠加改造和后期岩浆侵入的影响,Cu异常浓度集中,土壤样化学分析中Cu元素品位值达到0.2%,具有一定寻找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后山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异常分析,认为后山铜矿区与邻近的铜矿峪铜矿床属同一地质成矿带,具有与铜矿峪铜矿类似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含矿层位、构造、斑岩体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对工程揭露的矿体赋存部位、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寻找隐伏矿的思路,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南何家垭地区(研究区)地处勉略宁三角区,是铜、镍、铁、金、猛、锌等多金属矿重要的富集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潜力。为明确研究区找矿方向,缩小找矿靶区,在区内对Ti、V、Mn、Zn、Cu、Pb、 Ni、Au、As 9种元素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针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元素含量,进行了相关参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富集系数)统计并结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V、Mn、 Cu、Ni、Au、As 、Zn成矿潜力较大, Pb成矿潜力较小。根据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共圈定2处找矿靶区,A靶区一处与B靶区一处。A靶区中Cu、Ni、Au、As、Mn、 Zn异常强度分别为137.1×10-6、91.7×10-6、2.45×10-9、39.8×10-6、1 512×10-6、128×10-6;B靶区中Ti、V异常强度分别为9 810×10-6、259×10-6。综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 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与物探信息对找矿靶区进行了成矿潜力分析,认为A靶区具有寻找岩浆熔离型铜镍等多金属硫化物矿的潜力,B靶区具有寻找热液蚀变型钛磁铁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兴宁盆地位于NE向邵武-河源断裂带与五华断裂带的夹持区,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有利的地层、岩浆岩、物化探条件,优越的成矿构造环境和极其发育的铀矿化、异常点。结合区域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该区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潜力。结果表明:区内区域性深大断裂旁侧次级硅化带或辉绿岩组带的发育部位,尤其是硅化带与中基性岩脉交汇,且出现硅化、赤铁矿化、次生铀矿化与各类物化探异常叠加的地段是铀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卡房钼矿区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与华北陆块南缘结合部位,隶属于秦岭—大别成矿省东秦岭多金属成矿带。结合矿区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等成果,对区内地质特质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卡房地区的老君山岩体附近存在高温元素(W、Mo、Bi)—中低温元素(Cu、Pb、Zn)—低温(Au 、As、Ag)元素环带状异常组合;矿区高磁异常值为-300~120 nT,矿区南部存在一正、负值异常的梯度带;利用大地电磁测深(EH4)测得在矿区洛沟一带的地表以浅500 m处的电阻率对数值为0.8~1.2,推断为矿化所致,并通过钻孔验证发现了含矿岩体;通过系统的地质矿产工作在矿区发现了5条赋存于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中的钼矿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卡房地区圈出了2处钼找矿靶区并对其开展了成矿预测,认为靶区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分析结果为研究老君山岩体与钼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藏南锑金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热液脉型矿床之一,在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以及已发现的隐伏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的产出严格受近SN、NW—SE向高角度正断层控制,陆热组(J1-2l)地层及矿区南部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穹窿共同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成功勘查出隐伏矿体的特征归纳了综合找矿预测标志,即地表铁帽露头、土壤地球化学强异常(Pb+Zn强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AMT)剖面上明显的电性突变界面(含矿断裂构造),并进行了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工作,在40#勘探线以东发现了类似的综合异常带,并圈定了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扎西康矿床是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因素的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预测方法在隐伏矿体勘查过程中成效显著,所圈定的找矿靶区可作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