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次给药法预防多西他赛过敏反应的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128例使用多西他赛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输注多西他赛296例次,采用分次给药法,先将多西他赛20 mg稀释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若无不良反应则将余量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余量1 h滴完.对照组输注154例次.将多西他赛1次药量全部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h滴完.两组输注前给予激素预处理,输注中观察并记录患者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过敏反应19例次(6.42%),对照组21例次(1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过敏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次给药法能有效减少多西他赛过敏反应的发生,避免因治疗被迫中止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2.
吴双伟 《护理学杂志》2006,21(12):36-37
目的 减少静脉输注营养液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 将180例采用留置针输注营养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0例。分别采用5ml稀释肝素液脉冲式封管(观察组)、5ml稀释肝素液匀速推注封管(对照1组)、0.9%氯化钠注射液5ml脉冲式封管(对照2组)。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1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P〈0.05,P<0.01);较对照2组堵管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P〈0.05,P〈0.01)。结论 采用5ml稀释肝素液脉冲式封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73例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咏炎(均为Ⅲ度)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50%硫酸铗湿敷,观察组(36例)给予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局部环型封闭后再行50%硫酸镁湿敷,24h后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局部环型封闭后用50%硫酸镁湿敷处理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全、合理的静脉输液巡视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2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治疗,均调节输液滴数为60gtt/min,每5分钟巡视1次,观察组输液滴速下降时,调整为60gtt/min,对照组不作调整;记录两组的输液时间和输液滴速。结果观察组输液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输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同时间段两组输液滴速比较,除第1次外,其余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对外科骨折、无心肺损伤和疾患的患者输入一般液体治疗时,输液的前1个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1次,尔后每15分钟巡视1次,既可保证液体匀速进入,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不同溶剂输液对其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对172例T2DM患者在5d的观察期内予等剂量疏血通输液治疗.第2、3天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为溶剂,第4、5天以加入4U胰岛素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为溶剂。结果输液开始时患者血糖均有升高,输液结束随即缓慢下降,其中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者血糖下降更快,下降幅度更大,输液结束时及结束2h采用不同溶剂输液患者组间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者除外)行输液治疗时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以避免医源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赵芳  王涛  王宣 《护理学杂志》2008,23(6):23-25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输注麦芽糖后用不同型号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的差异,探讨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麦芽糖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输入10%麦芽糖注射液250ml和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于空腹和输注第1、2、3小时各时点采集静脉血和指尖血分别用日立76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仪法)、GDHNAD快速血糖仪(氧化酶法)及GDH—PQQ快速血糖仪(脱氢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输注麦芽糖后1h,氧化酶法所测血糖值与生化仪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第2、3小时显著低于生化仪法(P〈0.05,P〈0.01),但其值仍高于正常值上限,属安全范畴;糖尿病患者输注麦芽糖后1~3h脱氢酶法测定的血糖值显著高于生化仪法(均P〈0.01)。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后1h氧化酶法和脱氢酶法测定值与生化仪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第2、3小时显著低于生化仪法(P〈0.05,P〈0.01),2种方法所测血糖变化趋势类似。结论糖尿病患者输注麦芽糖后,氧化酶法测量的血糖值较为合理,脱氢酶法测定的血糖值显著偏高,输注麦芽糖者不宜用GDH-PQQ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方案(D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中心非对照Ⅱ期临床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人组。DOX方案为: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2h: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2h:卡培他滨1000mg/mz.2次/d.口服。1~14d;每21d为1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30例患者均根据RECIST标准评估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5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10.0%(3/30),疾病控制率为93.3%(28/30)。中位随访时间261d,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7d,中位总生存期466d。不良反应:18例(60.0%)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13例(43.3%)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30.0%)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8例(26.7%)发生Ⅲ~Ⅳ度乏力。结论D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有一定的耐受性.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硅胶袋气舱加压给氧(简称局部加压给氧)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将11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在凯时10μ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换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硅胶袋气舱局部加压给氧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77.4%;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自制硅胶袋气舱加压给氯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显著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用理想的溶媒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减轻患者的疼痛。方法通过循证护理,运用循证结果.对39例患者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117例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117例次(循证组)。比较注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循证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皮下注射胸腺肽α1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显著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0.
张艳 《护理学杂志》2007,22(1):14-14
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当连续静脉输入注射用安灭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长春西汀时,输液管中液体呈乳白色,更换输液管后液体澄清,患者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对此现象笔者进行了实验观察,按照临床实际应用方法配制:将注射用安灭菌2.4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将长春西汀3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