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Fe3O4/C复合材料是一类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其较低的电导率和显著的体积效应导致循环稳定性不够理想。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乙酰丙酮铁和聚丙烯腈(PAN)为前驱体制备Fe3O4/C复合纳米纤维自支撑电极,通过在纺丝液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引入孔隙缓解体积效应,通过高速收丝技术形成取向纤维膜以提高自支撑电极导电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热重分析仪(T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和电池测试系统,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PMMA的引入显著增加了中孔和大孔数量,高速收丝下纤维排列更加有序。孔隙的增加显著提高了Fe3O4/C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比容、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所得的取向多孔Fe3O4/C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710 mAh/g的高可逆容量,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后依然...  相似文献   

2.
FeNb11O29由于其高的理论充电容量(400 mAh·g-1),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报道的FeNb11O29实际容量仅有168~273 mAh·g-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Ga掺杂FeNb11O29材料的方法,成功合成了GaxFe1-xNb11O29(x=0.1,0.2)。结果表明,Ga0.2Fe0.8Nb11O29的电导率比FeNb11O29提高了两个数量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Ga掺杂不会改变FeNb11O29的正交剪切ReO3晶体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材料的微观形貌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电化学实验表明,Ga0.2Fe0.8Nb11O29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C时,Ga0.2Fe0.8Nb11O29充电容量为290 mAh·g-1,当电流密度达到5 C时容量仍能保持145 mAh·g-1,此外,Ga0.2Fe0.8Nb11O29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5 C时循环1 000圈之后,容量保持率为91.0%,而不掺杂的FeNb11O29的充电容量仅有107 mAh·g-1,容量保持率仅为55.9%。利用Ga掺杂改善FeNb11O29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硅(SiO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放电电位低、成本较低等特点,但存在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体积膨胀严重以及容量衰减过快等问题。以石油沥青为碳源,利用硅烷偶联剂KH-540对纳米α-Fe2O3模板剂进行表面化学包覆,然后将硅源修饰模板剂与碳源混合,经碳化、酸洗等步骤得到高分散SiO2/石油沥青基多孔碳(SiO2/PC)。所得SiO2/PC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900圈后仍具有640 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度纳米化的SiO2在高温碳化过程原位生成,紧密牢固地负载于多孔碳表面,提高了其导电性,同时能够有效缓解SiO2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抑制SiO2的团聚或粉化,从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阴离子置换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米粒状FeS2/C纳米材料。所制备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优异的电解液浸润特性,以及缓冲材料体积变化的能力。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FeS2/C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以及优秀的倍率性能,100 mA·g-1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高达1100 mA·h·g-1,在2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有866 mA·h·g-1可逆比容量。研究结果为其他核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单的超声、冷冻干燥和热还原相结合的自组装方法,设计和构建了纳米硅核/间隙/无定形碳壳层/石墨烯(Si/void/C/graphene) 三维有序纳米复合结构。在该结构中,纳米硅核与碳壳层之间的空隙有效避免了硅的巨大体积膨胀对碳层的破坏,大幅度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将Si/void/C纳米结构嵌入在石墨烯层与层之间,利用石墨烯卓越的导电性和柔韧性,进一步缓冲了硅材料的体积效应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该复合材料在4200 mA·h·g-1(1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比容量仍高达1603 mA·h·g-1;在67 A·g-1(16 C)的高倍率下,比容量仍有310 mA·h·g-1,显示出了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Bi2S3是一种有潜力的转换合金化负极材料,它具有较高的首次可逆钠离子充/放电容量567.6m Ah·g-1/744.2m Ah·g-1和钾离子充/放电容量464.3m Ah·g-1/984.5m Ah·g-1,但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均有待改善。同步进行掺氮碳层包覆(Bi2S3@NC)和石墨烯包覆(Bi2S3@rGO)实验后,发现NC包覆效果不明显,而rGO在较少容量损失的前提下,大幅改善循环稳定性,经100次循环后分别用于钠离子和钾离子存储均可维持100m Ah·g-1左右的可逆容量。且倍率性能改善更为明显,2000mA·g-1时,Bi2S3@rGO仍能保持183.9mAh·g-1的高可逆钠离子存储容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Fe3+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交联所获得的产物进行热还原生成的热还原石墨烯包裹Fe3O4结构(Fe3O4@TRGO)。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表征其的组成与形貌。并研究了Fe3O4@TRG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储锂性能。热还原石墨烯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抑制了Fe3O4的体积膨胀,其三维结构提高了电子传输速率。拥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A/g电流密度下,循环12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775.06mAh/g),且在大电流密度下也保持良好的性能(1A/g电流密度下循环110圈后容量为592.49mAh/g)。  相似文献   

8.
采用酸刻蚀诱导的原位生长法在α-Fe2O3纳米片表面修饰聚吡咯,其中对甲苯磺酸起到刻蚀与掺杂的作用,Fe2O3纳米片表面被刻蚀出的Fe3+作为氧化剂,使得吡咯在Fe2O3纳米片表面聚合生长,对甲苯磺酸根作为对阴离子掺杂于聚吡咯分子结构中,得到Fe2O3@PPy复合纳米片。通过调节刻蚀环境与Fe2O3纳米片的投料量控制聚吡咯的修饰量,制得系列Fe2O3@PPy复合纳米片。当对甲苯磺酸和Fe2O3摩尔比为12:1时,Fe2O3@PPy复合纳米片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 C下的初始容量为468.7 mA·h·g-1,循环500次后仍保持414.5 mA·h·g-1的容量,容量保持率...  相似文献   

9.
Na3V2(PO4)3具有稳定的高共价三维骨架和高钠离子电导率,能够满足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大多数要求。然而,聚阴离子基团的宽带隙特性导致其电子导电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倍率性能。针对此问题,本工作通过静电纺丝法对Na3V2(PO4)3进行碳包覆和纳米化改性,制备出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研究发现,热处理的时间是构建稳定碳结构框架及控制纳米颗粒在纤维内部的尺寸和分散的关键因素。碳化时间为4 h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由均匀直径的200 nm左右纤维组成,表面有丰富的孔洞,Na3V2(PO4)3颗粒被纤维包裹在内部。该复合纤维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95.5 mAh g-1,6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3.4%;在50和100 C的高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也能分别高达4...  相似文献   

10.
锂硫电池以其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储量丰富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多硫化锂严重的穿梭效应等缺陷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为了能有效抑制穿梭效应、改善锂硫电池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结晶良好、元素分布均匀的一维氮化钒纳米线,将其作为隔膜修饰材料后,电解液间的浸润性得到了改善,离子传输性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修饰层的形成有效地覆盖了初始隔膜较大的孔洞,从而有效抑制了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得到了提升。0.1C下的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055 mAh·g-1,0.5C、1C、2C、5C下的放电容量也能分别维持在862m Ah·g-1、803m Ah·g-1、736m Ah·g-1和651m Ah·g-1,1C循环后的容量能维持在641 mAh·g-1。当正极硫负载量为3 mg·cm-2时,3C循环后的容量也能维持在645 m Ah·g-1。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解反应中大比例质量损失和大量气体产生,制备出具有40.369m2·g-1大比表面积的多孔FeF2材料。多孔结构为FeF2材料构建了优异的离子和电子导电通路,表现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2C、5C和15C的倍率下分别表现出589.21mAh·g-1、406.95mAh·g-1和83.53mAh·g-1的高放电比容量。在0.5C和2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02.5mAh·g-1和267.9mAh·g-1。该结果为电池正极材料提升倍率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任博阳  车晓刚  刘思宇  王满  韩兴华  董婷  杨卷 《化工学报》2022,73(10):4745-4753
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是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以富含芳香结构单元的煤液化固体残渣为碳源,结合KCl/CaCl2熔融盐的结构导向作用,可控制备了二维多孔碳纳米片(carbon nanosheets, CTx),并探究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通过调控碳化温度可对煤基多孔碳纳米片的微观结构进行优化,在1000℃下制备的二维碳纳米片样品(CT1000)具有相对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缺陷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0.1 A·g-1 的电流密度下,其可逆比容量为221.4 mAh·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时,比容量可以保持在124.4 mAh·g-1,倍率性能优异。此外,在1 A·g-1 的电流密度下经20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4.2%,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任博阳  车晓刚  刘思宇  王满  韩兴华  董婷  杨卷 《化工学报》1951,73(10):4745-4753
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是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以富含芳香结构单元的煤液化固体残渣为碳源,结合KCl/CaCl2熔融盐的结构导向作用,可控制备了二维多孔碳纳米片(carbon nanosheets, CTx),并探究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通过调控碳化温度可对煤基多孔碳纳米片的微观结构进行优化,在1000℃下制备的二维碳纳米片样品(CT1000)具有相对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缺陷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0.1 A·g-1 的电流密度下,其可逆比容量为221.4 mAh·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时,比容量可以保持在124.4 mAh·g-1,倍率性能优异。此外,在1 A·g-1 的电流密度下经20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4.2%,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石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有限的理论容量和较慢的充电速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开发更高容量且兼具快充能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研究重点。利用蔗糖与浓硫酸脱水反应得到初始硬碳(R-HC),并在NH3/Ar气氛中退火,得到了氮掺杂的多孔硬碳(N-HC)。N-HC具有丰富的超微孔结构(孔径<0.75 nm)和较大的层间距(约为0.39 nm),使得锂离子在N-HC中的扩散系数能够达到9.0×10-8 cm2·s-1。在0.27 C和2.7 C (1 C=370 m A·g-1)条件下,N-HC负极经过680和1 400次循环后容量分别为704.0 m A·h·g-1和269.2 mA·h·g-1。尽管其首次Coulomb效率还有待提高,N-HC负极已初步达到锂离子电池的快充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锰基材料会发生材料体积膨胀、锰的溶解、锌的腐蚀以及水的分解等副反应,从而减少电池使用寿命。为抑制二氧化锰体积膨胀,通过一步水热反应合成了由纳米纤维组成的微球嵌钾化合物(KMn8O16)。结果表明,在3 mol/L ZnSO4和0.1 mol/L MnSO4组成的电解液中加入40%(体积分数)的乙二醇(EG),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析氢副反应,同时,EG可以作为低温电解液使用。KMn8O16纳米纤维微球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高的比容量。电流密度为200 mA/g时,经过100次循环,容量约为200 mA·h/g,即使在1 000 mA/g大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容量仍能达到150 mA·h/g。  相似文献   

16.
王捷  李圆  赵海雷 《化工学报》2020,71(4):1844-1850
通过软模板法(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结合后续空气气氛热处理制备出纳米颗粒组装三维Co3O4微米花负极材料。研究中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循环伏安测试(CV)、恒流充放电测试以及交流阻抗测试(EIS)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o3O4微米花材料独特的结构优势赋予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电极具备约920 mA·h·g-1的循环可逆比容量;在5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的循环可逆比容量为757 mA·h·g-1,容量几乎无衰减。大电流循环性能测试显示,所制备电极即使在2 A·g-1电流密度下依旧具有476 mA·h·g-1的循环可逆比容量。简易、有效且低成本化的高性能微米花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制备工艺将大大加速转换型电极材料的实际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简单的静电纺丝结合刻蚀和硫化策略获得了FeS2@碳纤维(FeS2@CFs)薄膜电极,每个独特的蛋黄蛋壳结构单元与全方位三维碳纤维导电网络之间的协同效应赋予了电极材料优异的锂存储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5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容量仍能保持在415.4 mAh·g-1,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循环400圈的循环之后可逆容量约为977.9 mAh·g-1。更重要的是,前驱体材料具有很广泛的扩展性,这可为柔性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柔性TiO_2@CNFs@SnS_2复合纳米纤维薄膜。超薄的SnS_2纳米片生长在TiO_2的碳纳米纤维上形成分层独特的柔性纤维薄膜,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备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300次,可逆容量能保持在400 m A·h/g左右。此外,该电极也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即使在2 A/g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可逆容量仍达100 m A·h/g以上。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功能化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BMIMTFSI)作为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用于抑制有机溶剂的氧化,以提高碳酸酯类电解液的耐高压性。分别采用充放电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法(CV)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LiNi0.5Mn1.5O4/Li电池的电化学行为和LiNi0.5Mn1.5O4材料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在电解液中添加20% (体积分数)BMIMTFSI时,LiNi0.5Mn1.5O4/Li电池在室温、0.2C下的最高放电比容量是126.81 mA·h·g-1,5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09.36 mA·h·g-1,比在1 mol·L-1 LiPF6-EC/DMC电解液中的放电比容量提高了91.7%;且该电池在0.2C下循环5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在95%左右,比用碳酸酯类电解液提高了近10%。SEM结果表明,在碳酸酯类电解液中加入BMIMTFSI后,LiNi0.5Mn1.5O4电极表面附着了一层均匀且致密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  相似文献   

20.
王俊  贾庆源  郭瑞丽  张建树 《化工学报》2016,67(10):4282-4289
采用亲水的PAN为成膜材料,制备了掺杂H1.6Mn1.6O4的PAN-H1.6Mn1.6O4锂离子筛膜。通过SEM、Li+静态吸附实验、(NH42S2O8对锂的洗脱实验和卤水中吸附实验,研究了锂离子筛的添加量对PAN-H1.6Mn1.6O4锂离子筛膜结构、Li+吸附-洗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浓度为10%(质量),H1.6Mn1.6O4的添加量为50%(质量)时,PAN-H1.6Mn1.6O4离子筛膜的吸附量为17.45 mg·g-1,达到粉末状吸附量的88.0%。以(NH42S2O8为洗脱剂,当浓度为0.3 mol·L-1、液固比为600:1、时间为12 h时,锂洗脱量为17.23 mg·g-1,锰溶损率仅为1.14%。在含有Na+、K+、Mg2+和Ca2+的罗布泊老卤卤水中,锂离子筛膜对Li+有很高的选择性。在卤水中进行10次吸附与解吸循环,吸附量从11.64 mg·g-1下降到10.94 mg·g-1,吸附容量仅损失6.0%。总体结果表明亲水性载体对H1.6Mn1.6O4吸附容量影响较小,温和的洗脱剂对锂离子筛膜的化学稳定性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