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日益广泛,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药师应做好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药学监护工作。近年来,药学监护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中药注射剂实施药学监护的原则与措施,临床使用中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溶媒;杜绝药物配伍禁忌;控制输液时的液体滴速;不超剂量、超疗程使用中药注射剂,做到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
胡兰兰 《中国药业》2014,(11):64-66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加强原料控制,提升产业标准,完善说明书与贮备过程,开发皮肤过敏试验诊断试剂,规范操作,加强用药监护,临床药师发挥药学服务作用,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等,可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注射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规范性,临床药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与说明书进行了整理、对比,分析诊疗方案调整用法用量的可能原因,并从药学角度对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提出药学监护。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诊疗方案推荐用法用量与说明书相比存在一定区别,如用量增加或减少、给药频次以及溶媒剂量增加等。多数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缺乏指导性,缺少基础的药动学研究,给药频次、溶媒剂量依据不足等问题,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应尽快开展,完善说明书修订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朱敏 《中国药业》2014,(4):64-66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超过5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累及8个系统;活血化瘀类品种涉及不良反应最多,热毒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居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81%,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占21.53%.结论 中药注射剂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操作,建议重视辨证施治,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不同角度探索开展中药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通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药物警戒信号,进行用药干预,保证用药安全;通过处方分析发现用药问题,规范用药行为;建立中药药学监护要点.更有利于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结果 通过加强中药药学监护,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用药更趋合理.结论 开展中药药学监护对于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其安全合理应用、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至2009年中药注射剂使用资料和相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年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作用于心脑血管类的活血化瘀药、补益药、抗肿瘤药占较大比例。在有效干预下,中药注射剂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情况减少。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隐患,严格控制适应证,进行有效干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赵慧  张威  甄健存 《中国药师》2013,16(5):748-75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进行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结合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对用药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重点对儿童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给药方法及停药时机进行监护,协助医师调整升白细胞、血小板治疗方案.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患儿实施药学监护,协同医师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01~2012—12收集到的有关中药注射剂的5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为8.9%,全部为静脉滴注;以中老年居多,占61.54%;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给药后30min内,占82.69%;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为23例,占44.23%。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晨静  李萍  曲海军  朱莉  王志 《齐鲁药事》2014,(11):669-67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013年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2012年以前无临床药师干预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剂型、不良反应的表现以及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前,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例数为127例,涉及3种剂型,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70.08%,比例最高。静脉滴注是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临床药师采用干预措施后,我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之前明显降低,占62.11%,说明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有效。结论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中医药显示出明确疗效。中药注射剂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诊疗方案中被推荐使用。本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在疫情防控中的基本用药特点,以加强药学监护为切入点,保障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监护中药注射剂用药规范性、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等环节引入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对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9~2011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用药金额(DDC)进行统计。结果: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明显增长,尤其是抗肿瘤类;活血化瘀类DDDs排序居前列。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恶性水肿型皮肤炭疽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根据恶性水肿型皮肤炭疽患者的药物治疗特点,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针对性提出用药建议。结果 通过药学监护,可提高恶性水肿型皮肤炭疽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协同临床医师优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疗过程,探讨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的确定,同时针对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监护。结果:通过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向临床提出合理化用药教育,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药相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临床药师是合理用药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监督者,承担着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具体任务。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临床药师服务质量,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文章介绍了某院中药临床药师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正在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现状,从药学查房、中药处方点评、中药不良反应上报、中药用药教育、中药用药咨询和药物治疗监护等内容出发,阐述了该院神经内科中药临床药师在开展有关中药合理用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探讨当前工作模式下中药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服务临床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合理的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住院药房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DDC)采用DDDs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药学干预方法包括: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异动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等。结果 2009~2010年,中药注射剂在住院病区的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增幅25.34%。在有效干预下,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减少。2010~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呈下降趋势。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减少10.36%、总DDDs减少16.66%。结论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药学干预是有效的。在临床治疗中,也要更加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17.
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芬丽  熊芬  罗骞  唐洪梅  席萍 《中南药学》2009,7(8):633-636
目的了解本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5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55例不良反应涉及9类19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合理规范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郑雪梅  温悦  孟德胜 《中国药师》2012,15(8):1172-117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某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药学监护模式。方法:结合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指南,对用药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尤对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注射剂营养药物等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患儿实施药学监护,协同医师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防止及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肺栓塞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保障肺栓塞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与随访,制订相应的药学监护措施,针对性提出用药建议。结果通过药学监护,明显提高了肺栓塞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尽量避免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20.
卓美兰 《淮海医药》2013,31(1):66-6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一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到的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53例(54.64%),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用药30min内ADR发生57例,占总例数的58.76%。引发ADR的中药注射剂中,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最多,占73.2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2.27%。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药学监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