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升温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运行故障类型,在发热条件下设备内部元器件的性能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是电力工作者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设备故障之一。红外测温技术是当前重要的电力设备升温发热故障检测形式,现探讨红外测温技术的主要功能、电气设备现场红外诊断实例与结果分析及红外测温技术应用的相关内容,旨在为电力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熊炜 《机电信息》2012,(12):90-91
红外测温技术能为设备的状态评价提供有效依据,是实现设备状态检修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某500 kV变电站发生的一起利用SAT-S160型红外热像仪发现设备温度过高的异常事故的处理,对部分500 kV变电站红外测温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带电检测技术在配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检测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带电检测技术的作用。其次,分析配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方法,包括局部放电的原理及配电设备的检测原则两方面内容。最后,研究带电检测技术在配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其主要包括红外测温检测技术的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应用及高频检测技术的应用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成像测温技术得到优化,推动电网维护管理工作改进,本文通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探测距离较远、温度分辨率较高等三个方面对红外成像测温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从电流致热、电压致热、综合致热,三个方面对变电站设备发热成因进行了讨论,又从同类对比法、表面温度判断法、绝对温度报警法三个方面对红外成像测温技术在变电站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林楠 《机电信息》2012,(27):87-88
介绍了红外测温技术的概念、运行原理、特点及其在变电运行中的实际应用、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针对变电站开关柜在长期运行中因零部件老化、粉尘污染等问题造成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燃烧的情况,结合现如今红外测温、光线测温、有源测温等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Zig Bee的无源测温方式。该方式能实时查看变电站开关柜内的温度,帮助检修及使用人员及时了解开关柜内的温度,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设备发热燃烧的情况,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使劳动生产率、供电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使电力部门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从而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在变电站开关柜测温系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过程受环境温度、测温距离和大气湿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测温颇具挑战。为了满足复杂环境中精确测温的需求,分析并研究了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补偿技术。首先,针对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输出辐射温度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辐射温度预测算法,实现了不同工作温度下辐射温度的精确预测;其次,针对测温过程中的红外辐射大气衰减现象,设计了基于大气传输软件的近地红外辐射大气透射率计算方法,实现了大气透射率的准确、快速、便捷计算;最后,整合关键误差补偿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并实验验证了以上关键技术对于提高红外测温精度和环境适应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准确、快速获取企业生产现场数据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手持红外测温终端的设计.介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和优势、红外测温系统结构和信号处理电路的组成,阐述了新兴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在红外测温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电器表面温升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温升检测技术,引入光学图像以增强红外图像的可视性,从而建立了一套运用红外热像仪对电器可触及表面温升进行检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红外测温方法比传统的热电偶测温方法效率离、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从变电站高压设备触点测温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厂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在线红外测温系统,介绍了红外探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及优势,并阐述了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筒形锻件外形尺寸无法实现在线测量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红外测温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的筒形锻件内外径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中温度信息由红外双色测温系统测得,外径尺寸信息由激光扫描技术测得。对红外测温原理进行研究,根据测量现场的情况构建红外双色测温系统,减小现场恶劣环境和锻造过程中锻件表面氧化皮对测温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在传热学的基础上推导筒形锻件导热微分方程,建立筒形锻件温度与尺寸的关系,结合锻件内外表面的温度信息和外径尺寸信息求得内径尺寸的大小,从而实现筒形锻件内外径尺寸的在线测量。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可以满足现场测量的精度要求,从而解决筒形锻件内外径测量的瓶颈问题,在筒形锻件锻造现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电气火灾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外热电堆为温度传感器,利用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研制了电气火灾预警系统.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软硬件的具体实现;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温度修正算法以提高测温精度;利用研制出系统对黑体进行了测量,其测量误差不超过2 ℃.该系统促进了电气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相比传统测温方式,具有无损伤、非接触、快速实时、远距离、测温范围宽等优点。目前已在建筑、电力工业、航天航空、质量检测及冶金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基于红外全辐射原理建立了测温模型;其次,根据试验数据发现,热成像系统的输出随开机时间有一定温度漂移,经过理论分析红外热像系统的输出特性,考虑热成像系统的温度漂移,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最后,采集大量数据对测温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该算法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根据起重机轮轨摩擦自身的特点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采用红外测温法对轮轨表面温度进行测量。为克服红外测温法在测试光滑金属表面温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在分析轮轨散热速率的基础上,利用热电偶测温值对红外测温值进行改进,并形成校核函数,利用校核函数修正后的红外测温法得到的测试结果得到很大改善,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环境温度变化对双色红外测温准确度的影响,基于双色比色红外测温原理,分析了非调制双色红外测温的误差来源,提出一种新的快门式非调制双色红外测温方法。在光路中增加快门及其控制模块,控制快门闭合,将测得系统偏移作为补偿项,补偿实际测温时因温度变化给测量带来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在600~1 100℃的测温范围内,长时间使用的无快门非调制红外双色测温的精度严重劣化,而快门式非调制双色红外测温的准确度大幅提高,可达到±0.5%。  相似文献   

16.
电站锅炉高温烟气对壁面红外测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站锅炉中重要部件被高温烟气覆盖时,红外测温方法会导致测温带来偏差,文中利用源项多流法对烟气遮蔽下壁面的红外测温进行了模拟,计算了不同探测角度下进入探测器的能量以及测量的温度,分析了烟气的厚度、温度、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以及散射相函数对壁面红外测温的影响,得出随着烟气厚度的增加,探测温度受烟气的影响会越大,随着烟气温度、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增加,红外探测温度会随之升高,但散射相函数对红外测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红外辐射测温原理,提出利用红外比色测温技术检测电站锅炉炉内温度,研究并推导锅炉温度场重建算法,设计开发了1套基于红外测温的电站锅炉温度检测和二维温度场重建系统,并将系统应用于电厂锅炉从而验证了系统的实时性以及准确性。该系统可应用于高效脱硝,燃烧优化等领域,使发电过程实现更精确化控制。  相似文献   

18.
唐信 《机电信息》2012,(27):110-111
论述了红外测温的工作原理及诊断方法,重点介绍了输电线路设备开展红外测温检测时常用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江门局输电设备红外检测中发现的发热缺陷实例,对引起线路设备发热的常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虞文斌 《机电信息》2010,(12):127-127,129
红外测温仪用于电力工业的接头测温,其具有非接触、不停电、定量、简易、可靠等优点,且不受电磁场干扰。对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设备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使用仪器仪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红外热成像仪具有实时在线、非接触获取被测对象二维温度分布等优点,在钢铁、农业、电力电子等众多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红外测温结果容易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针对方向发射率变化引起的红外测温误差,本文提出了基于方向发射率校正的红外测温补偿方法。首先,基于红外测温原理,构建了针对方向发射率变化的红外测温补偿模型。其次,为确定补偿模型中的方向发射率,利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扫描仪构建的三维热成像系统,提出了基于参考体的方向发射率校正方法。然后,通过多项式拟合确定方向发射率随视角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红外测温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方向发射率变化造成的红外测温误差,经过补偿温度后,红外测温最大误差由9.64℃降低为2.97℃,标准差由3.57℃降低为0.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