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老年人年纪增大,记忆力、反应速度都有所下降。其实这种“老糊涂”的现象是因为大脑缺乏锻炼,只要平时多开口,勤动嘴,这种“老糊涂”的现象就可以避免。勤于交谈研究表明,没有亲密朋友、子女不在身边、参加社会活动少的老年人患病概率要比勤于交谈的老年人大得多,寿命也会更短。因此,老年人应多与他人交谈。  相似文献   

2.
《长寿》2005,(9):36-37
湖南省读者刘寿祥来信问:我老伴最近总是丢三落四,儿女们说她是“老糊涂”了,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老糊涂”吗?  相似文献   

3.
常听身边的老年人说:“老了,不中用了,记性越来越差,刚做完的事立马忘得一干而净!”但你可知道,健忘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老年痴呆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的,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老糊涂”而被忽视。老年朋友不妨从运动入手,学会一些保持大脑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老不糊涂     
“你真是个老糊涂,竟把糖当成了盐”,“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理解不了,难道老糊涂了吗?”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老了才会糊涂,才会弄巧成拙,干出些啼笑皆非的事。于是“老糊涂”便成了做事丢三拉四、思维迟钝、易生偏差的代名词。“人老糊涂”之说便很自然了。很多人认为,人在年老之后记忆力下降,随着老年期的到来智力会自然衰退,人会越老越糊涂。  相似文献   

5.
乐得糊涂     
“糊涂”一词不是美称、爱称也不是赞美词,糊涂有真糊涂、假糊涂、甚至还有装糊涂、老糊涂。那种缺乏道德的假糊涂当然使不得,这里所谓的“乐得糊涂”,是指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老糊涂”,老了,还是在某些方面糊涂一点好!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总会遇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不称心的事,即使  相似文献   

6.
在电影、电视里经常看见老伴们互相嗔怪对方“老糊涂”,话语问透着一种亲切和温馨,但如果“老糊涂”发展成了痴呆,那就会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和麻烦。据报道,美国前总统里根不幸罹患老年痴呆症,记不住熟悉的人和事,经常把报纸叫成树,搞得家人莫名惊诧。由于此症最早由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发现,  相似文献   

7.
张晖的爷爷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已有好些年了。刚开始家人并不知道他得了这个病,只当他是有点“老糊涂”了。直到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爷爷性情大变,经常记不住东西,常常弄伤自己,还走丢过两次……  相似文献   

8.
有的老年人疑心过重,如怀疑老伴有外遇,怀疑自己被盗或认为儿女、邻里总和自己过不去,故意气自己……不少年轻人认为,这是他们“老糊涂”了。其实,这并不是人老之后必然发生的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主要侵犯老年群体的疾病,以“老糊涂”为最初表现,最终因脑功能衰竭而死亡。涉及人数之多、危害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被医学专家称为21世纪人类的灾难一一没错,笔者说的是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10.
居正 《健康世界》2010,(6):34-34
70多岁的退休工人赵师傅,春节时和几位老年朋友一块外出旅游,一次在晚饭前逛街时突然走失,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费了很大劲才将其找回。有人说这是老糊涂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的表现,其实,他是患了一种叫“日落综合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提起老年痴呆.很多中老年人以往并不重视.认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是正常现象。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认为.认知衰退并不一定是老年人的自然现象,很多被认为是正常的“老糊涂”恰恰就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许多中老年人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对如何预防老年痴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值了一晚夜班的我正在写交班报告。这时。一位老人焦急地问我:“同志.请问有个叫陈建国的病人吗?”“陈建国?”我赶忙帮老人查了《住院病人一览表》。“大爷,我们科没有。请问他生什么病了?”“病人是我侄子.他出车祸受伤了。”“伤到哪里了?”“听说伤到很多地方。家里人都来医院了.我老糊涂了.也记不得他们的手机号。  相似文献   

13.
现年100岁的曾思玉老将军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离休前曾担任过武汉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现今,这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老将军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思维敏捷,耳聪背挺,一点也不“老糊涂”。令人称奇的是这位百岁老寿星近几年自己动手创作出版了《烽火岁月》、《八年抗战》等4部长篇大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不久前,  相似文献   

14.
人老不糊涂     
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亦相应上升。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病人记忆力减退,分不清三餐时间、地点,找不到回家的路。此外性情也变得孤僻、顽固,对外界反应淡漠,随地大小便,生活不能自理,成为不谙世事的“老糊涂”。人老虽然难免糊涂,但并...  相似文献   

15.
若论重量,大脑在人体里可谓“无足轻重”,但它每天却要消耗身体摄入的20%的能量。一份利于大脑健康的食谱可以起到增强记忆力、改善情绪、提高大脑反应速度的效果。近日,英国《每日邮报》就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份“大脑食谱”,大脑最爱吃什么,看看就知道。  相似文献   

16.
常听身边的老年人说:"老了,不中用了,记性越来越差,刚做完的事立马忘得一干而净!"但你可知道,健忘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老年痴呆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的,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老糊涂"而被忽视.老年朋友不妨从运动入手,学会一些保持大脑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等学府中,有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这就是原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101岁的陈纳逊教授。陈老是一位形神兼养和身心并重的养生学家,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思想十分敏捷,其睿智不减当年。他曾说:“许多年来,我没生过什么病。我认为,健康比长寿更重要。老年人要保持健康,应该做到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足勤。而‘五勤’的重点是抓脑勤、腿勤,带眼勤、嘴勤、手勤。”陈老精辟地指出了“健康比长寿更重要”,也就是说,长寿必须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陈宏 《健康博览》2008,(11):8-8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在有关的学术活动中专家指出,我国多数老年痴呆未得到及时治疗。调查表明:痴呆症出现的平均年龄为72岁,65岁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3%~8%,80岁以上增加到30%或更高。由于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不足,加上老年健康保健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痴呆患者的就诊率较低。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不到20%,其中半数以上被误诊,47%的痴呆症老人照料者认为,病人的状况是自然衰老的结果,是“老糊涂”了。  相似文献   

19.
杨锋 《长寿》2007,(2):21-21
老年朋友,你知道吗?人体除了大脑外,肚子里也有个“大脑”,被称为“腹脑”。科学告诉我们.在人的消化道的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胃肠道里的“神经系统”与大脑里的细胞数基本相等,其结构与大脑也大致相同,这便是“腹脑”。  相似文献   

20.
《医药与保健》2011,(4):21-21
性和爱都源于大脑。在美国神经科专家丹尼尔·阿门看来,大脑就是“性爱的总司令”:我们感受到性爱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系,让我们产生了这些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