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人上了年纪反应迟钝、容易忘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糊涂”。“老糊涂”其实是大脑缺乏锻炼造成的反应不灵敏。俗话说“嘴勤促脑灵”,平时老年人要多开口,勤用嘴,大脑健康了,也就不会出现“老糊涂”的现象。“嘴勤”通常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有的老年人疑心过重,如怀疑老伴有外遇,怀疑自己被盗或认为儿女、邻里总和自己过不去,故意气自己……不少年轻人认为,这是他们“老糊涂”了。其实,这并不是人老之后必然发生的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提起老年痴呆.很多中老年人以往并不重视.认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是正常现象。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认为.认知衰退并不一定是老年人的自然现象,很多被认为是正常的“老糊涂”恰恰就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许多中老年人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对如何预防老年痴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目前公众对老年性痴呆(一般所说的“老糊涂”)认识不足,认为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智能缺乏是正常自然生理现象,不需要防治。这是错误的。现在中国13亿老年人中约有10%患有痴呆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老年痴呆病情发展缓慢,发病年龄多在65岁以后,国外平均年龄为73岁,女性75岁,男女之比为1:2~3。北京地区2000年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为51%,65岁以上为73%。目前北京约有190万老年人,痴呆患者约有10万人。中国的老年痴呆患者占世界总病例  相似文献   

5.
老了就犯“糊涂”。这在过去不以为怪。可是时至今日,医学证明:“老糊涂”状态多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老年性痴呆症。当今老龄化社会中,约1/10的社会成员都是老年人,这也意味着老年性痴呆的人也正在与日俱增。 据北京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2788例中,患痴呆症者208人,占总数的7.5%,其中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占67.3%。照  相似文献   

6.
老糊涂,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的确,人到老年会逐渐出现一些衰退的迹象,如身材变矮、骨骼变脆、皮肤松弛,神经系统也会发生一些异常,如认知能力、判断理解力和记忆力等都呈逐渐衰退趋势,有人甚至还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做什么事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的“老年性痴呆”现象。一项科学研究证实:脑细胞死亡是老年人记忆力锐减、智力衰退、越来越糊涂  相似文献   

7.
人上了岁数,生理上会发生各种改变,于是有许多形容词来“描述”老年人:头童齿豁(形容脱发和掉牙)、耳聋眼花(形容老年聋和老花眼)等;如果表现有脑萎缩现象,还会被说成是“老糊涂”。这些词听起来似乎不太舒服,但确是客观存在,无庸避讳。关于老年聋,我国最古老的医书之一《黄帝内经》中就有“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的立论。现代人到  相似文献   

8.
人老不糊涂     
“你真是个老糊涂,竟把糖当成了盐”,“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理解不了,难道老糊涂了吗?”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老了才会糊涂,才会弄巧成拙,干出些啼笑皆非的事。于是“老糊涂”便成了做事丢三拉四、思维迟钝、易生偏差的代名词。“人老糊涂”之说便很自然了。很多人认为,人在年老之后记忆力下降,随着老年期的到来智力会自然衰退,人会越老越糊涂。  相似文献   

9.
蒲昭和 《保健医苑》2005,(12):31-31
不少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有子女常在身边,与他们也少有可谈论的话题;老两口虽形影相伴,交谈的内容也有限。难怪有的老人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与人说话的机会太少,整天呆在家中,心里老是觉得闷。”这说明老年人是喜欢与人多交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作为儿孙们,应该多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习俗的变迁,老年人在丧偶或离异后再婚已不是新鲜事,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少,倒是可能得到思想开通的小辈的鼓励。可是,不少老年人在再婚后不久就“拜拜”了,虽然还没有人作过精确的统计,这种现象相当多见,总的来说,老年人再婚以失败者居多。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之所以话多,与老年人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乐得糊涂     
“糊涂”一词不是美称、爱称也不是赞美词,糊涂有真糊涂、假糊涂、甚至还有装糊涂、老糊涂。那种缺乏道德的假糊涂当然使不得,这里所谓的“乐得糊涂”,是指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老糊涂”,老了,还是在某些方面糊涂一点好!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总会遇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不称心的事,即使  相似文献   

13.
很多看似"老糊涂"的现象,如今广泛存在于中年人群甚至年轻人中。紧张的工作和压力让很多人出现"记忆饱和"。其实,只要做做运动就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以下五种运动,既适合老年人预防老年痴呆症,又适合年轻人作为减压健身的锻炼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4.
一药多名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呈愈演愈烈之势,已经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本文旨在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常听身边的老年人说:“老了,不中用了,记性越来越差,刚做完的事立马忘得一干而净!”但你可知道,健忘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老年痴呆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的,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老糊涂”而被忽视。老年朋友不妨从运动入手,学会一些保持大脑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电视里经常看见老伴们互相嗔怪对方“老糊涂”,话语问透着一种亲切和温馨,但如果“老糊涂”发展成了痴呆,那就会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和麻烦。据报道,美国前总统里根不幸罹患老年痴呆症,记不住熟悉的人和事,经常把报纸叫成树,搞得家人莫名惊诧。由于此症最早由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发现,  相似文献   

17.
时下,很多老年人离岗后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退休综合征”。而父亲退休后却因拥有“三多”而远离了“退休综合征”,赢得了“三多老人”(爱好多、笑声多、粉丝多)的雅号。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大便失禁原因多肖允楼据资料统计表明,大约有1%的老年人患有大便失禁,这无疑给老年人的生活、精神增添了诸多烦恼。老年人一旦出现大便失禁,应先查清“来龙去脉”,切不可盲目地服药,防止误诊、漏诊、错治而延误治疗良机。一般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原因颇多,但主...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养老”,习惯上常将其理解为物质上的供给和经济上的资助。其实这种理解失之偏颇。因为对于老年人“养老”来讲,还有一项需求不能缺少,那就是“精神赡养”。 所谓“精神赡养”,说简单点就是关注老年人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表现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便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一系列心理及生理疾病。因此,“精神赡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时下,一些家庭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状况令人堪忧。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五城市调查》提供的资料表明,在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的上海市老人中,子女与老人从不交谈的占  相似文献   

20.
医学实践证明,老人如能在养生中保持“四勤”“一懒”,一定能够延年益寿! 勤动脑经常用脑是一种活动,等于老年人精神上的慢跑。通过不断用脑,加强了自信心,老人会感到生活充实,并对未来产生新的期望。有位日本科学家用超声波测量不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的大脑,发现平时勤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