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太原市杏花岭区2005~2010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育龄妇女疾病防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区2005~2010年育龄妇女死亡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各年份育龄妇女死亡人群的死亡原因分析,肿瘤、损伤、中毒及意外、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但各年份死因顺位略有不同。2005~2010年育龄妇女死亡人群进行全死因分析,肿瘤、损伤、中毒及意外、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位居育龄妇女死亡人群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占全死因构成的41.3%、19.7%、8.5%、7.7%和3.8%,合计81.0%。乳腺癌、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支气管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是育龄妇女恶性肿瘤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占17.4%、16.2%、15.4%、8.9%和7.7%,共占65.6%。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落、自杀和加害位居育龄妇女伤害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占33.1%、14.4%、11.9%、11.0%和4.2%,共占74.6%。结论: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影响太原市杏花岭区育龄妇女生命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应加大恶性肿瘤和伤害的防治,有效地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许飞利  李海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20-4022
目的:探讨萧山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09年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育龄妇女死亡年报表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09年育龄妇女死亡率为5.61/万。死亡的前5位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43.97%)、心血管系统疾病(12.87%)、交通事故(9.92%)、意外死亡(7.77%)、自杀(7.51%)。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直肠癌分别占恶性肿瘤的17.07%、14.63%、11.59%、10.98%、10.36%。结论:育龄妇女的死因以恶性肿瘤居首,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和交通事故,大于40岁死亡者占50%以上,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随年龄增长死亡率明显增高。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普查,防止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钟赋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26-232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近10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妇幼保健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和政府指导妇女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1999~2009年15~49岁755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99~2009年西城区共监测管理育龄妇女2 353 690例,发生死亡755例,育龄妇女死亡率为32/10万。死亡原因前三位依次为恶性肿瘤(29.3%)、意外死亡(21.7%)、心血管疾病(17.0%),其中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依次为胃癌(11.3%)、乳腺癌(7.2%)、肺癌(6.0%)。死亡地点发生在医院560例,占74.2%;在途中死亡29例,占3.8%;在家中死亡166例,占22.0%。死亡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以恶性肿瘤为死因首位;15~29岁年龄段以意外事故占死亡原因首位。结论:西城区1999~2009年育龄妇女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96.7/10万)和世界最低地区(51.83/10万),说明西城区两癌筛查效果显著,注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及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和平区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亡的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的育龄妇女死亡率为58.40/10万,≥35岁的共计182例占81.98%;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顺位第1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占50.00%,显著高于其他死亡原因;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疾病第1位为消化道肿瘤,其次是乳腺癌,患恶性肿瘤死亡的育龄妇女≥35岁者共99例,占89.19%;意外伤害死亡中自杀为主要原因,其次为交通事故.结论妇幼保健工作应加强健康普查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730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水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20-2521
目的:分析影响韶关市城区育龄妇女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韶关市城区常住人口1998~2006年的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730例,恶性肿瘤(39.32%)与意外死亡(29.32%)是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恶性肿瘤死因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消化系肿瘤、呼吸系肿瘤和乳腺癌,但居首位的单一疾病却是乳腺癌。交通事故和自杀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的育龄妇女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构成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降低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关键。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对年龄偏大的育龄妇女,应普及自身防癌知识,尤其是乳腺的"自我检查",并加强对肿瘤的防治;对年龄偏小者以开展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杨军  王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4,(26):4200-4202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宿迁市辖区内常住人口育龄妇女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2013年宿迁市育龄妇女死亡基本情况。结论:三年间共有1 436例育龄妇女死亡,平均死亡率65.26/10万,平均死亡年龄38.34岁。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妇科恶性肿瘤127例,占恶性肿瘤22.92%。其中乳腺癌59例居首位,占46.46%。其次是宫颈癌25例,占19.68%。结论: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贯彻实施"一法"和《两纲》目标,强化政府和部门责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广泛开展卫生科普及法制宣教,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能力。逐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3~2005年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黄山市2003~2005年妇幼卫生三网监测上报数据及相关资料,按照国家全死因调查要求和标准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顺位是:损伤中毒和外部原因、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孕产妇死亡也占一定比例。在死因第一顺位中自杀列首位,占33.47%;在死因第二顺位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首位,占44.18%,宫颈癌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妇女保健及各种疾病防治工作,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胡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9):40-41
目的: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间51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63.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20.27%、1 9.88%.结论: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相似文献   

9.
1052例育龄妇女死亡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琴玉  冯芬华  江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307-3308
目的:探讨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提高预期寿命。方法:对我市2004~2005年1052例育龄妇女死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0~49岁组死亡占首位,其次是30~39岁组;疾病导致死亡占52.48%,意外死亡占36.41%;40~49岁组以疾病死亡为首位,20~29岁组意外死亡高于疾病死亡;疾病死亡中以恶性肿瘤占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重视妇女的健康体检,重视妇女的心理保健,强化健康教育,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 :对武汉市武昌区 2 0 0 0~ 2 0 0 2年间 5 1 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育龄妇女死亡率 6 3.6 7/ 1 0万 ;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 ,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 %、 2 0 .2 7%、 1 9.88%。结论 :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 ;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 ,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来中山市育龄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和策略。方法对中山市2008—2010年育龄妇女的死亡资料回顾性分析死因顺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市育龄妇女前二位的死因分别是因病死亡和意外死亡。因病死亡中,恶性肿瘤及神经、循环系统疾病分别位于前三位。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位居第一位,自杀和药物中毒位居第二、三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的妇女中,肺癌和乳腺癌并列第一,结肠癌位于第三位。结论应加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和指导;注重育龄妇女的心理疏导;加强妇女病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宜春市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现状及死因,改善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工作方针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育龄妇女生存寿命,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方法:对宜春市2003~2005年2 635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为61.1/10万。主要致死原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亡总数的46.87%、20.00%、15.63%;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杀和车祸;肝癌、白血病、胃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结论:育龄妇女死亡应当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予,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兰枝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20-4821
目的:分析百色市隆林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和变化规律,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以减少不必要的育龄妇女死亡。方法:利用三网监测的基层妇保人员,对辖区内2003~2007年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逐例入户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死亡原因并及时上报,由省、市级妇幼保健院每年对其进行检查质控。结果:2003~2007年5年间,育龄妇女总人数413 422人,育龄妇女死亡373人,年平均死亡率为90.22/10万,死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其次是30~39岁;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事故、恶性肿瘤、心脏病、自杀、孕产妇死亡。结论:意外伤害和恶性肿瘤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加强社会的法律法规宣传,减少意外伤害,要大力开展健康体检及普查普治,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增强妇女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妇女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及规律,制定降低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8月—2011年7月南京市鼓楼区育龄妇女死亡384例,其中疾病死亡占78.7%,非疾病死亡占21.3%。疾病死亡中恶性肿瘤占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依次为:胃癌、肺癌和乳腺癌;非疾病死亡中车祸居首位。结论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应是妇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亡的调查结果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3年的育龄妇女死亡率为58.40/10万,≥35岁的共计182例占81.98%;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顺位第1位是 恶性肿瘤,构成比占50.00%,显著高于其他死亡原因;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疾病第1位为消化道肿瘤,其次是乳腺癌,患恶性肿 瘤死亡的育龄妇女≥35岁者共99例,占89.19%;意外伤害死亡中自杀为主要原因,其次为交通事故。结论:妇幼保健工作应加 强健康普查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些年本地育龄妇女死因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制定防治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2014年的育龄妇女死亡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结果育龄妇女平均死亡率为44.95/10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子宫癌、肝癌、胃癌、乳腺癌,构成比分别为17.03%、11.67%、11.04%、9.78%、9.46%,占恶性肿瘤死亡的58.99%;育龄妇女死亡年龄均值为(41.38±7.55)岁,35岁及以上占死亡病例的82.86%;损伤中毒外部因素中车祸55例、自杀37例,占损伤的71.32%。结论余姚市育龄妇女死亡率较前有明显下降;肿瘤、损伤、循环系统疾病自1996年以来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因素;肺癌、子宫癌、肝癌、胃癌、乳腺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前5位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外部因素死亡以车祸、自杀为主。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无锡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6年无锡市育龄妇女死因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57.58/10万。育龄妇女死亡的前6位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自杀、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比的35.86%、18.34%、4.87%、4.75%、3.28%、1.87%。肝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肠癌、脑肿瘤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5.99%、13.68%、10.83%、10.48%、8.70%、8.70%、7.64%。结论:加强健康教育,防止恶性肿瘤、意外死亡、自杀,脑部、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育龄妇女的死亡情况,分析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房山区2003-2013年15~49岁户籍人口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房山区2003-2013年育龄妇女平均死亡率为65.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20/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育龄妇女以肿瘤、意外伤害、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占总死亡数的80.93%。不同年龄段死亡率情况:15~29岁组和35~39岁组首位死因为意外伤害;30~34和40~44岁组首位死因为肿瘤;45~49岁组首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病。结论 针对30岁以下的小年龄组,预防意外伤害是主要干预措施,尤其是对交通事故、自杀和煤气中毒等意外进行干预。对30岁以上的大年龄组妇女,预防控制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成为降低该年龄组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和平区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亡的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的育龄妇女死亡率为58.40/10万,≥35岁的共计182例占81.98%;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顺位第1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占50.00%,显著高于其他死亡原因;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疾病第1位为消化道肿瘤,其次是乳腺癌,患恶性肿瘤死亡的育龄妇女≥35岁者共99例,占89.19%;意外伤害死亡中自杀为主要原因,其次为交通事故。结论:妇幼保健工作应加强健康普查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死亡原因.方法:对2003-2009年南京市雨花台区育龄妇女死因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市雨花台区育龄妇女死亡率为63.58/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自杀、消化系统疾病,分别占全死因的39.16%、19.93%、10.84%、7.34%、6.29%.结论:降低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