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WRC-19 1.13议题研究框架和国内6 GHz以上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候选频段的兼容性分析要求,针对27~29.5 GHz频段国际移动通信-202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20,IMT-2020)系统对卫星固定业务(Fixed Satellite Service,FSS)系统的干扰进行研究.采用集总干扰评估方法,比较了FSS静止轨道卫星经度分别在东经59°、85°、113°时,IMT-2020(5G)系统基站对FSS上行链路的干扰情况.此外,还针对IMT-2020(5G)基站采用不同阵列配置进行了兼容性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在该频段IMT-2020(5G)系统不会对FSS产生有害干扰,特别是在IMT-2020(5G)基站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研究结果可为未来27~29.5 GHz频段IMT-2020(5G)系统频率规划实际部署及保护FSS系统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钱肇钧  王坦  康龙  李博 《电信科学》2016,32(12):86-92
基于现有技术参数,研究了25.25~27.5 GHz频段国际移动通信(IMT)系统与卫星间业务数据中继卫星(DRS)系统间的干扰共存情况。采用集总干扰评估方法,比较了数据中继卫星经度分别在59°、85°、113°时,IMT基站对其造成干扰的情况。此外,还通过固定干扰余量,推导了IMT基站总数及其与IMT发射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未来25.25~27.5 GHz频段IMT系统设计与部署、5G频率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6 GHz作为移动宽带发展频谱使用有利于全球5G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满足6 GHz频段国际移动通信(IMT)系统的使用需求,需要开展6 GHz频段下IMT与同频卫星固定(地对空)业务频谱共存研究,以保护该频段的卫星固定(地对空)业务的正常工作。首先分析IMT系统对卫星固定(地对空)业务的干扰场景,然后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计算IMT系统对卫星的集总干扰,最后分析干扰情况。结果表明,在智能制造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两种情况下,对于长期保护标准和短期保护标准,均无干扰,将6 GHz频段用于IMT系统能够与卫星固定(地对空)业务共存。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的相关建议和报告以及技术特性,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26 GHz频段IMT-2020(5G)系统与卫星间业务(Inter-Satellite Service,ISS)兼容共存性的方法.方法将全球较大面积部署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IMT)基站合理地建模为一定数量的中心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分析.其中,时间分析以全球范围的IMT-2020(5G)基站为对象; 空间分析以中国大陆范围的IMT-2020(5G)基站为对象,还考虑了实际的城市人口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在26 GHz频段部署IMT系统,与卫星间业务具有兼容共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6):609-614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是采用毫米波频段或低于6 GHz频段的高数据速率新技术。其中3 400~3 600 MHz频段是5G系统重要的候选频段之一。然而,在这个频段内,5G系统和卫星固定业务(FSS)之间的共存问题一直都具有挑战性。研究了5G系统对3 400~3 600 MHz频段FSS下行链路的同频干扰问题,结合具体的干扰场景、天线模型和路径损耗模型,采用蒙特卡罗算法评估5G干扰基站的分布,通过链路计算、功率控制和系统调度等操作进行干扰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要满足FSS地球站的干扰门限标准,5G与FSS系统之间至少需要15~20 km的保护距离。其中,5G对FSS系统的干扰因素包括FSS地球站天线主轴与基站干扰信号方向间的夹角(离轴角)、5G基站的数目及发射功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共用同一频段的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FWA)和C波段固定卫星业务(FSS)实现共存,就需要对这两个系统间的干扰进行分析。采用确定性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了在建筑物密集但排列比较整齐的地形中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C波段卫星地球站产生的同频干扰,给出了同频干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验证了在这种地形下实现两系统干扰共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非静止轨道广播卫星系统NGSO-BSS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使用频段部分重叠,因此会产生系统间干扰,导致IMT-2000系统性能下降.为保证两系统共存,以日本拟发送的非静止轨道广播卫星系统为背景,建立了卫星系统对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模型,用于分析该系统干扰地面同频段IMT-2000导致的上下行覆盖损失,并以此给出了能够保护IMT-2000系统的有效卫星发射PFD限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3.5 GHz频段地面5G系统对地空宽带通信(air to ground, ATG)系统同频同步干扰情况,对该频段中5G系统与飞机上ATG系统间的同频共存问题进行了系统间同频共存分析. 采用5G系统技术参数,在城区、城郊连续和郊区不同场景下,仿真5G系统基站(base station, BS)对机载ATG系统干扰情况及5G系统用户对ATG BS干扰情况,分别计算得到不同场景下5G系统BS对机载ATG系统及5G系统用户对ATG BS的平均干扰功率密度. 仿真结果表明,地面5G系统BS对机上ATG系统的同频干扰影响较小,可将该干扰视为可接受干扰. 同时,本文还给出了ATG BS的部署隔离距离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频谱资源的限制和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未来在1.4GHz上很有可能出现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卫星广播业务(BSS)共存的情况,两系统在同一地理区域共存时产生的干扰会引起系统吞吐量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对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卫星广播系统在1.4GHz频段上的共存拓扑结构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通过确定性分析和系统级仿真两种方法评估了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BSS在同频和邻频两种情况下共存时的干扰状况,得到了两系统在不同地球站仰角下所需要的最小保护距离。通过仿真给出的相应结果和结论,对未来在1.4GHz频段上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BSS系统的实际部署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Ka频段卫星固定业务系统间干扰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Ka频段使用卫星固定业务的非对地静止卫星轨道(Non-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NGSO)星座系统对对地静止卫星轨道(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GSO)系统的干扰问题开展研究.在梳理国际电联技术建议书和《无线电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手段,对不同链路场景下NGSO星座系统对GSO系统在Ka频段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NGSO星座系统与GSO系统上下行通信有重叠部分的频段,其对GSO系统都会产生严重干扰.最后给出降低干扰的措施与建议.为我国未来拟使用Ka频段的NGSO星座系统对GSO系统的干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由于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2.6 GHz(2500~2690 MHz)频段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2.6 GHz频段靠近无线局域网(2.45 GHz)IMS频段,而且被指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的频段.在这个频段上能够开展多项固定、移动、卫星广播等业务,且属于Ⅰ、Ⅱ、Ⅲ区共用,因此包括WiMax、802.20、B3G、卫星技术在内比较多的系统都在关注这段频段.目前,欧州、美国、日韩等国家都积极在这个频段上进行频谱规划和开展业务,尤其是今年初日韩推出的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DMB),其技术应用和商业化程度都获得巨大的成功.我国目前也在积极准备利用2.6 GHz频段开展业务,并一直都在对2.6 GHz频段的频谱特性进行研究.今年7月,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已向国际电联提出申请使用该频段开展卫星广播业务,但是考虑到该频段的频率划分是移动、卫星广播及无线电定位等业务的共用频段,因此必须统筹考虑卫星协调和2.6 GHz频段的中长期规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韩锐  张晓燕  刘畅  王冠 《电信科学》2016,(3):99-104
为分析在1 518~1 525MHz频段附近部署IMT系统的可行性,在梳理了国际电信联盟建议书和《无线电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手段,就1 492~1 518MHz频段IMT系统对1 518~1 525MHz频段卫星移动系统的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IMr系统基站对卫星移动系统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的干扰链路,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阻塞干扰与邻频干扰进行计算仿真.仿真结果给出了不同场景下的阻塞干扰概率以及两个系统邻频共存的条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对该频段邻频的未来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由于频谱资源的限制和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未来在1.4GHz上很有可能出现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卫星广播业务(BSS)共存的情况,两系统在同一地理区域共存时产生的干扰会引起系统吞吐量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对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卫星广播系统在1.4GHz频段上的共存拓扑结构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通过确定性分析和系统级仿真两种方法评估了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BSS在同频和邻频两种情况下共存时的干扰状况,得到了两系统在不同地球站仰角下所需要的最小保护距离。通过仿真给出的相应结果和结论,对未来在1.4GHz频段上TDLTE室内覆盖系统与BSS系统的实际部署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19年起,随着5G基站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部署,我国多地出现了C频段(3.7~4.2GHz)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受到5G信号干扰的现象,如何评估5G干扰并制定适合全国范围的有效防护措施,是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新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间兼容性评估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卫星接收系统受干扰的作用原理,定位了敏感设备,计算了不同...  相似文献   

15.
国际电信联盟(ITU)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000)将2500-2690MHz频段(以下简称为2.6GHz频段)或部分频段作为IMT(国际移动通信)的全球通用频段。根据国际电联频率划分,在2.6GHz频段有卫星广播业务(电视)(BSS)、卫星广播业务(声音)(BSS(Sound))、卫星移动业务(MSS)(注:WRC-07会议之后仅国际电联定义的第三区国家保留了MSS划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在40.5~42.3 GHz和48.4~50.2 GHz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可行性,对该频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频率划分表中各主要业务系统间的共存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静态建模方法,分析了此频段内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固定、卫星固定、广播、射电天文等业务系统的干扰功率密度随距离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关业务的干扰保护准则获得对不同业务的隔离距离,从而证明在一定隔离距离条件下,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不易对同频段的主要业务造成有害干扰,可以在该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研究成果可支撑我国无线电频谱管理部门对该频段业务的再次划分。  相似文献   

17.
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容量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网络体验。然而,5G网络的发展也给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为5G网络使用的部分频段与卫星C波段下行频段有重叠,可能会造成同频或邻频干扰,影响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文章详细介绍了5G信号对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干扰原因、影响程度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授权电信运营商使用的5G频段距离广播电视C波段卫星接收下行频率较近,其中3300~3600MHz和我国C波段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存在干扰。5G基站的快速部署,不可避免地影响广播电视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严重威胁到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本文主要针对卫星地球站抗5G干扰研究和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7,(24):22-23
自3GPP WRC-15会议指出部分5G频谱之后,整个5G产业界对5G频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陆续梳理出全球各区域各国家低于6GHz和高于6GHz的可用5G频谱资源之后,3GPP将在WRC-19会议上对具体可用的5G频段进行最终的标准化. 工信部在2017年6月发布了《公开征求对第五代国际移动通信(IMT-2020)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的意见》,正式表明中国将在这两个频段上部署5G网络,同时,从欧洲对5G部署的主要频段选择来看,3400MHz~3800MHz也已是大多数国家和运营商倾向的Sub-6GHz 5G低频段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伟  黄颖  严康  张磊  魏文康 《电讯技术》2021,61(5):548-554
针对Q/V频段5G基站对非静止轨道(Non-geostationary Orbit,NGSO)星座系统地球站的同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5G毫米波系统与NGSO星座系统下行链路间的干扰分析方法.结合NG-SO星座系统地球站天线指向的时变性,建立了基于时间离散的"拉远式"和"挖洞式"的动态干扰分析模型,并从强度和集总效应两个维度综合评估了系统之间的干扰情况.以OneWeb系统为例,仿真分析了不同保护距离下5G基站对OneWeb地球站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在Q/V频段,当保护距离为50 m时,95% 的时间内干扰余量不小于15.38 dB,5G基站与NGSO星座系统地球站有兼容共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