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的编码基因SLC22A1的SNP位点rs628031、rs650284、rs683369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毒性及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样本,利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确定研究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根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奥沙利铂的胃肠道毒性、血液毒性以及神经毒性;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估患者的化疗疗效,结合患者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LC22A1基因位点rs628031和rs683369的多态性可能与奥沙利铂的化疗毒性及疗效相关。与rs628031 GG基因型相比,携带GA或AA基因型的患者3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17),同时疗效反应性也可能更差(P=0.008);与rs683369 CC基因型相比,携带GC或GG基因型的患者3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02),同时疗效反应性也可能更差(P=0.014)。结论:SLC22A1的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的毒性及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为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方案调整及预后判断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1,GSTP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FOLFOX)化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用荧光定量PCR和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型技术(HRM-SNP)等方法检测患者MTHFR、GSTP1、ERCC1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FOLFOX方案治疗,以实体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 评价疗效。运用SPSS 19.0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⑴患者性别,年龄,结直肠癌分期(TNM),肿块部位等和FOLFOX化疗疗效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⑵GSTP1 Ile105Val Ile/Ile和Ile/Val+Val/Val有效率分别为19.7%、20.5%,两组基因型之间的OR值为 2.876,95%CI(1.288,6.424),P<0.05;MTHFR Ala222 Val Ala/Ala和Ala/Val+Val/Val有效率分别为 11.8%、28.3%,OR值为 2.236,95%CI(1.020,5.017),P<0.05。结论: GSTP1 Ile105Val 、MTHFR Ala222 Val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对FOLFOX方案化疗疗效相关,检测GSTP1 Ile105Val、MTHFR Ala222Val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ELOX方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比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从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进行R0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老年患者(60~82岁)195例,术后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或XELOX方案的辅助化疗(根据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体能状态、医生评估、患者耐受能力及意愿选择辅助化疗方案)。通过医院的病历系统统计入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并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患者随访。两种辅助化疗方案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在风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两种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依据CTCAE 4.0的标准,记录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该研究中位随访5.75年(随访时间范围:0.30~7.50年)。纳入研究的19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整体患者人群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为5.0年,其中XELOX方案组的mDFS为5.5年,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组的mDFS 3.6年(P=0.047,95% CI:2.06-5.14)。患者整体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1年,其中XELOX方案组mOS为7.1年,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组的mOS 4.5年(P=0.021,95% CI:3.30-5.70)。在风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当患者年龄<70岁,无论是DFS(HR=0.74,P=0.036)还是OS(HR=0.78,P=0.041)患者均能够从XELOX方案中获益;当患者年龄≥70岁时,患者仅DFS(HR=0.77,P=0.035)可以从XELOX方案中获益。无论患者合并症状如何,患者的DFS和OS均能从XELOX方案中获益。但是仅当淋巴结送检的枚数≤12枚、患者接受辅助化疗周期数≥6的时候,患者DFS和OS才能从XELOX方案中获益。不良反应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61.54% vs. 39.74%,P=0.003)及神经毒性发生率(65.81% vs. 0%),XELOX方案组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组;其他的不良反应,如腹泻、口腔炎、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贫血、恶心呕吐、AST/ALT升高、脱发的发生率,两用药方案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ELOX方案不会明显增加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且老年患者(年龄<70岁时)在卡培他滨单药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DFS和OS都可以显著获益,当患者年龄≥70岁时候,仅有DFS获益,而OS则无法获益。  相似文献   

4.
田亚丽  奉林  赵万  谷敏  沈涵菁  柴晓艳 《金属学报》2021,26(10):1118-1126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2月于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153例初治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均给予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首次化疗前抽静脉血5ml提取DNA,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BRCA1基因rs8176318G/T 、rs799917T/C和rs1799966T/C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探讨不同基因型之间化疗客观反应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RR)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rs799917T/C多态性与转移性食管鳞癌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TT、TC、CC基因型化疗有效率呈逐渐升高趋势(TT 22.5%、TC 38.6%、CC 55.3%,χ2=8.041,P=0.018)。CC基因型化疗反应率为TT基因型的4.154倍 (95%CI:1.549~11.141,χ2=8.007,P=0.005);TC+CC基因型化疗反应率为TT基因型的2.678倍 (95%CI:1.160~6.179,χ2=5.329,P=0.021)。Kaplan-Meier分析显示rs1799966T/C多态性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 TT、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中位OS呈逐渐延长趋势 (TT8.5月、TC12.1月、CC13.8月,χ2=11.864,P=0.003); TC+CC基因型患者中位OS为12.6个月,与TT组相比明显延长(χ2=10.515,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s1799966T/C多态性仍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rs8176318G/T多态性与化疗反应及预后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BRCA1基因rs799917多态性与转移性食管鳞癌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敏感性相关,rs1799966多态性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卡培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显著降低R0切除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真实世界中R0切除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从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纳入279例R0切除术后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医院的病例系统整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前期随访为患者在医院接受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期间的随访。后期对预后的随访为电话随访,每3个月一次。随访患者出现复发后接受治疗的情况,重点询问死亡状态和死亡的日期。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依据CTCAE 4.0的标准进行。记录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27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1岁,范围为19~82岁。男性167例(59.86%)。ECOG评分中0分患者180例(64.52%)。结肠癌和直肠癌分别173例和106例。肿瘤分化方面,分化较好、分化中等、分化较差患者分别为58例,192例和17例。肿瘤分期上,II期患者58例,III期患者221例。错配修复基因(MMR)状态上,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患者19例,错配修复基因存在(pMMR)患者176例,未做检测患者84例。T1-2和T3-4的患者分别为73例和206例。辅助化疗方面,接受卡培他滨单药辅助化疗患者71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208例。纳入研究的279例患者均可评价预后,整体人群的中位DFS为4.7年(95% CI:4.12~5.33),中位OS为6.6年(95% CI:5.74~7.27)。在针对OS的多变量Cox分析中年龄、ECOG评分和病理分期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不良反应方面,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腹泻等。总体不良事件安全可控。结论:R0切除术后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具有较好的预后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尹子毅  王峰  赵梦  张铁  王丕琳 《金属学报》2019,24(9):1002-100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方案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及TYMP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为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和肿瘤科确诊为Her2阴性的且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215例。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液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mRNA表达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电话随访获取患者预后数据。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和预后的关联,用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分析的TYMP的遗传变异位点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在预后分析上发现1412C>T位点的关联性。1412C>T位点在本研究中的突变频率为:CC基因型137例(63.72%),CT基因型70例(32.56%),TT基因型8例(3.7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0,符合HW平衡(P=0.798)。以显性遗传的方式把CT和TT基因型合并,对两组基因型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6.41%和40.15%(P=0.02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90%和72.99%(P=0.0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11.5和7.6个月(P=0.001)。另外,两组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26.6和24.7个月(P=0.022)。针对P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后,CT/TT基因型仍然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6,P=0.011)。87例癌组织标本的mRNA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CC型患者,癌组织中TYMP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P<0.001)。结论:TYMP基因1412C>T位点是卡培他滨作为基础化疗药物在一线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作为化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因药物副作用加服质子泵抑制剂后,是否会对口服化疗药卡培他滨的疗效产生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将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进展期胃癌化疗方案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4例,均采用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 h;卡培他滨1 000 mg/m2,早晚饭后半小时内服用,D1-14,21 d为一个周期;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未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30例为对照组,上述患者最多接受8个周期化疗。结果: 观察组中23例可评价疗效,平均随访10.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7个月(95%置信区间4.6~7.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2个月(95%置信区间7.7~12.8个月);对照组28例可评价疗效,平均随访时间11.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95%置信区间4.8~7.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1个月(95%置信区间8.3~13.1个月)。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提高胃液pH,可能影响卡培他滨的药物溶解和吸收,进而可能会对XELOX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CYP1B1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450s)家族成员,作为I相代谢酶,主要通过催化性激素、脂肪酸、维生素、褪黑素及外源性化学物质和药物的代谢,参与人体组织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维持。研究发现,CYP1B1基因多态性会影响其蛋白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对其催化的代谢过程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性激素和外源物质的代谢过程的改变,与青光眼、各类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研究CYP1B1参与的机体代谢途径及基因多态性对其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代谢途径的改变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加深对癌症、青光眼等疾病的认识,促进从基因层面检测和评估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和预后,从而实现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拟就近五年CYP1B1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及基因多态性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冬云  赵文英  吉兆宁 《金属学报》2013,18(12):1401-1405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7例ⅢB-Ⅳ期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其中培美曲塞组(PC组)26例,吉西他滨组(GC组)31例,分别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至少2周期以上,评价其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PC组和GC组的客观缓解率(42.3% vs 41.9%),疾病控制率(88.5% vs 8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9 个月vs 4.7 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PC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C组(P=0.042)。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疗效相近,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轻,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 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三个标记多态性位点(901T>A,-1813G>C和-1349T>A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901T>A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901T>A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CR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无疾病生存期(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4.7年和3.3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6.5年和4.7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 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L1基因901T>A位点可能通过介导了PD-L1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了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CR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何杨  彭玉珍  吉兆宁 《金属学报》2015,20(2):194-198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A组)与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B组)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晚期胃癌43例,具体用法:A组(21例):雷替曲塞 3 mg/m2 静滴,第1 天;奥沙利铂 130 mg/m2 静滴,第1 天。B组(22例):亚叶酸钙 200 mg/m2 静滴,第1~5天;氟尿嘧啶 375 mg/m2 静滴,第1~5 天;奥沙利铂 130 mg/m2 静滴,第1 天。两方案均3 周为1 周期。每3 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最多化疗6 周期。结果: 两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 47.6%和 31.8%(P=0.289),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9.8个月,明显优于B组的 6.6 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两组方案的恶心呕吐及手足综合征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毒副反应发生率近似。结论: 与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B组)方案相比,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A组)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吴懿  王让让  王兆文  樊军卫 《金属学报》2020,25(11):1268-1275
目的:探索肝移植术后早期SLCO1B1 rs2291075基因型对他克莫司(FK506)剂量校正谷浓度(dose-corrected trough concentration,C/D,ng·mL-1·mg-1·kg-1)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对210例肝移植受体及其供体进行SLCO1B1 rs2291075位点以及FK506代谢经典生物标志物CYP3A5 rs776746位点基因分型,分析多态性与FK506代谢表型C/D值的相关性。根据肝功能恢复和C/D值变化情况,肝移植术后早期分为恢复期(1~14 d)和平稳期(15~28 d),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供体和受体CYP3A5 rs776746联合分析可将FK506代谢表型区分为快(EM)、中(IM)、慢(PM)代谢3组,形成E-I-P分型体系。受体SLCO1B1 rs2291075 CC、CT+TT基因型患者C/D值在术后恢复期(P=0.019 5)和平稳期(P=0.015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供体SLCO1B1 rs2291075基因型与FK506 C/D值无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FK506日剂量、总胆红素、E-I-P分型和受体SLCO1B1 rs2291075进入恢复期FK506剂量C/D值预测模型;而在平稳期,受体SLCO1B1 rs2291075未能进入C/D值多因素预测模型。PM亚组分析,排除供体和受体CYP3A5 rs776746影响后,受体SLCO1B1 rs2291075基因型在术后恢复期和稳定期均是FK506 C/D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30,0.040)。结论:受体SLCO1B1 rs2291075位点可能是影响肝移植早期FK506 C/D值的新遗传位点,其与供体和受体CYP3A5 rs776746基因型相结合,有助于形成精准用药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二线姑息化疗后失败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ORR、DCR分别为26.67%、86.67%,对照组的ORR、DCR分别为6.67%、60.00%,观察组的ORR和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2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7.0个月和5.0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F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55.30%和13.0个月,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46.30%和12.0个月,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观察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药物治疗后可控制,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控。  相似文献   

14.
吴懿  方芳  陈瑛  樊军卫 《金属学报》2021,26(6):631-639
目的:回顾性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策略下,供受体CYP3A5 rs776746基因分型对肝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谷浓度的影响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5年1月到2019年3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患者125例,临床资料包括术后28天的临床药理学参数、肝功能以及随访新发糖尿病(new onset diabetes mellitus, NODM)情况。应用定量PCR技术对供体和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3A5(CYP3A5)基因rs776746位点进行分型。结果:术后第一周他克莫司谷浓度中位数(median trough concentration, Ctmed)、谷浓度最大值(maximum trough concentration, Ctmax)分别为(8.3±7.0)ng/mL、(11.2±12.9)ng/mL。供体和受体联合CYP3A5基因分型可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供体和受体均为AA/AG组、供体AA/AG+受体GG组、供体GG+受体AA/AG组、供体GG+受体GG组。各亚组患者术后第一周Ctmed、Ctmax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接收者操作特征(ROC)分析显示Ctmax可预测NODM,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 8(P=0.000 5),最佳诊断阈值浓度为14.4 ng/mL;而Ctmed对NODM没有预测价值(P=0.193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max异常过高(大于等于14.4 ng/mL,OR:17.796,P=0.014)和术前血糖水平(OR:5.076,P=0.043)、术前总胆固醇水平(OR:3.752,P=0.022)、术后激素治疗(OR:12.846,P=0.015)为NO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供受体CYP3A5基因型对Ctmax有显著影响,四个亚组肝移植术后早期Ctmax大于等于14.4 ng/mL患者分别为14.70%(5/34)、33.33%(12/36)、61.11%(11/18)、78.57(22/28),四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 1)。结论:TDM结合供受体CYP3A5 rs776746基因分型指导肝移植患者个体化用药有助于减少Ctmax异常过高和NODM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